「中国诗之最」唐代边塞诗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高适、岑参

唐代边塞诗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高适、岑参

中国唐代边塞诗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盛唐时的高适、岑参。

边塞诗是描写边塞地区景物,反映边防将士生活、战斗和思想情怀的诗篇。边塞诗先秦时已有萌芽,魏晋南北朝时逐渐成熟,隋朝时出现如杨素《出塞》这样颇有成就的诗篇。初唐时期边塞诗开始兴旺,“四杰”和陈子昂都留有不朽的诗篇。到了盛唐边塞诗异军突起,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属于这一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等人。高适、岑参并称“高岑”,是这群诗人中双峰并峙的人物,他们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早先家境贫困。其人少时落拓,不拘小节。二十岁时赴长安求仕,未能如愿,乃浪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并以耕钓为生。开元十九年(731),北上蓟门,东出卢龙塞,意欲寻找报国立功机会,虽未找到仕进的机会,但对边塞生活有了亲身体验。开元二十三年,赴长安应试,未中第。天宝三年(744),与李白、杜甫会于梁、宋,登琴台,怀古赋诗。天宝八年,他再度来到长安,经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一年,因不堪“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使人悲”(《封丘作》)的官场生活,辞官西至长安。次年,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为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天宝十四年,安史乱起,高适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兵败,哥舒翰被杀,玄宗出走四川。高适入川求见,陈述兵败之因,深得玄宗赏识,被提升为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即位后,他因参加镇压永王李璘事件有功,被任命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后因大宦官李辅国进谗,降职为太子少詹事。不久,因蜀乱未平定,被任为彭(今四川彭州)、蜀(今四川崇州)二州刺史。段子璋起兵叛乱,高适又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代宗即位后,于广德元年(763)召其回京,任命他为刑部侍郎,不久转升左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高适卒。世称“高常侍”。著有《高适集》,已佚。今有《高常侍集》行世。

高适今存诗二百四十余首,其中有一百七十余首是北上蓟门和浪游梁、宋这两个时期创作的。边塞诗四十余首,诗风质实浑厚,意气豪迈。内容充实深广,或抒从军出塞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或颂守边将士舍身卫国的壮烈气概,或写艰难困苦的军中生活,或绘塞外荒漠苍凉辽远的景象,或斥将帅的骄纵无能,洋溢着一股激越跌宕的诗情。唐诗选家殷璠谓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河岳英灵集》)。代表作《燕歌行》创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高度体现出盛唐边塞诗的时代精神,堪称盛唐边塞诗之冠。此诗几乎包含了所有边塞诗人笔下的题材。在不长的篇幅中,多方面且高度艺术概括地展示了当时的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既写了边塞战争的酷烈及军旅生活的艰辛,同时又以冷峻的笔调揭露了军中将士苦乐不均的现实,诗中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激情。当作品把豪壮之情推到高潮之后,作者又转而以哀怨深沉的笔调抒写征夫思妇深情的思念,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诗篇结尾呼唤李广(汉代名将)式的能体恤士兵的将领出现,托意深远。诗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刃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等名句、佳句描述生动,读之凄恻动人。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雄浑深厚、悲壮淋漓,语言质朴遒劲、跌宕激扬,再加以乐府歌行的体制,确实可以说典型地体现了高适边塞诗的特点。如果单就内容广度和思想深度而言,此诗在整个唐代边塞诗厂中是鲜有其匹的。

岑参(约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幼时丧父,家道中落,从兄就读,遍览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遂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年(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初次出塞,在安西(今新疆吐鲁番)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掌书记,但却颇不得意。天宝十年,返回长安。次年秋与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同游晋昌坊慈恩寺塔(今西安南郊大雁塔),赋诗唱和,各抒所感。天宝十三年,岑参再度出塞,入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节度判官,报国立功之志更切,边塞诗名篇大多成于此时。至德二年,岑参闻肃宗至凤翔,便辗转到了肃宗身边,得到裴度、杜甫等人的推荐,被任命为右补阙。这年十月,随肃宗回长安。由于为人正直,敢于抨击权贵,他终遭排挤,于乾元二年(759)被调任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代宗宝应元年(762)以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充关西(泛指故函谷关一带,在今河南灵宝东北)节度判官。广德元年(763),入为祠部员外郎,历考功员外郎、虞部、库部郎中。永泰元年(765)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当时蜀中大乱,岑参不得不于赴任途中折回。大历元年(766),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讨平蜀乱,表荐岑参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次年,岑参始赴嘉州任所。在嘉州仅一年左右,便被罢了官,东归不成,改往成都。大历五年(770),卒于成都旅舍。有《岑嘉州集》行世。

岑参今存诗三百六十余首,其中边塞诗占了大部分。在以写边塞诗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中,岑参是留存作品最多的。在诗人的创作中,最光辉的时期是边塞生活时期。这些诗篇,抒写自己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理想,歌颂戍边将士保家卫国、艰苦奋战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写了边塞的风习和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征戍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岑参边塞诗奇峭超逸的特色:在描绘金戈铁马战斗生活的同时,诗人满怀激情地歌唱西北边塞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新鲜奇异的边塞风物和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漫天飘舞的飞雪、突兀炎热的火山、神异奇特的热海水、千姿百态的火山云、秀色媚景的天山奇花、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蹈……都被一一收入诗篇。《白雪歌》《火山云歌》《热海行》《天山雪歌》《优钵罗花歌》《赤骠马歌》,仅仅是这些诗题本身就已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其诗,谓“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于天宝十三年(754),为盛唐边塞诗名篇。诗的内容只着眼于一个“送”字。逢西境入寇,送王师出征;将士行军,艰辛备尝。全诗充满壮士豪气与爱国激情,读之使人感奋。诗中用语奇而又奇,夸张不同凡响,言风狂则“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述沙漠则“平沙莽莽黄入天”,呈示出岑诗语奇意奇境奇之独特风貌,为他人笔下所无,读来令人炫目惊心。

​高适、岑参二人生平遭际有相似之处,年轻时都曾至长安求仕无成,都曾一度任卑职而终于弃官从戎,又都有着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二人的思想颇多相通之处,如对从军立功的向往,对边将骄纵无能的反感,对征人思妇境遇的同情,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二人的共性。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边塞诗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写作边塞战争为能事,一洗苦寒色彩,充满昂扬情调和激动人心的力量;扩大了边塞诗的表现范围,把丰富的生活图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在作品中完美地呈现出来,为边塞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以七言古诗见长,尤其擅长七言歌行,把这一艺术形式驾驭得颇为得心应手。然而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二人的边塞诗亦同中有异,各有千秋。一般认为,就思想价值而言,高诗更为深刻,大抵胜于岑诗;就内容广度而言,岑诗更为丰富多彩,大抵胜于高诗。就艺术表现而论,岑诗的艺术创造性更强,似乎高于高诗;就艺术风格而论,他们的边塞诗都写得豪迈雄壮,而高诗偏于雄厚,即常于豪迈雄壮之中显出厚重深沉,岑诗则偏于雄奇,即常于豪迈雄壮之中显出奇丽峻拔;高诗倾向于现实主义,常寓理于事,岑诗倾向于浪漫主义,常寓情于景。概言之,高、岑边塞诗呈现出的不同特质和风貌,已足以说明他们是唐代边塞诗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诗之最」近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黄遵宪 近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黄遵宪 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是晚清文学家、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他也是近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东海公等,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人。出身于由商人致富的仕宦书香之家。自小聪慧,四岁入塾读书。十岁时塾师令赋《一览众山小》,他以“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破题,显露了远大的理想与出众的才华。光绪二年(1876)中举,曾受到李鸿章的赏识,被称为“霸才”。次年,以参赞之职,随同乡何如璋出使日本。在此期间,萌发维新思想并着手撰写《日本国志》和…「中国诗之最」现代最早的优秀诗人郭沫若 现代最早的优秀诗人郭沫若 中国现代最早的优秀诗人,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他也是现代最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母亲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禀性谦和,爱好诗词。郭沫若童年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唐诗,他称母亲是自己“真正的蒙师”。而后,幼入家塾“绥山山馆”,又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寄读。1907年升入嘉定府中学。1910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国诗之最」五四时期“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 五四时期“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 中国五四时期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冯至。他也是现代诗坛最著名的十四行诗诗人。 冯至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攻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哲学。1935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交系德语教授、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诗之最」九叶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穆旦 九叶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穆旦 中国九叶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穆旦。 穆旦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读中学时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1937抗战爆发后,与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到三千里之外的昆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留校任助教。1942年5月到9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亲历野人山大撤退的残酷战火,终于活着回到了昆明。这两次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促使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后有《探险…「中国诗之最」西部诗的创始者昌耀 西部诗的创始者昌耀 中国西部诗的创始者,是昌耀。 昌耀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籍贯湖南桃源。1950年参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在朝鲜战场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他既出于对“开发大西北”号召的响应,又出于对中国西部的向往,来到青海,被安排在青海贸易公司。1957年因发表诗作《林中试笛》(二首)被打成“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达二十二年。 1979年平反复出后,昌耀倾尽全力,采掘情感深处沉积已久的艺术矿藏,先后推出《大山的囚徒》《慈航》《山旅》《划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诗之最」唐代边塞诗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高适、岑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