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本文分享白居易的诗句和嘈嘈切切错杂弹下一句。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 【意思】交错弹奏粗弦和细弦,乐声一会儿粗犷浑厚,似急雨敲窗,忽而又变 得细密低微,似恋人花前月下的低低交谈。嘈嘈、切切两种旋律交错运 用,轻重缓急,抑扬起伏,仿佛大大小小的珠子交替落入晶莹的玉盘。 运用恰当生动的比喻和叠音,使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写尽音乐高 低复杂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不愧为状写音乐的佳作。 【意思2】 粗弦上发出的声音沉重舒长,好象下急雨;细弦 上发出的声音细促轻幽,好象低声私语。粗弦细弦交错着 弹, 真象那大小珠子叮叮����落进玉盘。 诗人描写弹奏琵 琶,用象声摹音和设喻作比相结合的手法,使读者能获得如 闻其声的具体感受。 【译注】粗弦沉浊如急雨,细弦轻幽 如私语。一会儿沉浊,一会儿轻细,交 错弹奏,就像大珠小珠叮叮当当落满玉 盘。嘈嘈:弦音沉浊舒长。切切:弦音 轻幽细切。

【举例】〈名〉大弦,指弦乐器上的粗 弦。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舒长。 小弦,细弦。切切,形容声音细 促轻幽。粗弦嘈嘈,好似骤雨; 细弦悠悠,好似说悄悄话。语出 唐·白居易 《琵琶行》: “轻拢慢捻 抹复挑,初为 《霓裳》 后 《六 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如私语。”用来形容轻重缓急不同 的琴声或轻重缓急不同的品格、 作风、风格等。◇给自己定位,其 实并不难。……你真能 “嘈嘈如 急雨”地那般壮阔,就去做大弦, 如只能 “切切如私语” 般地清婉, 便为小弦得了。(黄敏《给自己切 脉》,《中国青年报》 1996年9月 13日)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乐器演奏 出高低轻重、抑扬起伏的节奏,乐声清 脆婉转。[例]她一会儿左手一阵重扫, 似急风骤雨;一会儿右手轻爬慢滚,若 高山流水。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 小珠落玉盘。”王联弹奏的《出水莲》,声 声清朗,节节动人,既把人们带入了幽 雅的音乐境界,又把人们领到了一个风 景如画的优美天地。(王天一《弹到筝 声醉人时——记著名古筝演奏家王 联》) 二、用以形容水石琮或水滴叮咚 的声音。[例]近看“梯瀑”三叠而落,跌 进深渊,多姿多彩,绕有诗意。若不信, 你仔细凝望,静心倾听,那白居易的《琵 琶行》诗句如响耳畔:“大弦嘈嘈如急 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刘龙材《自然之 旅》) 三、后两句用以比喻某种动听的声 音。[例]重要的是它的主人把根须扎 得更深,长上时代的翅膀,它就一定会 发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盘”般动人的时代声音。(雷达《短篇小 说的时代声音》) 【全诗赏析】 本篇选自《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大类。此诗属于“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写于贬官江州的第二年(816)。 诗前小序交代了创作时间、地点,诗人的政治处境和创作动机, 概述了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并点示了诗的主旨:“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全诗六百十六字,可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首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渲染琵琶女出场的气氛。首句点出了送客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之景、“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扫兴之情和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离别之绪,这三方面都紧扣人物内心活动,有力地渲染出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别时茫茫江浸月”,则将此气氛渲染得更为浓烈。至此,诗人已为全诗谱下了悲凉感伤的基调,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正在“无管弦” 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客因之 “忘归”、“不发”,至此,情节发展陡起转折,引启下段。 第二段(“寻声暗问弹者谁”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的演奏。诗人先写琵琶女的出场,颇富戏剧性。“寻声暗问”、“移船相近”、“添酒回灯”、“千呼万唤”等一连串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急欲见到弹奏者的心情。与此相对,又用“欲语迟”、“始出来”、“半遮面”来刻画琵琶女的犹豫迟疑。一急一缓,符合双方的身份、性格。 接着,诗人集中笔墨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这部分充分体现了此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独到的音乐描写。先写演奏动作: “转轴拨弦”、“拢”、“捻”、“抹”、“挑”。同时尤突出弹者感情: “未成曲调先有情”、“声声思”。自“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完整地表现了一支琵琶曲的弹奏全过程,用文学语言录制了一曲完整的琵琶乐章。诗人很有层次地写出了其中多种音响的变化,而这音响旋律的变化又紧紧环扣着琵琶女身世的变迁和感情的起伏。“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两句点示我们: 这支琵琶曲就是琵琶女以音乐语言来传述自己的身世,突现自己的性格和感情。因此,这段是以音乐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范例。开始,诗人笔下的音乐如活泼洒脱的急雨声,如缠绵缱绻的私语声,如清脆悦耳的珠落玉盘声,如婉转悠扬的花间莺语声,这些准确的摹音、精妙的比喻,共同构成了一种舒缓流畅、欢悦华美的境界,这正是琵琶女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妙龄走红生活写照。接着,音响变得幽咽、滞涩、细微、低沉,这一变化叙出了琵琶女盛年已去、门庭冷落、出嫁商人、寂寞凄清的生活经历。而“声暂歇”之后出现的“无声”境界,恰好表现了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幽愁暗恨”。在令人窒息的沉寂之后,突接而起的是悲怆高亢的音响,如银瓶破碎、水浆飞迸、铁骑驰突、刀枪齐鸣,最后以撕帛裂绸般的猛烈强音而戛然告止。这段描写,揭示了琵琶女满腹的怨愤哀伤,表现了她对黑暗社会和玩弄女色之徒的不可遏制的痛恨、控诉! “东船西舫悄无言”两句,则以万籁俱寂,只见江月的夸张描写来烘托琵琶演奏效果之强烈、听众感情之沉重。 第三段(“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 写琵琶女的身世。“沉吟”、“整衣”、“敛容”写琵琶女的动作神情。这些细节描写着墨不多,却让人处处感到她的风度、教养、经历非同一般。接着,诗人用琵琶女自叙的方式、对比的手法,介绍她昔盛今衰、由欢至悲的身世变迁,揭示其性格形成的基础。她曾是名噪京城,红极一时的歌伎。“五陵年少争缠头”等六句,详写当年歌伎生活的纵情奢华。“弟走从军阿姨死”等四句,写家道败落、人老色衰、出嫁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等六句,略写嫁后境况,其中“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渲染了她孤单寂寞、凄苦抑郁的境遇。这段写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琵琶女半生遭遇的一曲凄苦之歌。这支“歌”与上一段描写的琵琶“曲”互为补充、前后映衬,从而完成了琵琶女形象的塑造。 第四段(“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诗人的感慨。开头四句是从写琵琶女身世到抒自己感慨的过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它是一条感情的纽带,把两个素不相识、地位迥异的“天涯沦落人”紧紧连在一起。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把自己的境遇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歌伎的命运相提并论,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前人诗歌中也颇为罕见。诗人叙己境遇,贬前情况只字未提,全写谪居生活,尤突出“无音乐”之苦。虽无一语涉及政事,但遭贬后的郁闷悲愤心情,已曲曲抒出。“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表达了诗人在僻域中偶遇知音的依依之情,同时也交代了创作此诗的缘由。 知遇之情反过来深深感动了琵琶女,她“却坐促弦”,复弹一曲。对这次弹奏,只用“凄凄不似向前声”一笔掠过,它与首次演奏的详写遥相映衬。特别是诗人用“皆掩泣”对照前面的“悄无声”,表明这次弹奏的感染力胜过前次,因为这次弹奏已越出了“似诉平生不得志”的范围,而融进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更为强烈更为愤懑的感情,所以“座中”要数 “江州司马” 白居易对此曲理解最深、感慨最强、动情最浓,竟至泪湿青衫,产生了比上一曲更强烈的感情共鸣。 关于这首诗叙事的真实性,后人曾产生过怀疑,认为夜遇琵琶女之事不可信。宋洪迈指出: “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容斋随笔》)清赵翼也说:“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瓯北诗话》)这些评论可谓灼见。同时也应看到,此诗所着力塑造的才貌双全、多情善感的琵琶女形象,深刻概括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伎们的共同命运,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这位飘零憔悴、孤单凄楚的长安故倡和遭谗被贬、谪居江州的诗人自己,表现了作者对被凌辱、被蹂躏的妇女的同情和尊重,抒发了自己无罪被贬的愤懑,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平和黑暗。这正是此诗所具有的深刻思想意义。 在艺术上,这首诗叙事完整,结构缜密,层次清晰,照应紧密,详略得当,虚实相间,并寓抒情于叙事之中,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独到的音乐描写,更是此诗最大的艺术成就。另外,成功的气氛渲染、鲜明的人物形象、晓畅的诗歌语言,也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白居易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赞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