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打猎求子牙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因为他后来被周文王号为太公望,又叫姜太公,姜望。千百年来,姜子牙的名字一直是家喻户晓,历代传诵。在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已经被大家神化了,俨然是个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神仙。
姜子牙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之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然而在发迹之前,姜子牙仅仅是个在商朝国都朝歌以宰牛为生的人,过着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生活,怀才不遇,默默无闻。真正提供条件使他得以一展身手的,就是那位求贤若渴、欲揽天下英才为己所用的一代明主周文王。
盘庚死后商朝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纣。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气的人,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长期战争中,消耗过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作“巨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纣和宠姬妲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种刑罚叫作“炮烙”。他把酒倒满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周,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就生活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纳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叫崇侯虎的大臣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于是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羑里这个地方。为了救出周文王,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于是周文王想尽办法招揽这种人才。
当时,年逾古稀的姜子牙仍然未遇明主,听说周文王在招揽人才,便拿上钓鱼竿到渭水之滨,终日借垂钓来修养心志,磨炼毅力。姜子牙钓鱼从来不用鱼饵,且鱼钩是直的,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姜子牙并不是真的钓鱼,只是想看周文王是否识才,能否放下架子求才,进而决定是否为他效力。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巡视。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姜子牙说:“凡是河流源头渊远者,河水必然奔流不息,于是才有鱼群栖息;树大根深者必定枝繁叶茂,于是才能果实丰硕。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唯有相互理解,心灵相通,才有发展伟大事业的前提。比如在溪边垂钓,小鱼总是盯着小饵,若有若无的钓线使它放松了警惕;稍大些的鱼儿总是看好块大味香的饵料,即使是钓线就在身边,为求得香甜的美食,它也会忘掉危险而冒险一搏。而要想钓到大鱼,就要安上大块饵料,钓线也要粗壮结实,否则就会失之交臂,鱼饵两空。鱼一旦吞下钓钩,钓线就牢牢地牵住它;用人也是如此,人才一旦接受了相应的待遇,便会为施恩者尽心竭力地服务。用网捕鱼,还会有漏网的;可用饵钓鱼,却可以把水中之鱼陆续钓尽。同样的道理,提供相应的待遇,就可以把天下的人才都招揽而来。悬纶垂钓与治国平天下,虽事有大小之别,目标也有高下之分,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相通的。钓鱼的三大要领无非是钓点判断、饵料设计和提竿遛鱼,而治国平天下也有三大法宝:提供优渥的待遇是为了让所用之人贡献聪明才智,提倡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为了让士兵英勇善战,设立高官厚禄是为了让贤臣良将帮助君王成就大业。”
经过一番谈话,周文王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我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已经盼望您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姜子牙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小故事大道理】留心求才,慧眼辨才
日月如梭,往事悠悠,三千多年的光阴已经逝去。在当今构建市场经济大厦的时候,我们备感人才缺乏,而历史的经验却是可以借鉴的。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固然重要,然而假如没有伯乐发现它们,识别它们,千里马也就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文王的留心求才,慧眼辨才,不是更值得我们称道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周文王打猎求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