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以谜招贤
这一年,郑成功到福建泉州募招贤才。他的招贤方法非常特别:
在桥头竖一面招贤大旗,旗下方桌上放一只瓷碗,碗里盛着半碗清水,碗前放一束香、一对打火石。桌前贴着一张招贤榜,写着:“猜中此哑谜者,可授予军职。”
招贤的哑谜摆出之后,确实引来了不少人。然而,三天过去了,仍无人能够猜中。郑成功并不着急,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第十二天时,桥头上忽然走来了两个外乡人,一个叫甘辉,另一个叫林泗,二人走到方桌前端详思索了一会儿,前面的一个人伸手揭下招贤榜,另一只手把瓷碗一下子反扣在桌上,清水洒了一地。然后就用火石打出火来,点燃了香束,高呼了四个字:“反清复明”。
郑成功一见,不住地点头称赞,满意地笑了起来,并当即授予二人军职。周围许多想投军的年轻人和围观的人群看到两人的举动,顿然领悟,也齐声跟着高呼,纷纷报名参加了郑成功的队伍。
原来,甘辉和林泗,都是满腹经纶的才智之士,他们参加了反清复明的队伍后,一直得到郑成功的重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小故事大道理
只有不断地进行观察与思考,思维才能够得到锻炼,那么一切难题也将很快被攻破。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名人故事」周文王打猎求子牙 周文王打猎求子牙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因为他后来被周文王号为太公望,又叫姜太公,姜望。千百年来,姜子牙的名字一直是家喻户晓,历代传诵。在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已经被大家神化了,俨然是个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神仙。 姜子牙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之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然而在发迹之前,姜子牙仅仅是个在商朝国都朝歌以宰牛为生的人,过着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生活,怀才不遇,默默无闻。真正提供条件使他得以一展身手的,就是那位求贤若渴、欲揽天下英才为己所用的一代明主周文王。 盘庚死后商朝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中国名人故事」吕蒙正识人 吕蒙正识人 北宋的吕蒙正质性淳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襟怀博大,度量如海。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考中进士,名列第一,后来官至宰相。 做宰相手中有用人的大权,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两人同年中举,在任上温仲舒因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当宰相后,怜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举荐了他。后来温仲舒为了显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犯了“龙颜”之时,他还落井下石,当时人们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时,太宗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常常把你说得一文不值啊!”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我安置在这…「中国名人故事」武则天识上官昭容 武则天识上官昭容 武则天自从掌权以后就广开选举人才之门,不仅不计较被选者的门第高低,不欺压平民百姓,而且更重要的是不避讳与她有仇怨的人,对仇人之女上官昭容的任用便是其大度、识人用人的很好一例。 上官昭容名婉儿,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一事被揭穿,而招致武后的残杀,并最终株连到整个家族的没落。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发配到掖庭沦为奴隶。随着时间的流逝,上官婉儿在她14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妖娆艳丽,秀美轻盈了。她的一笑一怒都很…「中国名人故事」唐太宗阅卷识马周 唐太宗阅卷识马周 唐太宗李世民思贤求治心切,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不遗余力地亲自选用适合做刺史等地方官员的人才,为发现那些出类拔萃的、可以为他所用的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贞观五年的一天,李世民让官员议论朝政。次日,当李世民看了常何的奏章,件件言简意赅,有理有据,完全符合自己的意图时,真是又惊又喜。但他突然意识到,常何是位武将,读书甚少,是写不出这样的奏章的。于是便问常何:“这样的见识议论,你是写不出来的,你从何得来?” 常何说:“这些提议并非出自我之手,是我家的客人马周建议的。” 马周是山东博州茌平人,自幼父母双亡,…「中国名人故事」刘备求贤知卧龙 刘备求贤知卧龙 刘备在创业初期,先投奔公孙瓒,后投奔曹操,又投奔袁绍,最后依附于荆州刘表手下,虽然他有成就事业的大志,建功立业的雄心,但是屡遭失败,甚至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冷酷的现实,使他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得天下的愿望,没有智能之士的帮助是不行的。因此,他思贤若渴,积极招贤纳士,到处网罗人才。由于他出身低微,年轻时就与一班中下层人士有接近,养成了平易近人的良好作风。他谦恭待人,真诚感人,屈身求访,从而赢得了士人对他的信赖。就在他依附刘表、处于“寄人篱下”的情况下,荆州豪杰归附刘备的人蜂拥而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郑成功以谜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