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骂死王朗
《三国演义》中有“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
蜀汉丞相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魏主曹叡派大将军曹真迎战。战前,军师王朗对曹真夸口说:“来日阵前,老夫只需用一席话,保证那诸葛亮拱手来降。”
当时两方军队在祁山下,排列成阵势,三通战鼓以后,军师王朗骑马从阵中跑出,魏兵大叫:“请对阵主将答话!”
只见蜀兵战旗分开,从中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羽扇纶巾,正是丞相诸葛亮。
王朗拍马走近,拱手施礼,说:“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先生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缘故兴无名之师?”
诸葛亮答道:“我奉皇帝诏命讨伐叛贼,怎么会师出无名呢?”
王朗说道:“上天有变数,祭祀上天的皇帝也有变化,皇位应该属于有道德的人,这是必然的规律。自从汉桓帝、汉灵帝以来,天下大乱,黄巾军起义纵横中原,袁术在寿春建国号,袁绍在邺城称王,刘表占据荆州,吕布想吞并天下,国家危机,百姓遭难。是我太祖武皇帝曹操扫平天下,席卷全国,八方百姓一心归顺,并非依仗权势取得,实在是上天的眷顾。魏文帝有文武全才,效法舜受禅于尧,取代汉献帝继承皇位,这难道不是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吗?今先生有才学、怀大志,常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不仿效伊尹、周公,反而故意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呢?难道你没听说过: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吗?如今我魏国大军百万,良将三千,你们腐草的荧光,怎赶得上当空的明月?先生如今可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还可以得到封侯的地位。这样就会国家安定,百姓免遭战乱,这难道不好吗?”
阵前魏国的士兵听了,纷纷大声叫好。
只见诸葛亮在车上哈哈大笑,他说:“我以为汉朝的老臣一定会有高超的见解,谁料到竟说出这样无耻的话来!我有一句话,请诸位听清:汉朝自从桓帝、灵帝开始衰弱,国家连年战乱,又遭旱、涝天灾。董卓、郭汜在朝廷作乱,贼寇在四方残害百姓,汉朝皇帝被劫持、逃难,无辜百姓被杀戮,弃尸荒野。这都是因为朝廷之上,狼心狗肺之辈,纷纷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竞相掌权。我了解你王朗的来历,你祖居东海边,举孝廉做官。本应该辅助朝廷,治国兴邦,你却帮助盗贼篡位,助纣为虐!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你的罪恶深重,天理不容!全国百姓恨不得吃你的肉!今天幸好我在,辅佐刘皇叔,在西川继承汉朝统治,是天意不绝我大汉王朝!我奉皇帝诏命讨伐叛贼,率领正义之师。你本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大奸贼,只配缩头藏身,苟延残喘,混碗饭吃,还竟敢在两军阵前大谈什么上天规律?你这白毛老贼,杂毛匹夫马上要死!归到九泉之下,我看你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的二十四位汉朝皇帝呢?”
谁知,诸葛亮话音刚落,那王朗听罢,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一头摔到马下,气绝身亡。
后人有诗赞扬诸葛亮说:“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悟在当下】唇枪舌剑,直指要害
这段演义故事写得可谓绘声绘色。
王朗在论辩开始时,是以天数有变、识时务者为俊杰为论据,阐述汉朝自桓帝、灵帝以来,战乱、灾荒不已,曹操平定战乱,万众归心,曹丕代汉,是天命所归。你诸葛亮既然是有才能的人,就应该投降我魏国,还能得到封侯的官位,目的在于劝说诸葛亮投降。
诸葛亮则以忠孝为论据,驳斥了王朗的天数有变的论据,指出国家连年战乱,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朝廷上奸臣当道,无德无能,以致国家危机,百姓遭难。正像你王朗原是汉朝老臣,本应匡扶汉室,你却投靠曹操,与其一同篡位,助纣为虐,成为不忠不孝的老贼。然后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论点,自己正是奉天讨贼,伸张正义,并得出结论:你这乱臣贼子,活着全国人恨不能吃你的肉;死了也没有脸面去见地下汉朝的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诸葛亮不仅彻底驳倒了对方的天命论,而且论证了自己的汉朝衰微人祸论,伸张讨贼正义。最后指出王朗死有余辜——连死去都不会好受。诸葛亮的辩锋如投枪,直刺王朗要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诸葛亮骂死王朗(唇枪舌剑,直指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