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拈句对尚书
高则诚是元末明初时期的大戏曲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六七岁时,就善于吟诗作对,深受大家的喜欢。
高则诚小时候,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途经当地很有名望的尚书府第时,恰逢尚书大人正送客出门。尚书大人很谦和,为官做人口碑也不错,平常喜欢小孩子,尤其是那些有才有智的孩童。看到蹦蹦跳跳回家的高则诚身穿绿袄,一脸天真无邪的可爱样,颔首微笑,存心想考一考这个小才子。灵光一闪,有了。大人捋须含笑,朗声道:
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别看高则诚年纪小,却是个饱读诗书的人物,自然知道“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是形容眼睛明亮美丽的意思。心想:大人分明是在考我,把我比喻成了青蛙。我得补上对句,以示回应。于是停下脚步,沉思对句。此时,尚书大人还在与客人寒暄,连连鞠躬行礼,红色的锦袍在阳光下十分醒目。灵感如同电光石火一般闪过,“有了!”只见小则诚迈着方步,背着小手,围着尚书大人转了一圈,然后昂着头,慢条斯理地吟道:
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大人一听,此对句词工言正,比拟生动。更妙的是,“鞠躬如也”出自《论语·乡党》,形容谨慎恭敬的样子。此联切人切事切时,用典自然贴切,真是不简单哪!“好对!”大人心中一乐,忍不住脱口赞叹。“哈哈哈……”将欲别去的客人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此时,高则诚想到自己把尚书大人比作“虾”,实在是大不敬,赶紧上前一步,深深鞠了一躬说:“对不起,我说得太不礼貌了,请大人见谅。”尚书大人见小孩子出口成对,且把自己送客时的穿着打扮、动作形象,如此生动地描述出来,不但不生气,反而起了怜爱之心,大大赞扬了高则诚一番。
高则诚纪念堂门前的一幅楹联:“此地曾蕴玉,其人可铸金。”横额为“南曲祖师”。
【博闻馆】《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三百首,它们的主旨是“思无邪”。《诗经》就是希望人们回到童年那种无知无欲的状态,让人从头开始学习从善,做一个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君子。《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在文学表现形式上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就是古人说的《诗经》六义。风,指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如秦风,就是指来自秦国地区的音乐。雅,指来自周室的音乐,因为周王室是各个诸侯国的首领,所以音乐以周室的音乐为正统。以前的人写完一篇文章,如果拿给某个朋友看,请他帮忙修改,要说“请您雅正”,就是谦虚地表达自己的文章不够好,别人的标准是最好的,才是“正”。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是五经之首。
相关推荐文章:「中华对联故事」东坡兄弟对佛印 东坡兄弟对佛印 苏东坡是天下闻名的大文学家,他的弟弟苏辙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才华横溢,诗作清新豪健;苏辙写诗风格淳厚质朴,但较之苏东坡,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兄弟两个人感情非常深,经常互相唱和。两人有个共同的朋友,就是著名的高僧——佛印大师。苏东坡兄弟二人,时常到寺里和佛印切磋文学及佛经。 一次,佛印到四川峨眉山讲经,回程时乘坐一叶轻舟,经三峡,游巫山,至广陵,下苏州,一路上游山玩水,揽月邀云,好不开心。特别是巫山云雨,令佛印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一连数天,都谈论着巫山的事。后来佛印还…「中华对联故事」于谦儿时巧应对 于谦儿时巧应对 于谦是明朝家喻户晓的清官,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道出了他高洁的志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儿童时代的于谦就展现了卓尔不凡的气质,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援笔立就,对对子工整有趣,在乡里很有名气。民间至今还流传下来许多有关他对对子的趣事。 有一天,于谦在去上学之前,母亲给他梳了个双髻,看上去就像有两只角一般。于谦走在上学的路上,一个和尚看见了他的装束,便戏谑地对他说: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虽然年龄尚…「中华对联故事」十岁孩童对奇对 十岁孩童对奇对 明朝有个知府叫冯驯,有一天,他在家里摆宴请客。客人里有个十来岁的孩子,跟他父亲一块儿来赴宴,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机灵。换做别的孩子,一看大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谈经论典,早跑出去玩了。这孩子不仅不觉得烦腻,还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知府见了,就问他父亲:“你干嘛不让孩子出去玩呢?” 孩子的父亲答道:“这孩子特别仰慕有才学的人,一听说今天大人府上来的都是饱学之士,执意要跟着我来长长见识。” 知府听了,大加赞赏,在座的客人也连声附和,恭维他教子有方,说孩子长大后必有出息。其中有个相识的客人对大家笑道:“别看…「中华对联故事」戴大宾应对如流 戴大宾应对如流 明朝时有个人叫戴大宾,福建莆田人,出身官宦之家。戴大宾从小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三岁就能背诗文,五岁即能吟诗作文了,尤其擅长联诗作对,在当地被称为神童。 戴大宾五岁时由父亲背着去应童子试。到了考场,其他考生见其年幼可欺,都纷纷戏弄他,甚至有人对他说,该先回家吃几年奶再来应试。戴大宾都不予理会。忽然有一个考生嬉笑着问道:“你长大了想当个什么官?”戴大宾毫不迟疑地回答说“阁老(指内阁阁臣,明代亦称大学士,翰林学士入阁办事者为阁老)”。 文渊阁是明朝内阁办公的地方,图为清朝时候重建的文渊阁,位于今天的北京故…「中华对联故事」杜秀才联斥贪官 杜秀才联斥贪官 传说明朝末年,有一个进士靠投机钻营,侥幸做了襄阳知县。做了知县后,他自恃在地方官高势大,不仅没有为民做主,伸张正义,反而搜刮民脂,盘剥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对这个狗官恨之入骨。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这个贪官不知该在家门口贴个什么春联,最后还是手下人帮他写了一副,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这个贪官看了之后很高兴,重重地打赏了那个手下,欣然地将这副对联贴在了大门外,联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路过的老百姓见了无不嗤之以鼻,唾其门庭。其中有个姓杜的秀才,饱读诗书,为人仗义,在当地很有口碑。他早就对狗贪官的恶行恨之入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华对联故事」小子拈句对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