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对联故事」蒋焘智对拆字联

蒋焘智对拆字联

明代大文学家蒋焘(tāo),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才智过人了,因其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饱读诗书的父亲的言传身教,博览群书,勤习诗赋,吟诗作对,进步很快。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称赞。

有一年夏天,父亲的一个好朋友来家中做客。这个客人气宇轩昂,言谈不俗,很有学问,受到了家人的热情接待,大家聊得很是高兴。这夏日的天,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说话间天色顿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一阵小雨,风夹着雨点“沙沙”地敲打在窗棂上,溅湿了窗户。客人看见后,联兴大起,随即指着窗子对大家说:“天下雨了,莫非是老天爷给我们送凉意了。我有一出句,给大家助助兴,不知诸位能否对得出下句?”说完即文绉绉地吟出了上句: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大家一听,齐声叫道:“好句。”此出句很切合此情此景,把“冻”“洒”两字拆成“东二点”“西三点”,这是它的奇妙之处。在座的人都在品味这句联语,陷入沉思之中。句子是好,但要对起来却是难度不小。众人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好半天了,可是谁也对不上。阴雨的天气,高难度的出句,一时间让欢乐的气氛变得很沉闷,大家都低着头想,连切好的西瓜都忘了吃了。正愁肠百结不得其解之时,站在一旁的蒋焘望着母亲切瓜给众人分食的动作,一言不发,像是有什么东西令他着了迷似的。桌子上摆着切好的西瓜,整齐地放在客人面前,红红的瓤,黑黑的子,鲜亮可人。看到蒋焘凝神注目的样子,父亲说:“看把这孩子馋得,想吃瓜就拿着吃吧,别傻乎乎地看着。”谁知道,小蒋焘忽闪着黑亮的眼珠,灵光闪现之机,一句下联跳入脑海中,他随即当着众人的面高声说道“下联有了”: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在座的众人,先是一惊,旋即齐声叫好!原来蒋焘是在思考客人的出句而出神。蒋焘是通过母亲切瓜的举动,得出了对句,其下联中把“切”“分”二字拆为横“七刀”,竖“八刀”,以物叙事,特别贴切此时此景此事。堪当绝对!

【博闻馆】拆字游戏

拆字,最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推测吉凶的方式,后来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历史上有很多拆字的趣闻。

三国时曹操手下杨修博闻强记,智慧过人。一天,左右请曹操去看刚刚为他修建的花园,看他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曹操看完园内的景物,比较满意。可是,当他走到大门口时,停住了脚步,并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同行的不知所谓何事,只见他从侍从手中拿过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在场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问杨修,杨修想了一下说道“门中加‘活’字是一个‘阔’字,丞相说门太宽阔了,应做窄一点。”于是,工匠们按杨修说的把门改得窄了一些。曹操看到了非常高兴,问:“是谁猜到我的字谜了?”左右回答道:“杨修。”曹操虽然表面上非常满意,心里却非常嫉妒杨修的才能。又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放在桌子上,让大家看,别人都看不懂什么意思,只有杨修看了以后,把酥糖盒打开,将酥糖分给大家吃。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得罪丞相,恰巧,曹操从室内出来,见杨修分酥糖给大家吃,就说:“为什么把我的糖吃光了。”大家都为杨修捏了一把汗,只见杨修不慌不忙地说:“丞相亲笔写了‘一盒(合)酥’,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我正在执行您的命令呀。”曹操听了后,就再也没有说什么了,只是哈哈一笑,内心却对杨修更加厌恶了。

相关推荐文章:「中华对联故事」陆云荀隐报家门 陆云荀隐报家门 一天,晋代文学家张华家里,前后脚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叫陆云,他和哥哥陆机都是名声远播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们为“二陆”。另一位叫荀隐,也是一位文采不凡的才子。 张华见他们二位到来,忙请他们入座,高兴地说:“两位才子互相都没见过面,今天能够在我这里相聚,也是缘分。大家可不要落入俗套,不能像寻常人一般地寒暄、清谈哟!” 这时,陆云首先站起身来,一抱拳,温文有度地自报家门道: 云间陆士龙 荀隐一听,暗道:果然出口不凡,寥寥五个字,就报出了自己的家乡和名字。原来,陆云,字士龙,江苏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松江,…「中华对联故事」揭时弊科场赋联 揭时弊科场赋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江南举行乡试,正主考官左必蕃和副主考官赵晋两个人接受程光奎等盐商的贿赂,把他们录取为举人。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们于是把五路财神的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又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两个字,当做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两眼无珠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传说他是一位盲人。赵子龙也就是赵云,是三国时期骁勇善战的名将。赵子龙曾经单枪匹马救得刘备的儿子刘禅,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幅对联巧妙地运用典故,暗暗嵌上两位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他们“…「中华对联故事」试问泉自几时冷 试问泉自几时冷 杭州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相传在晋朝,天竺僧人慧理游西湖时,曾登上湖畔的一座山峰,感叹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这座山峰因此得名“飞来峰”。在灵隐寺前有一冷泉池,泉水清冽,泉声丁咚。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之题写“冷泉”二字。到了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此游览,心想只有“冷泉”二字,还不完美,就续补上了一个“亭”字。从此“冷泉亭”的名声就大了。据说,站在此亭上,抬头可望飞来峰的奇峰怪石,俯首可见冷泉清流激湍。千百年来,才子佳人常在此吟诗诵句。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更是见景生情,感触颇…「中华对联故事」宰相巧对状元郎 宰相巧对状元郎 明朝天启年间,宰相叶向高有一次外出,路过福州,顺道去看望自己的得意门生——新科状元翁正春。在谈笑中,天色渐晚,叶向高说:“老夫今晚恐怕进不得城门了。”翁正春听了,很是高兴,心里明白,恩师准备在他家留宿了。翁正春笑着指着自家的房子说了一联: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一听,颇觉有趣,翁正春这联,明着是谦虚,却暗藏机关,是所谓以刁钻著称的“联边联”。这种联,要求每一个句子都用相同偏旁或部首的汉字组成,读起来饶有兴味。翁正春这联,也是如此,联中九字,字字宝盖头。 叶向高略一思索,对了下联: 客官寓宫宦,…「中华对联故事」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明朝时,杭州有个知府,自恃有几分才华,很喜欢在人前显摆。周围奉承的人无不夸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久而久之,知府越发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有一天,当他偶然得知有个叫徐文长的贫寒学子,在杭州赋诗作画,受到人们的交口赞赏,十分不快。知府想,一个小小百姓,竟敢在他管辖的地区卖弄笔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提出要出对联句,若对不上,就要把徐文长赶出杭州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 第二天,知府将徐文长带到西湖岸边,指着六和塔,朗诵他精心准备的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听了,并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华对联故事」蒋焘智对拆字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