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画面】
原文:
默默地清理好被沙尘暴摧毁的家,把还能用的生活用品一件件装到驼背上,沙娃家要搬家了。
沙尘暴代代辈辈有。沙进人退,历来如此。爷爷奶奶搬过三次家,爸爸妈妈搬过两次家。这是沙娃第一次搬家。
爸爸说:“我们不往沙漠外搬,我们往沙漠里搬!我在沙漠里头找到了‘海子’,也学会了用网格固沙、造林绿化的技术。从沙娃这代开始,我们要做到‘沙进人不退,人进沙要退’。”
解析:
身居沙漠多年,爷爷奶奶体验到更多搬家的遭遇,但这次让沙娃第一次尝到了风沙的味道。
沙娃虽然实现了看喜鹊窝的梦想,但不得不再次搬家。
但这里展现了沙尘暴肆虐后一个家庭的选择,“爸爸说:‘我们不往沙漠外搬,我们往沙漠里搬!’”朴实的话语后是西北人的倔强,是沙漠人的不甘与不屈。
沙娃一家向沙漠里搬家、重建家园要用的“网格固沙、造林绿化”。没有展开,只是抛出治沙的技术。看到沙娃手中还依依不舍地端着那个惨败的鸟窝,喜鹊是否也跟随他们一起搬家呢?
这种喜鹊和人类共同拥有的生命的坚韧和智慧,使故事里有了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的东西。
喜鹊窝和家园被摧毁了,大自然的狂野和残酷体现出来。
这本绘本还具有悲喜剧的格局,从故事来看,喜鹊是吉祥鸟,小男孩沙娃想亲眼看到喜鹊窝,但当他看到被摧毁的喜鹊窝时,有悲有喜。
儿童的成长常常离不开对“秘密”的探寻,不管是人类世界的秘密,还是大自然中的秘密。画家对沙娃的情态描绘,画出了一个既淘气又听话的孩子形象。
【第17画面】
原文:
沙娃抱着喜鹊窝,骑着他最喜欢的小骆驼,紧跟在头驼后面。
鹊群伴随着驼队,飞向大漠深处。
解析:
与前环衬为同一背景,大漠黄沙,天地同色,升起的太阳预示着希望。
一队迁徙的队伍在沙漠中艰难的行进,爸爸徒步走在最前面,沙娃骑着一只小骆驼紧跟其后,还有小狗一路尾随,喜鹊空中一路跟随飞行。全家人包括小狗和喜鹊,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沙娃抱着喜鹊窝体现着沙娃对喜鹊窝的珍视之情,沙娃对喜鹊坚韧而智慧的生灵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喜爱,还包含着深深的敬佩之情。我切实感受到了沙娃的心灵成长,书中最后部分的情感,传达了希望、温暖,同时又有些悲壮的意境。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既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只有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安宁美好的生活,这是一首唱给自然和人性的优美赞歌。
人类和大自然的斗争是永恒的,敬畏大自然,更要敬畏我们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读到的。
【后环】
解析:
后环衬近处有繁茂的白杨树和“海子”,远处浮现出了绿洲。一潭潭绿水,是生命绝境里隐藏的一个一个大美、大希望,也是大未来。这显然昭示了灾难后的希望,表现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
《喜鹊窝》里画的通过一个小小的喜鹊窝,这本图画书向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环衬依然在叙述故事。
【封&底】
解析:
原创绘本《喜鹊窝》荣获第33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
颁奖词:这是一本有着中国气派和西北风味的优秀图画书。沙漠的风光和荒凉,借助小男孩沙娃的眼睛呈现出来,而沙漠中灵动的生命象征喜鹊以及神秘的喜鹊窝,使本书平添了浓郁的童趣。由于作家与画家对北方生活的生动描摹,让严酷的生存环境渐生暖意,人与沙漠及大自然的和谐共存,使本书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憧憬。
《喜鹊窝》的写作视角很巧妙,“它不讲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影响和后果,而是选取孩子破坏喜鹊窝的后果这个点——破坏了喜鹊窝就等于毁坏了自己的家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去感同身受。让这种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与当代的孩子进行着连接。
这本书的立意是好的,环保、绿化、生命、坚韧和力量。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风沙漫天的大西北,讲述了一个“沙进人退、人进沙退”的动人故事。
四、作者信息
海飞,资深出版人,作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著有《黑戈壁》《孔雀石》《曾经西部》《童书海论》《童书大时代》《书是甜的》《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喜鹊窝》——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 –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