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流传着正月初三要早点熄灯睡觉的习俗,这是怎么回事?(老鼠娶亲的传说)

在新春之际,孩子们又吃又玩,热热闹闹,就算在除夕夜那天整晚不睡,父母也不会多说什么,但在正月初三晚上,很多父母却会早早地哄孩子上床熄灯睡觉,说是不要吵了老鼠办喜事。老鼠还会娶媳妇吗?这一习俗又是怎么来的?

老鼠娶亲的传说在各地都存在,不过娶亲的日子却不大一致,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正月初三晚上。这一天晚上家里不许点灯,孩子们都要早点睡觉,保持安静,上床等着听老鼠娶媳妇的声音。

如果你知道老鼠为了嫁女儿费了多少周折,你一定不忍心去吵闹打扰它们。相传一对老鼠夫妇生了一个女儿,鼠女儿渐渐长大了,鼠爸鼠妈望着美丽的女儿,心想一定要把女儿嫁给天下最了不起的人。鼠爸想来想去,认为天下最了不起的就是太阳,于是鼠爸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太阳,让太阳做自己的女婿,太阳说:“我不是天下最了不起的,虽然我能照耀大地,但乌云一来,就把我完全挡住了。”鼠爸于是又去找乌云,乌云说:“虽然我能把太阳遮挡住,不过风却能把我吹得到处跑,你还是去找风做女婿吧。”鼠爸又出发了,他到处打听,才找到了“神出鬼没”的风先生,鼠爸把来意对风一说,风也摇着头说:“我虽然能吹走人的帽子,吹跑乌云,吹断树枝,但我也不是天下最了不起的,因为我怕墙。墙可以围成屋子,人们留在墙里面,我什么也做不了。”鼠爸又垂头丧气地去找墙,墙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知道鼠爸的来意后,墙笑着说:“虽然我能挡风遮阳,不过我也不是最了不起的,当老鼠在我身上打洞时,我可一点法子都没有。”紧接着又说:“在我看来,天下最了不起的就是你们老鼠了,老鼠才是你女儿匹配的好对象啊。”鼠爸这才恍然大悟,匆匆忙忙赶回家,和鼠妈一起为女儿选了一只有才识、俊俏的老鼠做女婿,并且在正月初三这天晚上,为女儿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所谓老鼠娶亲,其实是由于冬春交替之际,老鼠开始繁衍后代,活动频繁,因此夜里产生了很大的动静,而民间朴素的人们却据此编织出童话色彩浓郁的老鼠娶亲的故事。由于各地节气风俗不一致,所以老鼠娶亲日期也各不相同。如在北京,老鼠娶亲日是正月十七八,北京有谚语:“十七、十八,耗子成家。” 浙江绍兴为正月十四,所以鲁迅先生回忆在绍兴度过的童年生活时说:“……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仗,却极其神往。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 在山东潍坊和陕北等地,老鼠娶亲的日子则为正月初七,这一天为人日,相传女娲娘娘就是在这一天造的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日子,而老鼠被认为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老鼠娶亲的习俗在这一日就有了多子多福的意味。

有些地方的人们,对于“老鼠娶亲”采取包容的态度,认为这是喜事一件,所以要早点睡觉,希望不会吵到老鼠们。而有的地方的人们则对“老鼠娶亲”极为痛恨,他们在这一天让猫去抓老鼠,让猫吃个饱。这种观念有时会在老鼠娶亲年画上有所体现,人们往往在年画上画一只大猫,只等把所有老鼠一网打尽。湖南有些地方的孩子们会在年节时化妆表演“老鼠嫁女”,但鼠新娘没有嫁给鼠新郎,而是嫁给了猫,孩子们边演边唱:“老鼠嫁女,嫁到哪里?嫁到猫公肚里。”江西一些地区,老鼠娶亲是在腊月二十五,这天是填仓日,人们要在仓库里装满米面粮油,准备过年,并且要在这天之前赶紧把老鼠诱出洞消灭掉,因此将老鼠娶亲日也定在这一天。

老鼠娶亲年画

一伙老鼠举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职责分明。穿戴一新的鼠新娘坐在花轿里,鼠新郎骑在马背上得意洋洋。但没想到一出洞口,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只大黄猫。

真正喜爱和盼望“老鼠娶亲”的莫过于孩子们了,因为这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躺在床上听着老鼠叽叽喳喳的声音,仿佛真的听到了结婚时的鼓乐声、鞭炮声,脑海里也浮现出了鼠新郎欢欢喜喜迎娶鼠新娘的场景。

相关推荐文章:压岁钱的来历:“压岁钱”的“压岁”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只有在过年才能拿到“压岁钱”? 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不仅可以穿上新衣服,吃到精致的美食,还可以热热闹闹地放鞭炮,并且从家里长辈那儿拿到“压岁钱”。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孩子们也会比往常格外自由些,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压岁钱买喜欢的糖果、玩具、吃食……但压岁钱的说法很是奇怪,压岁,“压”的到底是什么“岁”?难道是大人们希望压住小孩子的“岁数”,不希望孩子长大吗?长辈们又为什么在春节时要给小孩子“压岁钱”? 过年领压岁钱 压岁钱的来历: 原来,传说这个“岁”指的是古时候一种叫“祟”的妖怪。据说这种怪物身体黝黑,双手煞白。每到除夕之夜,“祟”就喜欢…贴窗花贴的是什么“花”?春节贴窗花的由来及寓意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特别是北方农村的人们喜欢在窗纸或玻璃上贴各种各样的窗花作为装饰,就跟贴春联、挂年画一样,要是不贴,就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窗花,顾名思义,是贴在窗上的“花”,但说起这“花”,可是大有讲究。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的剪纸的统称,是剪纸艺术中最为普及和广为流传的形式。 剪纸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项民间艺术,而窗花也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纸发明以前,人们就开始用皮革、金箔或丝织品进行镂空雕刻创作,这可以视为剪纸的前身。在汉代,纸的出现使剪纸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纸制品容易受潮腐烂,特别在梅雨多发的南方,更是…为什么人们总喜欢赶在大年初一去庙里抢烧第一炷香? 每到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到北京的雍和宫,小到地方的城隍庙,庙门口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只等庙门一开,人们就会蜂拥而入去抢烧第一炷香,也就是所谓的“烧头香”。为什么人们会这么看重烧头香?这其中又有什么寓意? 据史料记载,烧头香的习俗在宋代就已经十分流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的记载。清人袁枚在《子不语·烧头香》中也说到民间烧头香的盛况:“凡世俗神前烧香者,以侵早第一枝为头香,至第二枝便不敬。有山阴沈姓者,必欲到城隍庙烧头香,屡起早往,则已有人先烧矣,闷闷不乐。” 古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这么神通广大的门神是谁? 远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比如居家、出入、饮食,都有守卫的神灵存在。灶有灶神,火有火神,人们在门内外进进出出,也自然有了门神。民间有谚语唱道:“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看来门神在人们心中分量可不轻。有趣的是,这门神从古到今并不只有一位,门神的“形象”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两位神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苍茫的大海之上有一座叫度朔的山,山上有一棵桃树,枝干蜿蜒足足有三千里,桃树的东北边有一道阴阳之门,镇守这道门的正是这两位神人。他们日夜坚守,一…庙会与庙有什么关系吗?(庙会的由来和历史) 赶庙会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民俗活动之一。庙会又叫庙市,在庙会上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男女老少参与其中,置办货品,游园玩耍,十分热闹。如今北京地区还有几处闻名遐迩的大庙会,比如地坛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等。可是,从庙会的字面来看,难道它与寺庙有什么关系吗? 没错,庙会确实与寺庙有很深的渊源,庙会就是在寺庙祭祀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上溯至远古时期,祭祀是一种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主要祭祀天地、祖先、自然神。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要聚集在一起,举办活动来渲染气氛,比如演奏乐器、表演节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在民间流传着正月初三要早点熄灯睡觉的习俗,这是怎么回事?(老鼠娶亲的传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