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名著导读」《子夜》

《子夜》

茅盾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7年始用主要笔名“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文学评论家。1919年在“五四”运动感召下专注于文学,陆续翻译介绍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运动,此后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后,陆续完成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秋收》、《残冬》等三篇合成的《农村三部曲》及有关创作法研究等重要论著。解放后任文化部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1933年1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的上海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现实。

1930年前后的文化界,曾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激烈论战。在1927年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绞杀了大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完成,只是新军阀统治代替了旧军阀统治;同时领导革命的共产党,建立了新生的红色政权。但思想界、文化界的一些人,却歪曲了资产阶级软弱为特点的中国社会性质,而且由此必然导致民主革命就该取消的结论,因此当时受到党内外进步力量的反击。《子夜》便是这场斗争在文学创作上的伟大产物。茅盾曾说“这样一部小说,当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

在黎明前的“子夜”,正确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革命问题。茅盾的《子夜》整个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氛,正如书名所写的是最黑暗的子夜时分,它同时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表现了革命必然向前发展的历史趋势。1930年5月的一个夜晚,上海滩工业大亨吴荪甫和吴二小姐芙芳、姑老爷金融财阀杜竹斋正在戴生昌轮船局迎候从老家双轿镇避乱而来的吴老太爷。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的25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资本主义都市的气息立刻使他风化了。吴老太爷因刺激过度得了脑溢血,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吴府大办丧事,各种人物云集吴家。主人公吴荪甫因投下过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显得很是忧愁。但当他听了杜竹斋讲到金融买办赵伯韬、尚仲礼要拉他们组织秘密“多头”公司,搞公债投机,眼里马上闪出兴奋的光彩,丢下丧事立即找赵伯韬谈判,心里构思着一个大计划:吞下一切中小实业家,成为工业霸主。他和太平洋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甫几番筹划终于成功,组成了实业界财团“益中信托投资公司”。吴荪甫在公债投机中得手,“益中”仅花五六万就吞并了估价30万的八个厂。吴荪甫把汇集的全部资产做起公债来,先做“空头”,后改做“多头”。赵伯韬是上海公债市场里的魔王,有美国人撑腰,又和军政界有联络,神通广大。他要搞金融托拉斯来控制工业资本,并扬言要“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

吴荪甫既要扩厂搞实业,又要搞公债投机,资金紧缺。杜竹斋又在节骨眼上退出益中。一些储户纷纷要求提前取款。为了与赵伯韬斗到底,吴荪甫收买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经纪人韩孟翔作内线。但是阎军突然全线出动,四天之内要打到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威胁。为了转嫁危机,吴荪甫下令工人工资按八成扣发,闹事者以武力镇压!工贼屠维岳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工潮掀起,吴荪甫被困在厂内,如惊弓之鸟,狼狈地从后门溜走。为了摆脱烦恼,寻求刺激,吴荪甫一伙带上交际花徐曼丽去江上游乐,由于开足马力,撞翻了一条舢板。

赵伯韬找上门,扬言要实行全面经济封锁。益中终于败给了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会社”。吴荪甫感到自己要山穷水尽了。但他还是孤注一掷,要和赵伯韬进行最后的较量,甚至把吴府住宅的地皮都押了出来。“多头”与“空头”决战的时刻到了,赵伯韬掌握吴荪甫一伙的底细。吴荪甫最后抛出150万“裁兵”公债,这时如果杜竹斋能加入吴荪甫的行列,吴荪甫就能取胜,但是杜竹斋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伯韬的一边,大量扒进。吴荪甫一败涂地,准备用手枪自杀,但并未开枪。最后吴荪甫与少奶奶在子夜的钟声里出码头避暑去了。

《子夜》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品中先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人物有80多个,线索纷繁、矛盾复杂,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描写了投机市场瞬息万变的斗争,又展示了农村的革命暴动等等。《子夜》的重要艺术特点还在于,就是作者善于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物在具体时空环境里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尤其是对人物下意识的心理描写。这增强了整部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同时,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有力衬托着人物的内心活动,景因情异,情景交融,使自然景象的描绘携带着象征主义的色彩。全书大量出现的灰色的云块、金黄色的太阳、电闪、雷鸣、风吼、雨啸等景物对于表现吴荪甫变幻不定的情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现代名著导读」《春蚕》 《春蚕》 茅盾 《春蚕》是茅盾的代表作品,茅盾(1896~1981) ,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他在大革命失败后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小说创作。1927年秋至1928年夏创作了《蚀》三部曲。1928年7月创作了长篇小说《虹》。从30年代初到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丰收阶段。这期间出版了中篇小说《路》、《三人行》,长篇《子夜》和短篇《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剧本《清明…「中国现代名著导读」《残冬》 《残冬》 茅盾 《残冬》是茅盾的代表作品,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 现代短篇小说《残冬》是茅盾的代表作品,是他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中最后一部,写于1933年。 作品通过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地主、官僚的丑恶本质,控诉了他们剥削农民的罪行。另一方面,有力地剥落了所谓“真命天子”的外壳;揭露迷信的真相和反动武装的薄弱;暗示农民运动的方向——从宿命论思想解放出来,走向坚决的武装反抗;认清促使改朝换代的“真命天子”不存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而存于农民大众的身上,自…「中国现代名著导读」《风景谈》 《风景谈》 茅盾 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烛》(三部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 现代散文《风景谈》是他的重要作品,写于1941年。1940年5月,作者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的景象,激起了对解放区的热爱,回到重庆后,便写下了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的《风景谈》,作品通过对祖国西北自然风景的生动描写,赞美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这篇散文共撷取了6…「中国现代名著导读」《尝试集》 《尝试集》 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有《尝试集》、剧本《终身大事》等。 诗集《尝试集》是胡适的代表作品,于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是中国新诗第1本个人专集。《尝试集》共3编,后附录早期旧诗《去国集》,收诗64首。第1编是留美时期的作品,“很接近旧体诗”;第2编是1917年回国至1919年底写的诗,前8首还带着浓厚的词曲味,后面作品渐渐作成新诗的样子;第3编是新诗。 作者取陆游“尝试成功自古无”的诗句,反其意为“自古成功在尝试”来命名诗集。1916年即开始白话诗…「中国现代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鲁迅 本书作者鲁迅先生,早在五四运动前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既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鲁迅的作品一向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其思想性与艺术紧密地相融在一起。有关他的生平,本书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重述。《朝花夕拾》一书所收集的作品,创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这些作品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散文集,鲁迅说其中的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它以鲁迅的生活经历为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现代名著导读」《子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