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的意思,出处,故事

本文分享和望洋兴叹什么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望洋兴叹”由“望洋向若而叹”变化来。原意是河伯仰望海神而生出感叹,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出自《庄子·秋水》。

这是一个有名的故事: 秋水暴涨时,大小支流的河水都汇集到黄河里,使黄河水面顿时阔大起来,致使河的两岸间和河中的小洲都看不大清楚了,放牧在河两边的牛马也分辨不出来了。河神河伯见此非常高兴,以为普天下的壮美都集于自己一身,再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了。于是他欣然顺流东进,直至黄河入海的尽头北海(即渤海)。这时,河伯再向东面看去,一片汪洋,看不到边际。“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到了这个时候,河伯才改变了原来那种十分得意的神色,仰视着伟大的海神(若)而慨叹道:“俗话说:‘闻道百就以为满了,了不起了,没有比自己更多的数了(不知道还有千、万)’,我自己不就是这样一个(见识短浅的)人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望洋”的“洋”,不是“海洋”的“洋”,而是“羊”的假借字,“望羊”为仰视的意思。也有人说,“洋”“羊”也都为假借字,其正字当作“阳”,“望阳”即望视太阳,就是向高处看(仰视)的意思,因为海神比河神更加雄伟高大,需仰而视之。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望洋兴叹”一语,比喻做事由于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无从着手,而感到无可奈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望洋兴叹”的意思,出处,故事

赞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