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是如何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的?

关于地球是方还是圆的,自古以来,引起人们许多的争论,人们各执其词,莫衷一是。然而,古代那些权威人士却认为地球是方的,即使到了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时,人们还认为地球像一块铁饼,是扁圆的。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冒险家麦哲伦竟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1480年,麦哲伦出生在葡萄牙的一个没落骑士的家庭里。他16岁时,进入了国家航海事务厅。

15世纪的欧洲,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逐渐兴起,尤其是航海事业发展迅速。那时葡萄牙人已经开始沿着西非海岸航行。公元1420年,葡萄牙亲王亨利,亲自创办了一所航海学校,培养航海人才,这就有力地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靠着航海,葡萄牙人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掠夺黄金、象牙和奴隶。到1487年,葡萄牙的航海家迪亚士首次率领船只通过非洲的好望角,从此,葡萄牙人开始了远航。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经过印度洋到达了印度,两年之后又回到葡萄牙。这次航行为日后葡萄牙推行殖民主义开辟了新航线。

再说麦哲伦进入航海事务厅之后,当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又开辟了新航线。年轻的麦哲伦早已把他们作为楷模,也立志成为一名探险家、航海家。1505年,25岁的麦哲伦,以一名普通水手的身份,第一次开始了远航的生涯。那次.他的船队从葡萄牙起航,向印度进发。船队曾到过东南亚的主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到过南洋群岛。

在那次漫长的航海中,麦哲伦还参与了殖民者的掠夺活动。

在航海生活中,他历尽干辛万苦,经受了惊涛骇浪的考验,终于成为一个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航海家。

就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不久,又有一些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的西面有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这个发现应当归功于1513年西班牙航海家、探险家巴尔波业。他的航行证明了这个大海“大南海”的存在。于是,又有航海家试图寻找一条能够沟通大西洋与“大南海”的航线。

经过了一次远航之后,麦哲伦作了猜测,他认为“大南海”的东面就是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通过新大陆,进入“大南海”,就可以到达他的老朋友谢兰所居住的香料群岛(今属印度尼西亚)。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冒险计划,从葡萄牙出发,一直向西,绕过新大陆,通过“大南海”,去找老朋友谢兰。

麦哲伦为了实现这一冒险计划,他编制了一份详尽的环球航行计划,报告了国王,可是葡萄牙国王对此不感兴趣。于是,经人引见,他又去找西班牙国王。国王一听,认为这是一次极好的向外扩张的机会,便当机立断,与麦哲伦签订了一份协议书,任命麦哲伦为西班牙探险队队长,组建一支航海船队。

在查理一世的帮助下,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了拥有5艘帆船,265名探险队员的庞大船队离开了西班牙,向大西洋驶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的环球航行。

船队在大海中整整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了美洲大陆的巴西海岸。于是,麦哲伦决定寻找沟通“大南海”的那条通道。第二年的1月10日,船队终于发现了一个海湾,他们以为这就是要找的那条通道,便欢呼起来。可是不久,经过勘测,它只是一个河口(如今的拉普拉塔河的入海口)。又过了几个月,天气已是隆冬季节,可是通道还没有找到,麦哲伦为了作好长期航行的准备,下令让船队进港湾过冬,并下令在停航期间削减每人的口粮。

这时候,船队在这块荒无人烟的新大陆上,加上缺粮,许多人思想开始波动,士气低落,甚至连几个船长也发生了动摇,有3个船长竟勾结起来,背叛了麦哲伦。麦哲伦迅速整顿了队伍,清理了两个船长,押留了另一个,平息了叛变,重新组织好船队。

1520年8月,春天又来到了南半球,麦哲伦指挥他的船队又踏上了征途。10月,他们终于发现了那个要找的海峡。这个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这是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航道窄、行船难。麦哲伦只好派出一艘船作先遣部队去探险。谁知道这一艘船,一去不再回来,原来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他们胁迫着船长,把船开回西班牙去了。麦哲伦左等右等,不见探险船的踪影,只好亲自带领了3艘船在前面开路,探索航线。经过整整28天艰险的航行,船队才到达海峡口,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南海”。此刻,船队又恢复了元气,欢呼起来。

之后,麦哲伦带领了船队,在“大南海”上整整航行了3个月,“大南海”上竟一直风平浪静,于是麦哲伦就给这个大海起名为“太平洋”。

1521年3月下旬,船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此刻,麦哲伦从土人那里打听到他们离开香料群岛已不远了。这完全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了。因为只要到达香料群岛,就可以证明他们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大西洋,到太平洋,如果再回西班牙的话,就已经环球航行了一圈。眼看这一个举世瞩目的创举将要实现了,可是,谁也不会料到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时刻,他们的统帅,第一个环球航行的冒险家,竟在胜利的前夕,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原来船队在菲律宾群岛的一个小岛上与土人发生了冲突,由于寡不敌众,麦哲伦左腿中了一箭,逃脱不了,被土人活活砍死。他的部下也有许多人丧生。

麦哲伦手下的人边战边退,逃回船上。那18名幸存者,乘着唯一幸存的一艘船,继续西行,到达了香料群岛之后,又沿着印度洋,绕过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6日胜利返回西班牙,历时近3年。麦哲伦和他的探险队,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除了麦哲伦他们的英雄精神之外,也标志着16世纪人类在科技上的成就-航海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海洋生物学家屠本畯 屠本畯(jùn)是明朝的海洋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虽然自小读四书五经,却对植物、动物、园艺等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一位远方来的客人带来了一种大家都没见过的干鱼,这种鱼有红有蓝有黄,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烹饪出来后,味道十分鲜美,屠本畯仔细端详这种奇怪的鱼,好奇地问:“它是什么鱼啊?” 客人说这鱼叫“东星斑”,因为身上的斑点像星星而得名,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 屠本畯睁大了眼睛,又听客人说:“这还不算什么,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奇怪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墨子破云梯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是一个科学家集团,他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墨子还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般(即鲁班)相媲美。墨子很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般还要高明。 墨子非常反对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受灾难的混战。一次他听到楚国要利用公输般发明的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的都城郢都,劝公输般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蔡伦造纸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竹片上,叫做竹简,再用皮带子或绳子把一片片竹简编串起来,就成了册。竹简的缺点很多,不仅太重太占地方,而且字容易被抹掉,竹片容易生虫。 东汉时,蔡伦是宫里的一名宦官,后来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为人敦厚谨慎,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那时候,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取丝,先把煮好的蚕茧用棍子敲烂,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人们把丝绵取下后,将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纸。有人发现丝纸可以书写文字,用起来比竹简方便多了。这种丝纸产量少,价格昂贵,一般人使用不起。蔡伦在皇宫里经常用到纸,日子…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多面手祖冲之 南北朝时,我国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是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他经常随爷爷到工地上,处处感到新鲜,问这问那。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啊。” 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爷爷便对他说:“孩子,看来你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问我。”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一天,爷爷带祖冲之去拜见一个钻研天文很有成就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沈括发现石油 石油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但在唐代前后,它的名字却叫“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等,今名是沈括于1080年命名的。 沈括画像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他的父亲沈周当过不少地方的官员,使他有机会随父亲走过全国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很关注当地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新鲜事。 一次,在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天,沈括骑马途经陕北延寿县,只见延河两岸帐篷星罗棋布,烟雾腾腾。这引起了他的一番深思,时值冰天雪地,柴源不足,怎么这里却炊烟袅袅呢? 沈括下马一看,才知道居民烧的不是木柴,而是一种黝黑发亮的液体,如脂如膏,点燃后热量非常大。 沈括忙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麦哲伦是如何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