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史上的第一句话是:“喂,您好”吗?

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当今,电话是最重要的通讯工具。而电话,是跟一个名叫贝尔的美国人联系在一起的。

贝尔于1847年生于爱丁堡,医学院毕业后跟父亲一起教了两年的聋哑儿童,后来便成了波士顿大学的发声生理教授。除了教聋哑人外,他还致力于声学研究和电光传声研究。那时,正是莫尔斯发明电报不久,电报成了当时人们最感兴趣的新潮玩意儿,贝尔也跟许多人一样,对电报着了迷。

1873年的一天,贝尔与助手沃特森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电报机。在这种电报机上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拍发几份不同的电报。他们两人分开在两个房间。偶然间,他发现当电路接通或断开时,螺旋线圈就会发生轻微的噪声,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空气使薄膜振动而能发出声音,那么,如果用电使薄膜振动,人的声音不就可以凭电流传送出去了吗?而在另一端,安装一个同样的装置用电流让铁片振动起来,不就可以发出声音了吗?

贝尔按照这一设想,与沃特森立即动手试验起来。他们在波士顿近郊租了几间房子,作为实验室和卧室,夜以继日地干开了。电话机是一种新的通信工具,没有什么实物或书籍可以参考,只能反复试验,从失败中积累经验。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试验过程中,贝尔深深感到自己知识有限。于是,他千里迢迢专程来到华盛顿,前往最负盛名的斯密索尼安研究所,向素不相识的老科学家、所长瑟夫·亨利请教。

年过七旬的亨利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胸怀壮志的年轻人。

接着,贝尔便向亨利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亨利鼓励他好好干下去,并且告诫他,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有关的电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尽量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亨利的鼓励使贝尔信心十足。春去冬来,贝尔和沃特森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足足研究了3个年头。他们虽然制作了不少模型,但都失败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他俩在苦苦思索着。一天晚上,贝尔抬头愣愣地望着满天繁星,心里在苦苦地琢磨着。突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叮叮咚咚”的吉他声。琴声在夜空中荡漾着,仿佛是一股欢乐的山泉在淙谅地歌唱。贝尔听着听着,突然跳起身来,嘴里嚷着:“我想出办法来了!我想出办法来了!\”

贝尔心想,吉他靠着共鸣才发出响亮的声音,我为什么不把共鸣的原理用到电话上去呢?于是,贝尔立即动手设计了一个类似共鸣箱作用的助音箱草图,照着草图,他和沃特森连夜赶制起来。一直干到天亮,总算把它做成了。接着他俩又继续改装机器。一连忙了两天两夜,终于制作出一个从外形看来跟今天的电话机模样相似的东西。

他们在两个房间中连接了电线,又分别安装了新制成的机器他们的设计是:在一端的送话器前发话,声音通过金属振动板振动线圈产生电流,电流沿电线送到另一端听话器的线圈,线圈产生磁力吸动振动板,振动板振动空气而发声。

于是,他们一个在一头发话,另一个在另一头收听。可是声音总是从墙壁或过道上传过来,从来也不是按照他们的设想是从电线上通过发声器传出来的。他俩毫不气馁,不断地改进他们的装置,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他们的邻居也很耐心,允许他们把电线拉过自己的房间,而且长期地忍受着他们无休止的喊话而毫无怨言。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一次改进了装置,又开始新的通话试验了。贝尔将门窗关上,沃特森在另一间房子里也紧闭门窗,将受话器紧贴耳边。突然,他听到受话器里发出弱如蚊子叫的声音,声音渐渐响起来:“沃特森先生,快来帮帮我!\”原来贝尔在摆弄机器时不小心打翻了硫酸瓶子,硫酸溅到他腿上,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情不自禁地向他的朋友求助。这是电话史上的第一句话。沃特森听了欣喜若狂,高声喊着:“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他边喊边冲出屋子,向贝尔的房间奔去。贝尔和沃特森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庆祝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的诞生。

这以后,他们又对电话作了改进,声音愈来愈清晰了。1876年2月14日,贝尔到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时,遇到另一个人在他之后也来申请专利。这个人发明的电话和贝尔的电话大同小异,也是使用极薄的振动板。所不同的是,声音通过振动板的振动,传送到一根插在液体里的铁棒,由于振动,铁棒上下移动,使液体产生电流变化而将声音送到对方。可惜因为他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专利局没有批准他的申请。如果他早贝尔几小时,在科技史上名垂千古的也许就不是贝尔的名字了。自然,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顶楼门口,现在也不会钉上这么一块写着:\”1875年6月2日,电话在这里诞生”的铜牌了。

贝尔虽然取得了专利,但这只是电话成功的一半。因为当时电话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虽然,在电话问世的几个月后,贝尔带着电话参加了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而在费城举办的博览会,曾一度引起轰动。前来参观的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的电话又无人过问了。贝尔和沃特森并不气馁,他们到处奔波,惊异不已,他放下电话机,大声叫道:“它在说话呢!\”但是,时过境迁,博览会一过,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电话。终于在1880年得到一位有远见的名叫休顿的富翁的资助,成立了贝尔电话公司,大规模的电话工业开始了。经过25年的发展,到1905年,美国每5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装上了电话机。贝尔也成了名满天下的大实业家。电话发明成功的消息传到了爱迪生的耳朵里,他仔细研究了贝尔的发明,很快就发现这项新发明的关键性缺陷在于送话器质量不高。

毕竟是行家里手。大发明家爱迪生经过一番实验,成功研究了新型的炭粒送话器,它以炭粒代替原先的炭棒,结果杂音大大减少,而且又使电话的外观更加漂亮。贝尔不是一个电学专家,也不是工程师。但他立志要发明电话,结果能先于众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科学家而发明成功电话。

贝尔的成功靠的是奋斗,是矢志不渝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贝尔又一次向人们证实了这一科学史上无数史实所证明了的真理。

相关推荐文章:为什么说司蒂芬逊才是真正的“火车之父”? 我们说到瓦特发明蒸汽机后,1814年英国的司蒂芬逊把蒸汽机装在车上,发明了火车。其实火车发明的过程很是曲折。一部科学史告诉我们,任何一样新的创造发明,都是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最后才取得成功,以后又费一番周折,才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的。 且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就有人制成了一种很简陋的蒸汽车用于矿山中矿石的运输。蒸汽车后面拖上一列矿石车,在轨道上往来运送矿石,倒也解决了当时矿山作业中的一个大问题。既然蒸汽车能牵引矿石车,那么能不能将它改进为载人的交通工具呢?这时,确已有人在热心地研究这个问题了。 其实,用蒸气力量来推动…爱迪生是“抄袭”了贝尔的电话后才发明了留声机吗?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他因为为人类从天庭劫得天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因而触怒了天帝宙斯,被绑在高加索山,受尽煎熬。 在科学史上,人们常常把富兰克林和爱迪生这两位美国人比作普罗米修斯。因为前者为人类取来了“天火”-电,后者则驯服“天火”,发明了电灯,将光明洒遍人间。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小爱迪生体弱多病,瘦瘦的身子扛着个大脑袋,性格有些内向,却天性爱动脑筋。有一天,5岁的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人急得四处寻找,最后发现他正悄悄地蹲在鸡窝里,怀里还抱着几个鸡蛋。 爸爸奇怪…爱迪生怎么发明的电灯?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后,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发明电灯的研究中去了。因为那时,全世界最热门的发明话题就是电灯,光在美国就有好几家公司在明争暗斗,都想抢在别人前头取得电灯的专利。爱迪生是个不甘落后的人,自然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取个头筹。 说起电灯的历史,细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得我们在前面说到英国大化学家戴维时,曾提到他在1809年发明了弧光灯。弧光灯亮度大,但耗电量也大,而且灯的寿命短,所以问世四五十年只用在海上引航的灯塔上。不过,戴维的发明却打开了人们的思路,使人想到可以发明一种新的电灯。于是,就有人开始研究白炽电灯。1820年…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发明大王黄履庄 康熙年间,在江苏扬州的一个小镇上,一辆三尺多高的三轮小车从过往的行人面前驶过,车上坐着一位翩翩少年,他手握方向盘,从容自得地驾驶着自己制造的小车。有人认出来了,那少年就是住在街道东头黄家的黄履庄。 黄履庄发明的自行车 人们只看过人拉马拖的车子,哪里看过这种自动走的车子,都围过来观看,惊奇不已,赞叹不绝。 黄履庄自幼聪颖,读书几遍就能背诵。他尤其喜欢动脑筋,搞点小发明。七八岁时,他背着老师做了个小木人,高半尺,放在书桌上,能自己行走,引起同学围观,被老师发现了,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此后,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开小差了。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徐寿手工造出蒸汽轮船 清末科学家徐寿被称为中国近代化学先驱,他出身农家,精通各种农具、器物、艺术品的制作,而且拿得起铁工、木工、泥工、纺织、缫(sāo)丝全活,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徐寿照片 后来,他来到上海研习科学,对西洋的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经常在黄浦江上看到西洋人的火轮船,它们跑得又快又轻巧。徐寿想,要是我什么时候也能造出火轮就好了。 那时候,书店里已经有介绍西方科学的书籍,但几乎都是原文的,徐寿不懂洋文,就请人来翻译,就这样一点一点把书看懂了。随着理论知识的加强,他的动手能力也越来越高,甚至能造出精密的自鸣钟来。 当时洋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电话史上的第一句话是:“喂,您好”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