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什么高原

  “青藏高原”又被称之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第三极的别称叫法,高原反应强烈。那么您知道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是多少米吗,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变又是怎样的?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中国)平均海拔4000~5000米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变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

  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的地质环境

  地质构造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

  高原北面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构造带等属于欧亚古陆南缘的构造带,在早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发育了早古生代优地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基底,晚古生代转化为稳定的盖层。

  高原南面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在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整合递变,从早古生代开始发育了地台盖层,海相沉积一直延续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发育了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微陆块。

  地层结构

  青藏高原被若干条板块缝合带分为7个地层区。祁连地层区:主体由中下元古界结晶片岩组成的结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变质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夹变质碎屑岩组成的褶皱基底构成。柴达木地层区:被厚达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岩所覆盖,基底岩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结晶片岩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积变质绿片岩系。昆仑地层区:由下中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下古生界绿片岩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组成。巴颜喀拉地层区:在东昆仑-西秦岭以南,龙门山以西与金沙江之间,以广泛出露三叠系复理石砂板岩为特征。羌塘-昌都地层区:介于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冈底斯地层区:介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广大地区,中上元古界结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喜马拉雅地层区:中上元古界结晶片岩沿高喜马拉雅出露,称珠穆朗玛群和聂拉木群。

  地壳结构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介质在纵向与横向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着清楚的块-层结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岩石圈厚度约140~170公里,地壳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在东西方向上较均匀,变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变化较大,在几个主要断裂带上,莫霍面均发生错断。例如,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北侧,莫霍面比南侧抬升了8公里。同周围的地块相比,青藏高原地壳厚度要大一倍。

  青藏高原为什么叫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新疆和甘肃南部等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但主要位于青海和西藏,所以叫青藏高原。

2.

相关推荐文章:彗星为什么会有尾巴   彗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云雾状的天体,是太阳系大家庭里的一位特殊成员,它的出现其实是一种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为什么彗星会有尾巴的天文地理。   彗星的起源   彗星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在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特大彗星区,那里约有1000亿颗彗星,叫奥尔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响,一部分彗星进入太阳系内部,又由于木星的影响,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阳系,另一些被“捕获”成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的边远地区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彗星是太阳…天文学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天文学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研究天文学的意义   据了解,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星星亮度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在夜晚,天空中会出现很多星星,不同的星星亮度都不一样。你知道星星的亮度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星星的亮度等级划分   为了考察星体的目视亮度,把最亮的星做为1等星,肉眼刚能看见的做为6等星,这就是视星等。视星等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   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金牛座流星雨的名称来历   金牛座流星雨是个与恩克彗星相关联的流星雨,因为辐射点看似来自天空中的金牛座而得名,因为出现的时间在十月底至十一月初,适逢万圣节的时段,因此也被称为万圣节烟火。那么金牛座流星雨的名称来历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金牛座流星雨的名称来历,希望能帮到你。   金牛座流星雨的基本信息   国际学名:金牛座艾塔流星雨   活动期:每年在10月10日至12月5日前后出现;   极盛日期:11月1日达到高潮;   最大每小时流星数(ZHR):16   辐射点位置:赤经:03 h28 m,赤纬:+14度   赤经:03…火山都有哪些形状由什么构成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亲爱的小伙伴们,火山都有哪些形状呢?都由哪些部分组成呢?接下来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火山相关资料~   火山的形状   火山的外貌不尽相同,有的比较尖,有的比较扁,这是由火山活动所喷发的岩浆、气体与碎屑物的不同造成的。依据堆积于火山四周物质的性质及喷发的形式,火山形状可分为锥状火山、盾状火山和复合型火山三种。锥状火山是最常见的一种,山体高耸,可高达600多米;盾状火山具有宽阔的顶面,形似盾牌;复合型火山为多次喷发而成,这类火山往往很高,但因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什么高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