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和悬崖边的树。希望大家喜欢。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象是要展翅飞翔……
这首诗的作者曾卓是40年代“七月诗派”的作家。1955年被“奇异的风”剥夺了歌唱的权利。此后20多年,诗人历尽坎坷,直到1979年才又回到了文艺行列。漫长的艰苦岁月并没有使曾卓彻底扔掉手中的笔。《悬崖上的树》就诞生在一间单人“牛棚”里,它既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又反映了一个无辜罹祸者奋力抗争的心路历程。
如果用中国传统的诗歌美学来观照这首诗,就会发现诗中“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是这首诗的灵魂,或曰“诗眼”。
一棵树,一棵原本可以扎根沃野,枝繁叶茂的树,突然被“奇异的风”吹到了“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在“奇异的风”的挟持下,跌入深谷,从此消失似乎是不公平的命运的自然延续。但是,在这决定自己生死命运的紧要关头,树自己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在毁灭的边缘,除了奋力抗争没有别的选择。“倔强”意味着生命的顽强,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紧紧抓住属于自己的,哪怕是寸土,深深地扎下根来,毫不气馁地与命运抗争……
我们不知道,树是怎样度过最初的那些较为困难的岁月的,也很难想象它作出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努力。第二节,树,已经傲然挺立了。
但是,在高高的悬崖上,树过着离群索居与世隔绝的日子。“远处森林的喧哗”“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对它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欢乐与幸福。或许,树失去的还有更高远的理想和抱负,但是此刻,生命的意义已不再是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这样一个艰难而又充满深刻痛苦的过程。因为日复一日的孤独滋生出来的无边寂寞,不仅可以吞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更可以使人失去所有的乐趣甚至包括求生的欲望。更何况恣肆暴虐的风从未放弃过对树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颓废与屈服并不是孤独寂寞和打击的必然结果。因为,树毕竟是树,靠了自己的“倔强”,或者说靠了源自生命深处的顽强、靠了对生命的热爱,悬崖上兀立的树一天天坚持着。这情景极易使人联想起郑燮的绝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奇异的风”可以改变树的身躯,使它由挺拔俊秀变得弯曲倾斜,终无法征服不屈的灵魂:“它似乎即将跃进深谷里/却又象是要展翅飞翔。”——只要一息尚存就绝不放弃希望的权力,就一定要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这种“倔强”可以说是树的精神的象征,正是它使生命在死亡的边缘扎下根来,并出现了奇迹。
“一个人的诗的道路反映着他的生活道路,反映着他人格的成长。”曾卓在《从诗想起……》一文中说:“二十年来,正是我能够做一点事的时候,却在一种深深寂寞的心情中荒废了。但内心还激荡着青年时代的回声。”“既使是长期痛苦的煎熬,它终于没有能将我焚毁,而成熟了的痛苦的果实就是力量……。”
回顾新中国几十年的历史,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人们或许可以从这首诗中或多或少地发现自己的心路历程;而身陷逆境, 自强不息地“倔强”的奋斗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哲理诗《悬崖边的树》原文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