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探险家张骞

西汉初年,我国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常骚扰汉朝边境,杀人放火,抢夺财物,不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痛苦,也给当时的封建统治带来了威胁。汉武帝即位以后,就开始做反击匈奴的准备。

公元前139年,张骞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ròu zhī),合力抗击匈奴。

敦煌壁画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临行前,汉武帝召见了张骞,亲手把旌节(使臣出使的凭证)交给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大月氏远在万里之外,一路上风沙险恶,你们可要多多保重啊。”张骞跪在地上,激动地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绝不敢辜负陛下和天下百姓的期望。”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于是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他一直保存着旌节,并等待时机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下来。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继续向西行进,来到了大宛国。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十三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情况,更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张骞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西域的石榴、葡萄、芝麻、大葱等植物,大象、孔雀、狮子等许多珍禽异兽,还有琵琶、箜篌(kōng hóu)、胡笳(jiā)等乐器都陆续传进了汉朝。汉朝的许多物产和先进技术,例如冶铁、凿井等技术都传到了西域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丝绸也源源不断地传到西域,又由西域各国传到了更远的欧洲。

当时人们就把张骞开辟的这条沟通汉朝和西方的通路叫做“丝绸之路”,这个美丽的名字和这条通路一直保持到今天。

知识链接:风靡古罗马的中国丝绸

丝绸之路将华丽轻薄的丝绸传入古罗马后,立即受到罗马人的青睐,因为古罗马当时没有棉花,衣服的料子一般都用毛和麻。

古罗马纺织品上身穿丝绸的神话人物

公元前1世纪中叶,恺撒在举行凯旋式时,第一次向罗马人民展示了战争中缴获的中国丝绸,引起了巨大轰动。古罗马人对其评价是毁誉参半:一方面,丝绸服装以其轻薄柔软的质感受到古罗马女子的青睐;另一方面,由于丝绸质料的与众不同及其昂贵的价格让普通人承受不起。以至于公元14年,在奥古斯都临终前,元老院下令禁止男性公民穿丝绸服装,对妇女使用丝绸也作了一定的限制。然而这一禁令并未起到多大效果,罗马上层人物对中国丝绸的兴趣依然不减,罗马与中国间的丝绸贸易依旧兴隆,贵族甚至以拥有一片丝绸为荣,甚至不惜为丝绸而战。

当时,丝绸对于罗马人而言充满了神秘。他们不知道丝绸是怎么制造的,又是从何而来的。对于遥远东方的汉朝文明,罗马更是一无所知。罗马著名的学者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曾这样推测丝绸的来源:“丝茧是生在树叶上的,取来用水湿一湿,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相关推荐文章: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也有出错的时候吗? 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发展到公元前1450年时,希腊半岛上建立了迈锡尼王国。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进入到繁荣的雅典时期,这些奴隶制国家,形成了工商业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城邦民主制国家。特别是到公元前509年,实行了改革,希腊独特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发展。由于实行民主政治,建立陪审团制度之后,演说和辩论十分流行,这样就使得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科学逐渐替代宗教迷信,古希腊涌现出一大批哲学家,同时他们又都是科学家。 例如,希腊第一个科学家、哲学家泰勒斯及其以他…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墨子破云梯 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是一个科学家集团,他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墨子还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般(即鲁班)相媲美。墨子很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般还要高明。 墨子非常反对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受灾难的混战。一次他听到楚国要利用公输般发明的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的都城郢都,劝公输般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张衡发明地动仪 东汉时的张衡虽然家境贫穷,但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十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 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他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负责观察天象。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当时,人们无法解释地震的原因,也无法预测地震,常常因为地震导致城墙、房屋倒坍,还会死伤许多人畜。张衡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地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陶弘景研究化学反应 陶弘景是南朝人,曾在南齐任诸王侍读及太医,由于很反感当时的朝政腐败,就弃官归隐于江苏句容的句曲山,后来又到了屿山和福泉山居住。他在山上采药、炼丹、著书,还免费替人治病,妙手回春,人们无不感恩戴德,交口称赞,都尊称他为陶公。 戴敦邦所绘的陶弘景 南朝很流行炼丹术,认为吃了丹药能强身健体,甚至长生不老。陶弘景对炼丹也很在行。 古代的炼丹术依方法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加热使固态物质发生反应,称为火法;另一类是通过溶解固态物质再发生反应,称为水法。这两种方法,也是现代化学反应最基本的形态。 一次,梁武帝萧衍送给他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钱乙造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强身保健的六味地黄丸是家喻户晓的名药,它的发明者叫钱乙,是北宋著名儿科专家。 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 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神宗的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都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钱乙进宫后,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 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探险家张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