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贾思勰写《齐民要术》

农学家贾思勰(xié)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著作,“齐民”是使人民丰衣足食,“要术”是重要的方法。

《齐民要术》中描绘农业劳作的插图

贾思勰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西南的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他年轻时候在高阳郡当太守,重视发展农业,他一边努力读书,一面深入民间,向老农、牧民学习生产知识,还把民间关于气候、季节、耕种的谚语收集起来。他自己还在府中开出一块地种菜,养些鸡鸭牛羊。中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有一次,贾思勰养的二百多头羊因为饲料不足,不到一年就饿死了一大半。事后他想:“这次饲料不足,我下次就种上二十亩大豆好了,这下准备的饲料应该足够多了。”

于是,他又养了一群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羊又死了许多,而且饲料还绰绰有余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羊多饲料少,羊会死;羊少饲料多,羊也会死。贾思勰被弄糊涂了。

就在这时,有人告诉贾思勰,在百里之外有一个养羊的能手,也许能帮助他。贾思勰立刻找到这位老羊倌,虚心问道:“听说您是养羊能手,请您指点我吧。”

老羊倌在仔细询问了贾思勰养羊的情况后,问道:“你把饲料放在哪儿啊?”“当然是放羊圈的地上啦!”贾思勰回答,他不明白放饲料还有什么讲究。

老羊倌哈哈大笑,说:“你就错在这里!羊在饲料上面踩来踩去,拉屎撒尿也都在上面。它们虽然不会说话,却是不肯吃这种饲料的,自然就饿死了!”贾思勰这才恍然大悟,他又在老羊倌家里住了好多天,认真观察了老羊倌的羊圈,学习了老羊倌一套丰富的养羊经验。回去后,他就按照这些养羊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然不错。

后来,贾思勰又陆续到过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贾思勰都虚心地向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学习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生产经验。比如:长着茅草的地要先让牛羊在上面踩过一遍,七月份翻地后,茅草才会死去。长得饱满颜色纯正的穗子,一般是首选的种子类型,把它们割下来,高高挂起,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脱下粒来播种,庄稼长势才好。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环境,要选不同的作物种类。例如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就得选用茎杆坚强的品种;而温暖潮湿的低地种谷子,就得选用生长旺盛产量高的品种。

后来,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作《齐民要术》一书。

知识链接:贾思勰的相马术

《齐民要术》里,贾思勰总结了前代以来的相马经验,在马的外形鉴定上,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方法,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相马术。

首先是外形鉴定法。《齐民要术》记载着先要淘汰劣马,而劣马的特征是“三羸(léi)”“五驽(nú)”,意思是羸弱无力、身体瘦弱的马和迟钝少力、走不快的马。

除去劣马后,然后再去考察其他的。鉴定一匹马,首先要观察头、目、脊、腹、四肢等部位。《齐民要术》指出:“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胁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意思是马头的重要性好比国王,要长得昂扬有威势;马眼要如丞相,要目光明亮、清澈;背脊是将军,要坚强能负重;胸腹如城墙,胸要开张,腹要充实紧张,四肢如地方官,要求长而有力。另外,还要看马的耳朵、鼻、唇、嘴、齿、颈、尾骨、膝盖骨和四蹄等不同部位。

贾思勰认为,马的好坏和内脏器官有一定关系,而内脏器官的状况又能从马的外形中得到反映。他提出了一个由表及里的“相马五藏法”,认为马肝要生得小,耳朵小的肝就小,肝小的马就能通人性。肺要生得大,鼻子大的肺就大,肺大的马善于奔跑。心要生得大,眼睛大的心就大,心大的马奔跑迅猛且不易受惊吓,眼睛饱满的马一天到晚都强健有力。肾要生得小,肠要生得又粗又长,肠粗的马腹部宽阔平坦。脾要生得小,肷(qiǎn)窝小的脾就小,脾小的马容易驯养。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马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确有一定的关联性。“相马五藏法”是一种科学的相马术。

被称为“汗血宝马”的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

相关推荐文章:《梦溪笔谈》与 《天工开物》分别是谁写的? 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北宋时期的沈括和明朝末年的宋应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俩各自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堪称我国古代科技史上两颗灿烂的明珠。 沈括又叫沈存中,公元1031年出生在杭州钱塘,父亲是个中等的官儿,常随朝廷调遣,带着一家人走南闯北。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加上他的母亲知书达理,教子有方。沈括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他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母亲常常被问得不知如何回答。14岁时,他就把家里的藏书全读完了。 有一年4月,他去山上玩。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见山上桃花…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扁鹊起死回生 春秋战国时有个名医叫秦越人,因为医术高明,擅长各科,人们十分尊敬他,便用上古时代一位名医的名字“扁鹊”称呼他,叫得久了,他原来的名字秦越人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扁鹊一生救死扶伤,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扁鹊画像 一天,扁鹊同弟子子阳、子豹西行来到虢(guó)国,只见街市上冷冷落落,一片悲悼之声。他们一打听才知道,虢国的太子刚刚因暴病身亡了。 听说是暴病,扁鹊心头一动,带着弟子们来到王宫门前,他找到太子的侍从官问道:“太子得的什么病?”侍从官说:“太子是邪气发泄不出去突然昏倒就死了。”扁鹊又…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刘洪发明算盘 现在我们常见的算盘发明于东汉时期,发明者叫刘洪,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当年,东汉灵帝刘宏下令要当时任上计掾(yuàn)之职的刘洪在短时间内将全国各州的人丁、地亩、赋税数字计算清楚后交尚书院。于是,上计署厅堂内一千人在刘洪的带领下连日来聚精会神、不辞辛劳,为朝廷计算出一项又一项数字。 那时候的运算工具只是竹、木或兽骨制成的宽约二毫米、长约十几厘米的筹签,计算时便要用筹签在案几上时而横、时而竖地移来挪去,这就叫运筹。用筹签计算极易出错,还特别慢,更无法作高深的数学计算。 这样日夜运筹计算,三五日倒也罢了,时间一长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李淳风预测日食 李淳风是唐代的太史令,主管天文历法,相当于现在的占星术大师。他的科学研究涉及天文、数学、气象、仪器制造等各个方面,甚至还撰写过一部名叫《演齐人要术》的农学著作,可以说是古代的科学达人。 二十五岁的李淳风对当时使用的《戊寅元历》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这部历法存在缺陷,于是上书朝廷,指出《戊寅元历》的多处失误,提出修改方案。唐太宗李世民很开明,立刻派人考察,发现李淳风言之有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李淳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上任后他以编撰新历法为己任,综合了前代许多历法的优点,又融入自己的新见解,终于编成一部全新的历法…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法医学之父宋慈 宋慈是南宋时的法医学家,他一生从事司法刑狱工作,这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平反冤案无数。 有一天,一家客栈里发生了人命案,一个哑女穿着内衣倒在水井里,被人掐死了。当时客栈里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掌柜和他的儿子,还有一个店小二。 掌柜嚷道:“我当时在算账呢,怎么会去杀人?”掌柜儿子说:“我那时正在房间睡觉呢,怎么会去杀人?”店小二说:“我当时正在店里忙着,连水井边都没去,怎么会去杀人?” 三人都大叫冤枉,拒不承认杀害了哑女,案件似乎成了无法破获的悬案。 宋慈当时就在这里任县令,他亲自前往现场,详细检查了尸体后,发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贾思勰写《齐民要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