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名人档案
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继承家学,更着重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他经常上山采药,并深入民间收集大量民间单方,系统地整理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医药学成就。著作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名家名言
1.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2.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3.饮食者,人之命脉。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名人故事:以病人为先的李时珍
有一次,楚王的爱子病了,还病得不轻,一发作就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王爷有权有势,四处请名医,不知多少名医被请到了王府。可他们看了世子的病情后,全都束手无策。这让王爷心烦不已,整天大发雷霆,这时有人向王爷推荐了李时珍。当王爷派的人来请李时珍时,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对李时珍说:“这下好了,你一旦给王爷的爱子看好病,那你可就是名利双收了。”也有人劝李时珍千万别去:“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最好别招惹,如果你给人家的孩子把病看好了,自然是好事,可是万一没治好,你的麻烦就大了,说不定连命都得搭进去。”
最后李时珍决定去救人。他倒不是希望借助王爷的名望和权势让自己声名鹊起,也不怕看不好会招惹祸端,他是这样想的:“病人为先,得病的人现在多么痛苦,而我作为一名医生,既然知道有病人来找,我就应当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虽然此病我还没诊治过,但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无论如何都得前去,不管对方身份贵贱都应该尽力一试,不能怕惹麻烦就置病人于不顾。”
于是李时珍就跟随来人一起来到了楚王府。
当李时珍看到世子的时候,世子正在发病,脸色发青,双目紧闭,已不省人事。王妃、府医、保姆、侍女一大堆人干着急,却毫无办法。李时珍被请到了最前面,他轻轻扒开世子的眼皮看了看,然后把手搭在世子的手腕上开始切脉,最后又解开世子的衣服,看看、摸摸,把全身都检查了一通。
屋内静极了,连抽泣着的王妃也不敢大声出气,生怕干扰了李时珍看病。
等看完病人后,李时珍被请到了隔壁的房间。府医们正在讨论医治的方案,这个说用这种药,那个说用那种药,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时珍并没有立刻给世子开药方,而是对领他进来的人说:“请把世子以前用过的药方给我看一下,可以吗?”不一会儿,就有人拿过来几十张以前用过的药方。李时珍认真地看着,脸色却越来越差,最后他提笔写下了自己的药方。这时,为首的府医拿来药方看过后,不屑地说道:“先生,你是不是写错了?”
李时珍说:“没错,我用的就是菖蒲和韭菜。”
几位府医传阅后讥讽他说:“这也算药方?这不是胡闹吗?”也有人说:“世子明明是虚症,我们用人参、白术都治不好,如此随处可见之物能治这么重的病?”
这时,李时珍对楚王说:“王爷,世子的病不能再耽搁了,你如果信得过我,就赶紧用我的方子救人,你如果不信,那我也无能为力了。”
楚王沉思了片刻,说道:“好吧,现在就按你的方子治,但是如果世子有个三长两短,你可要想清楚了!”
李时珍说:“为医者,关乎病人的性命,我自当慎重,岂会当儿戏?用药不一定非得用贵的才算好,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用对了才好,用错了不但治不了病,甚至还会要命。我如果没有把握是绝不敢贸然用药的,此药方用物虽平淡,药性却不弱,服用后世子定然上吐下泻,还请王爷不要生疑,这是用药后应有的反应。”楚王见李时珍说得诚恳,眼见儿子危在旦夕,也只能一搏了。
就这样,侍女把菖蒲和韭菜捣成汁给世子灌服。在等待的时候,王爷命人把李时珍扣押了起来。大家焦急地等待着,不久,世子真的有了反应,上吐下泻,呕吐物与排泄物腥臭无比。如果不是李时珍事先有说明,此刻他的脑袋早就不在了。三个时辰过去了,世子终于停止了呕吐。
过了一天,世子就能够睁眼说话了。王府上下人人都有了笑脸,对李时珍也就客气多了。李时珍又另外开出了方子让世子重新用药。每一次,李时珍用的都只有几味药,而且都不是什么名贵稀奇的药材,可是世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这让那班府医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纷纷前来求教李时珍用药的医理。李时珍毫不藏私,他把自己对此病的判断、推测、依据,一五一十地向府医们说明,府医们听了连连点头,也把自己的看法和不解同李时珍畅所欲言地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感觉收获非常大。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在李时珍的调理下,世子完全恢复了健康。这时李时珍向王爷提出了回家的请求,王爷非常希望李时珍留下,并许诺封赏官职,可是李时珍却只向王爷讨要了几本医书就回去了,连赏赐的金银都没有带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以病人为先的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