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以病人为先的李时珍

李时珍名人档案

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继承家学,更着重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他经常上山采药,并深入民间收集大量民间单方,系统地整理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医药学成就。著作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名家名言

1.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2.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3.饮食者,人之命脉。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名人故事:以病人为先的李时珍

有一次,楚王的爱子病了,还病得不轻,一发作就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王爷有权有势,四处请名医,不知多少名医被请到了王府。可他们看了世子的病情后,全都束手无策。这让王爷心烦不已,整天大发雷霆,这时有人向王爷推荐了李时珍。当王爷派的人来请李时珍时,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对李时珍说:“这下好了,你一旦给王爷的爱子看好病,那你可就是名利双收了。”也有人劝李时珍千万别去:“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最好别招惹,如果你给人家的孩子把病看好了,自然是好事,可是万一没治好,你的麻烦就大了,说不定连命都得搭进去。”

最后李时珍决定去救人。他倒不是希望借助王爷的名望和权势让自己声名鹊起,也不怕看不好会招惹祸端,他是这样想的:“病人为先,得病的人现在多么痛苦,而我作为一名医生,既然知道有病人来找,我就应当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虽然此病我还没诊治过,但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无论如何都得前去,不管对方身份贵贱都应该尽力一试,不能怕惹麻烦就置病人于不顾。”

于是李时珍就跟随来人一起来到了楚王府。

当李时珍看到世子的时候,世子正在发病,脸色发青,双目紧闭,已不省人事。王妃、府医、保姆、侍女一大堆人干着急,却毫无办法。李时珍被请到了最前面,他轻轻扒开世子的眼皮看了看,然后把手搭在世子的手腕上开始切脉,最后又解开世子的衣服,看看、摸摸,把全身都检查了一通。

屋内静极了,连抽泣着的王妃也不敢大声出气,生怕干扰了李时珍看病。

等看完病人后,李时珍被请到了隔壁的房间。府医们正在讨论医治的方案,这个说用这种药,那个说用那种药,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时珍并没有立刻给世子开药方,而是对领他进来的人说:“请把世子以前用过的药方给我看一下,可以吗?”不一会儿,就有人拿过来几十张以前用过的药方。李时珍认真地看着,脸色却越来越差,最后他提笔写下了自己的药方。这时,为首的府医拿来药方看过后,不屑地说道:“先生,你是不是写错了?”

李时珍说:“没错,我用的就是菖蒲和韭菜。”

几位府医传阅后讥讽他说:“这也算药方?这不是胡闹吗?”也有人说:“世子明明是虚症,我们用人参、白术都治不好,如此随处可见之物能治这么重的病?”

这时,李时珍对楚王说:“王爷,世子的病不能再耽搁了,你如果信得过我,就赶紧用我的方子救人,你如果不信,那我也无能为力了。”

楚王沉思了片刻,说道:“好吧,现在就按你的方子治,但是如果世子有个三长两短,你可要想清楚了!”

李时珍说:“为医者,关乎病人的性命,我自当慎重,岂会当儿戏?用药不一定非得用贵的才算好,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用对了才好,用错了不但治不了病,甚至还会要命。我如果没有把握是绝不敢贸然用药的,此药方用物虽平淡,药性却不弱,服用后世子定然上吐下泻,还请王爷不要生疑,这是用药后应有的反应。”楚王见李时珍说得诚恳,眼见儿子危在旦夕,也只能一搏了。

就这样,侍女把菖蒲和韭菜捣成汁给世子灌服。在等待的时候,王爷命人把李时珍扣押了起来。大家焦急地等待着,不久,世子真的有了反应,上吐下泻,呕吐物与排泄物腥臭无比。如果不是李时珍事先有说明,此刻他的脑袋早就不在了。三个时辰过去了,世子终于停止了呕吐。

过了一天,世子就能够睁眼说话了。王府上下人人都有了笑脸,对李时珍也就客气多了。李时珍又另外开出了方子让世子重新用药。每一次,李时珍用的都只有几味药,而且都不是什么名贵稀奇的药材,可是世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这让那班府医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纷纷前来求教李时珍用药的医理。李时珍毫不藏私,他把自己对此病的判断、推测、依据,一五一十地向府医们说明,府医们听了连连点头,也把自己的看法和不解同李时珍畅所欲言地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感觉收获非常大。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在李时珍的调理下,世子完全恢复了健康。这时李时珍向王爷提出了回家的请求,王爷非常希望李时珍留下,并许诺封赏官职,可是李时珍却只向王爷讨要了几本医书就回去了,连赏赐的金银都没有带走。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名人故事:勇挑重任的孔子 孔子名人档案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收徒讲学,相传弟子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开办私学。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语录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名家名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中国名人故事:勤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名人档案 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谋献策,诸葛亮遂提出联孙抗曹、重兴汉室的建议,即“隆中对”。刘备称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他任职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重视水利,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还曾先后多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名家名言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名人故事:勤学的诸葛亮 在跟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学习知识期间,诸葛亮因为非…中国名人故事:助人为乐的苏轼 苏轼名人档案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在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方面均有独到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风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名家名言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名人…中国名人故事: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左宗棠名人档案 左宗棠,清末洋务派首领和湘军将领、军事家。湖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后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1885年,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名家名言 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2.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3.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名人故事: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由于才能出众,再加上收复新疆、兴办…中国名人故事:三顾茅庐的徐悲鸿 徐悲鸿名人档案 徐悲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方绘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画,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名家名言 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2.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 3.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 名人故事:三顾茅庐的徐悲鸿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这是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以病人为先的李时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