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不畏强权的陶渊明

陶渊明名人档案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辞官,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作品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记》《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名家名言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名人故事:不畏强权的陶渊明

陶渊明到彭泽出任县令的时候,很想真正为老百姓做些实事。

他的叔父陶逵深知这个侄儿的耿直脾气,怕他这个官又当不长,于是在他上任前特意开导他:“彭泽县的政务早就混乱不堪了,那里已经十多年没有认真清查户口了,前几任地方官员都像现在大多数官员一样,不会深察民情,不去做实事。有些麻烦是我们惹不起的,这当中牵扯到多少当地大户的利益,其中的利害关系谁不清楚谁倒霉。你到那儿以后,一定要谨慎从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我知道你是想有所作为的,可是现在不是大环境不允许吗?一切要从长计议。切记!切记!”

面对叔父的谆谆教诲,陶渊明陷入了深思:现在从上面当官的到下面主事的衙役,大家都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事态度,只能对软弱的老百姓敲骨取髓,自己真的也要去做这样的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陶渊明一到任,就开始认真地翻看彭泽县的卷宗,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彭泽县是个人口大县,也应该是个税收大县,可是却收不上税,百姓也反对交税。他把彭泽县的师爷请到了自己的内堂,开始细细询问彭泽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反对交税。

师爷看这位新到的县令不但一点官架子也没有,还对自己这么尊重,于是开诚布公地说道:“彭泽县每年每个成年男子都要收地租米五石,这样的税赋实在是太重了,有些土地很贫瘠,根本收不了多少粮食。这样,人们宁可不种也不愿承担地税。还有,老爷你知道,这种地是要看天要收成的。这几年彭泽县气候不正常,不是旱就是涝,辛苦一年下来别说家有余粮了,打下来的粮食连交税都不够。为了逃税,人们只得隐匿人口,这才导致了管理混乱,尤其是一些大户人家明明地多人多,更是隐瞒不报,这样官税更加收不上来。最后衙门只能把欠缺的那部分平摊到普通老百姓头上。您说,这彭泽县能不乱吗?”

经过走访,陶渊明把这里的情况总算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他决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从源头抓起。他要改变现状。

陶渊明认为天下混乱不堪,自己身单力薄是无力扭转了,但是在这个小小的彭泽县,至少自己还有能力使它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他带人细细调查,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很多实际的数据。下一步就是户主的配合确认。比如说城北的何泰,明明调查的结果是家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的奴仆更是达到了几百号人,可是户籍上只写着男丁20人。陶渊明细问了师爷后才明白,何泰的弟弟何隆已经担任浔阳的郡丞多年,而且是太守身边的红人,历任彭泽县令没有一个不小心巴结何家的。师爷在给陶县令介绍这些事情的时候,本以为陶渊明也是怕惹上麻烦才向自己摸底的,他可不知道,陶渊明的计划和师爷的看法正好相反。“擒贼先擒王”,第二天,陶渊明就带着手下直奔何府。

何府的管家根本没把这样的普查当回事。当陶渊明翻开调查名录开始核对时,管家才傻了眼,又是赔笑,又是递红包,最后把自己东家大靠山的名衔都亮了出来,但是这些都不管用,他只好老老实实地配合。当把何府的人员清点完毕,陶渊明发现他们确确实实隐瞒了200多名成年男丁。

这一下,彭泽县可热闹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查出了当地的豪绅地主隐瞒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后,县衙张贴告示,从第二年开始,每个成年男丁所交的税赋由原来的五石降到三石。这让普通的老百姓高兴得眼泪直流,谁能想到彭泽县还真出了一位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官。

陶渊明得了民心,却惹恼了郡丞何隆,何隆使了个手段,让督邮刘云惩治了陶渊明。面对污浊的官场,陶渊明只得归隐田园。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名人故事:棋中求知的孙武 孙武名人档案 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时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曾携所著兵书13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后与伍子胥一起辅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而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国成为一方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之作。 名家名言 1.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名人故事:棋中求知的孙武 孙武很小的时候就常见祖父孙书和父亲孙凭对弈。那方格棋盘上黑白分明的棋子,以及祖父和父亲专注的神…中国名人故事: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李世民名人档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隋末随父亲起兵反隋,唐朝建立后,被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到太子之位,后继承帝位。在位时汲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使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名家名言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名人故事: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中国名人故事:经受严格家教的戚继光 戚继光名人档案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的农民和矿工,将其训练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后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16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 名家名言 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名…中国名人故事:在生活中学习表演的梅兰芳 梅兰芳名人档案 梅兰芳,京剧演员,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他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演旦角。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都有创造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曾任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副主席。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和自述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 名家名言 1.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 2.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3.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中国名人故事:爱动脑筋的华罗庚 华罗庚名人档案 华罗庚,数学家。江苏金坛人。初中毕业后自学成才。1936年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在数学领域有创造性的贡献,对应用数学方法的普及也做了大量工作。共发表论著二百多种、科普读物十余部。 名家名言 1.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2.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名人故事:爱动脑筋的华罗庚 华罗庚从小就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很爱动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不畏强权的陶渊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