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
古诗词赏析: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带拼音原文: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拼音:
山shān坡pō羊yáng·骊lí山shān怀huái古gǔ
〔元yuán〕张zhāng养yǎng浩hào
骊lí山shān四sì顾gù,阿ā房fáng一yī炬jù,当dāng时shí奢shē侈chǐ今jīn何hé处chù?只zhǐ见jiàn草cǎo萧xiāo疏shū,水shuǐ萦yíng纡yū。至zhì今jīn遗yí恨hèn迷mí烟yān树shù。列liè国guó周zhōu齐qí秦qín汉hàn楚chǔ。赢yíng,都dōu变biàn做zuò了le土tǔ;输shū,都dōu变biàn做zuò了le土tǔ。
注释:
此曲为张养浩途经阿房宫旧址所在地骊山时作。开头三句引入了骊山的这段历史,阿房宫被火毁灭,当年的舞榭歌台都不复存在,“今何处”引出了“只见”眼前之景:稀疏的野草、回旋的流水、烟雾迷蒙的树林,一片荒凉。后几句又从眼前望向千古历史纵深:这种遗恨,不只秦朝,周、齐、秦、汉、楚哪一个不是落得败亡的结局?“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是作者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规律性的概括,也是其对统治者无论成败都逃脱不了灭亡命运的清醒认识。
古诗词与地理:骊山名称由来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在历史上,它因是西周时骊戎国的土地而被称为骊山。唐朝时因临潼名为昭应、会昌,故骊山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后又复名“骊山”。
骊山古迹遗址
骊山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周秦汉唐以来,因这里景色秀丽,故一直是皇家园林用地,离宫别墅众多。在它的半山腰处,有一处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造;在第三峰的断层北麓处有一“晚照亭”,是关中八景“骊山晚照”的绝佳观景之地。站在亭上远远望去,骊山之景尽收眼底。每至雨过天晴,云雾消散,目之所及,是夕阳辉映出的满山金色。
骊山有二岭,即东秀岭和西秀岭。西秀岭的第一峰也是最高峰处有一烽火台,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第二峰有老母殿,相传此殿是为神话故事中的女娲而建。第三峰上有老君殿,原为唐代华清宫长生殿所在地。骊山还有一条女娲谷,传说此谷为远古时期女娲氏的居住地,后人为纪念她,故名。后来女娲氏逐渐演变为人们口中的骊山老母。骊山上的老母殿,就是为供奉骊山老母而修建。
骊山今日美景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山体曲折蜿蜒如同一条巨龙盘卧于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曾谈及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骊山在这一方土地伫立数万年,历经沧桑岁月却历久弥新。山体之上植被繁茂,种类丰富;极目远眺,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山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到了傍晚时分薄雾轻罩,云烟缭绕,楼阁若隐若现如仙境一般。
骊山的每一季都有各自的特点:春时山花烂漫,明媚动人;夏至枝繁叶茂,清爽宜人;秋临硕果累累,花丛片片;冬时雪花纷飞,宁静纯洁,格外迷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古诗词与地理: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发生在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