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在成都什么位置
古诗词赏析: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带拼音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拼音:
江jiāng畔pàn独dú步bù寻xún花huā
〔唐táng〕杜dù甫fǔ
黄huáng师shī塔tǎ前qián江jiāng水shuǐ东dōng,
春chūn光guāng懒lǎn困kùn倚yǐ微wēi风fēng。
桃táo花huā一yī簇cù开kāi无wú主zhǔ,
可kě爱ài深shēn红hóng爱ài浅qiǎn红hóng?
注释: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的组诗作品。诗人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时值春暖花开,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每经历一处,写一处,一共成诗七首。此诗为组诗的第五首,前两句写诗人散步到黄师塔前,风和日丽,春光怡人,让人觉得困倦,诗人以一“倚”字,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后两句着力写桃花,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艳丽多姿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陶醉在桃花丛中的诗人的形象。
古诗词与地理:杜甫草堂名称由来:杜甫草堂在成都什么位置
杜甫草堂指的是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居所。唐乾元二年(759),杜甫避“安史之乱”入蜀,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的草堂寺借住,于次年春天在草堂寺附近浣花溪边的荒地上自建茅草屋,取名为“草堂”。草堂的屋顶材料为茅草,因此杜甫也称自己的草堂为“茅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茅屋”即指成都这处草堂。
杜甫草堂建筑主体
杜甫草堂的原样建筑已不复存在,后世为纪念“诗圣”杜甫,在宋、元、明、清时对杜甫草堂都有修葺扩建,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杜甫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草堂是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精致,园林精美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杜甫草堂的建筑属于典型的穿斗式风格,这是中国古代南方民间木建筑的常用样式之一,穿枋(fāng)贯通承重的柱子,将墙体分隔成许多部分。为了更好地还原杜甫当时的建筑风貌,墙体采用“竹篾镶拼”的形式,即以竹片垂直与穿枋组成网状结构,外层敷以泥草,草堂屋顶覆盖半尺厚的茅草,屋脊处为防风雨而作了加厚加固处理。这是四川人建造房屋的典型营造手法——就地取材,普遍采用当地的竹子、茅草和泥等建筑用料。
杜甫草堂的前世今生
四十八岁的杜甫来到成都,因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秦岭以南的古蜀国成都对于他来说是新鲜的。相较入蜀前的生活,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是安稳的,而且成都人好客,因此杜甫在草堂的这段生活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由他的弟弟杜占管理,但是七十多年后,这座草堂便被毁坏得面目全非。晚唐成都诗人雍陶曾到浣花溪畔寻访杜甫草堂,看到的却是“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到了唐昭宗天复二年(902),杜甫离蜀137年后,诗人韦庄入蜀,前来寻访杜甫草堂的遗址,发现只剩下一些柱子和基石陷没在荒草中。出于对杜甫的仰慕,韦庄在草堂故址重建了一座草堂,这是后人第一次重建杜甫草堂。韦庄重建的这座草堂,经过五代的战乱,也被毁了。两宋时期,吕大防、胡宗愈、张焘等先后重建修葺草堂,画像、刻诗、整治环境。之后,元、明、清和民国,历代都对杜甫草堂进行扩建和整修。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在杜甫草堂成立了杜甫纪念馆;1961年3月,杜甫草堂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的杜甫草堂不仅仅是单个建筑,而成为博物馆建筑群,里面展示着有关杜甫的诗集、书画、匾额等收藏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古诗词与地理:江畔独步寻花——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是用茅草盖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