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识人
北宋的吕蒙正质性淳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襟怀博大,度量如海。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考中进士,名列第一,后来官至宰相。
做宰相手中有用人的大权,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两人同年中举,在任上温仲舒因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当宰相后,怜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举荐了他。后来温仲舒为了显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犯了“龙颜”之时,他还落井下石,当时人们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时,太宗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常常把你说得一文不值啊!”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我安置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样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人当其任。至于别人怎么说我,这哪里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呢?”太宗听后哈哈大笑,从此更加敬重他的为人。
吕蒙正对于个人是非从不计较,但对于有关国家和人民的事,就很认真,一点不马虎。有一次,宋太宗要派一官员出使北方,并令中书选一个能够胜任的人担当此任。吕蒙正经过考察了解后发现一个人才,认为是出使北方的合适人选,便向太宗推荐,结果太宗不太满意。过了几天,宋太宗询问推荐人选如何,结果吕蒙正仍然坚持原来的推荐意见,当第三次询问,还是坚持第一次上报的那个人选,宋太宗非常生气,愤愤地说:“你为什么这么固执己见呢?”
吕蒙正回答说:“并不是臣要固执己见,明明是陛下对这个人有偏见嘛。”并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又进一步解释说:“出使辽国,只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想阿谀奉承,胡乱顺从主上的意见,以贻误国家大事。”
同僚们见吕蒙正如此向太宗荐举人才,吓得低头屏气,不敢作声。宋太宗气冲冲走下朝堂后,又回过头来说:“罢罢罢,吕蒙正气量如此之大,我完全比不上他啊!”后来,宋太宗终于任用吕蒙正所推荐的那个人出使北方,结果非常成功。吕蒙正荐人不论亲疏,决定于其人有否才能和能否称职。他常赞许吕夷简、富弼有宰相之才,后果如其言。他能知人,也因他选才出于公心。
吕蒙正为相期间,善于识别人才,并能积极为他们创造建功立业的条件和机会。景德二年春,即位不久的宋真宗赵恒询问吕蒙正:“你的儿子哪个可以任用?”吕蒙正回答说:“愚臣之子都不足以担当重任。只有一个侄儿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是个当宰相的人才。”吕蒙正对于自己的儿子一个也未推荐重用,而吕夷简则得到重用,成为宋代名相。
吕蒙正有一个客人叫富言,有一天,富言对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富弼已经十几岁了,很想让他到书院去上学,拜廷评、太祝为师。”吕蒙正答应了富言的要求。等见了富言的儿子,吕蒙正非常惊喜地对富言说:“你儿子聪明伶俐,天资聪慧,经过培养,将来一定会成为贤德之才,功业将会远超过我。”于是,吕蒙正不顾富弼出身寒庶,便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一起学习,并供给他全部费用。后来,富弼两次入相,最后以司徒退休。
【小故事大道理】有求贤爱才之心
吕蒙正识才爱才,把人才当作事业成败的根本。更加可贵的是,只要他看准了确实是个人才,哪怕皇帝不同意他也坚持推荐,从不顾忌个人得失安危。如果不是人才,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予以重用。由于吕蒙正具有这种求贤爱才之心,因此发现并培养出了一些像富弼那样胜过自己的人才。
吕蒙正推荐人才,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值得学习和赞扬。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名人故事」商汤辨味识伊尹 商汤辨味识伊尹 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穷奢极欲,昏庸残暴,惹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当时,商汤是夏朝的属国商国的国君,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商汤看到夏桀已失民心,便决心推翻夏桀的统治,并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商汤手下虽然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大将,但还缺少一位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栋梁之材辅佐。为此,商汤想尽办法来搜罗人才,结果成效甚微,使得他心急如焚。 正在此时,商汤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近来吃的饭菜不是淡而无味,就是咸得发苦,于是就派人询问。调查得知厨师是商汤妻子的一个陪嫁奴隶伊尹,平时也算…「中国名人故事」宋太祖识秦再雄 宋太祖识秦再雄 宋太祖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自从黄袍加身后立志统一天下。当时荆州、湖州居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他们被中原人称为夷人,夷人野蛮凶残,经常聚众滋事,不服中原朝廷的管辖,历朝历代的中原朝廷都对此很头疼。宋太祖率大军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而后又指派相应的文职人员来管理这些地区,但是缺少一个了解荆州、湖州二地少数民族情况,而又曾经多次战胜当地这些少数民族,并且智勇具备的人来镇抚这些少数民族。 这时正好辰州当地的官员向他举荐一位名叫秦再雄的瑶族有志之士,秦再雄身高七尺,精通武艺,相貌英俊神武,而且足智多谋。在作战…「中国名人故事」唐太宗阅卷识马周 唐太宗阅卷识马周 唐太宗李世民思贤求治心切,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不遗余力地亲自选用适合做刺史等地方官员的人才,为发现那些出类拔萃的、可以为他所用的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贞观五年的一天,李世民让官员议论朝政。次日,当李世民看了常何的奏章,件件言简意赅,有理有据,完全符合自己的意图时,真是又惊又喜。但他突然意识到,常何是位武将,读书甚少,是写不出这样的奏章的。于是便问常何:“这样的见识议论,你是写不出来的,你从何得来?” 常何说:“这些提议并非出自我之手,是我家的客人马周建议的。” 马周是山东博州茌平人,自幼父母双亡,…「中国名人故事」拓跋嗣器重陆俊 拓跋嗣器重陆俊 北魏太宗拓跋嗣即位后不久,北部边区怀荒镇中高车族的一些部族首领就来京求见。这些将领说:“陛下呀,平东将军、镇将陆俊不但对部下刻薄寡恩,对我们高车人更是苛刻冷酷,我们再也无法忍受他了。我们带着族人的请求来见陛下,请陛下把他撤了,将宽宏仁厚的前任镇将朗虎再调回来吧。” 当时北魏的北部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这次高车族人进京请求,拓跋嗣唯恐小不忍则乱大谋,就不问情由,也没有调查就立即下诏,把陆俊召回,让朗虎即刻去怀荒镇守。 陆俊回到京城后,晋见拓跋嗣,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他说:…「中国名人故事」汉武帝识颜驷 汉武帝识颜驷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用人唯钱唯亲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了优秀人才的崛起。在继续推行汉初的察举制的同时,汉武帝扩大了察举的范围。在汉朝初期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增加了儒学、明法以及德行、学术等科。他还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同时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汉武帝通过这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名人故事」吕蒙正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