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假道伐虢(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首先称霸,成为诸侯中的大国。当时在晋国南面还有两个小的诸侯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虞、虢两国同姓近支,关系很密切,又因为都是小国近邻,唇齿相依,很早就订有盟约,一旦有事,两国互相派兵援救。长期以来,这两个小国就用这种办法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也没有哪个强国有实力能一举同时吞并这两个国家。

这时候,晋国的晋献公为了进一步扩充疆土,称霸各国,就想兼并邻近的虞、虢两个小国。但要想吞并这两个小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国如果袭击虞国,虢国会出兵救援;晋国如果攻击虢国,虞国也会出兵相助。

公元前658年,晋国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当时,晋国有两件镇国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晋献公每日都要骑驾良驹、赏玩美玉。荀息建议晋献公拿出这两件心爱的镇国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送给虞公。献公有点舍不得。

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是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派出使节来到虞国,向虞公表达了两国交好之意,并将两件镇国的宝物送给了虞公。虞公得到良马和美璧,又自以为结交了强大的晋国,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拉拢了虞国后,就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终于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听说后,马上进宫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不能答应的,我们虞、虢两国,世代交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而且,强国环临,如果失去了虢国这个长期以来的伙伴和军事上的盟友,我们的国家很快就会灭亡!”

虞公却说:“我们已经结交上了强大的晋国,现在晋国终于有求于我们了,我们怎么也不能得罪啊,得罪晋国岂不马上惹祸上身?为了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于是就同意了晋国借用虞国的道路,进攻虢国。为此,虞、虢两国断交了。

晋军顺利地通过虞国道路,前往攻打虢国。没有虞国的帮助,弱小的虢国很快就被晋国打败,晋国没有费什么气力就取得了胜利。晋军班师回国时,晋军统军大将里克把劫夺的部分虢国财产送给虞公。虞公大喜过望,越来越认为结交晋国、放弃虢国是正确的选择,就盛情款待晋军大将里克。里克这时趁机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而且需要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还自以为有晋国的大军在国内驻扎,其他强国就不敢随意来犯。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借口前去迎接班师回国的里克,来到虞国,虞公出城相迎。晋献公就约请虞公外出打猎。虞公打猎不一会儿,就看见京城中起火。等到虞公赶回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晋国士兵又从虞公的住所搜出了晋国战前送给虞公的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送回到晋献公的手中!

【悟在当下】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虞国之所以被晋国灭亡,原因有很多,但与虞公贪图小利、看不到危险有直接关系。战争总是围绕一定的利益进行的,因此,“利而诱之”谋略应用在作战过程中屡试不爽。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策略也被各个领域的人广泛使用。不过,这一谋略的有效实施是有条件的。对贪利者,可以引诱其上当;对不贪不愚之人,则很难奏效。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楚王战绞侯(抛砖引玉) 楚王战绞侯 公元前700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屈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他向楚王献上一条“抛砖引玉”的计谋。 屈瑕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王问他诱敌之法。屈瑕建议:“现在绞城已经被围困一个多月了,城中缺少薪柴,此时,我们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当他们运柴返回时,敌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前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以假乱真,假中有真) 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 东晋元帝太兴三年,也即后赵帝元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第二年,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城。 祖逖据守蓬关的东部,由东城出入;桃豹据守蓬关的西部,由南城出入。两军各不相让,僵持了四十天之久,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祖逖觉察到在这个关头,有了粮食,士气就会高涨;缺了粮食,士气就会低落,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于是心生一计,他让人用土将布袋装得满满的,从表面看,就像米袋一样;再派一千多人假装…「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司马懿佯北勿从(乘其不意,攻其不备) 佯北勿从 魏景初三年,魏明帝死,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的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司马懿 起初,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每有军国大事,曹爽不敢自断,都由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何晏、李胜等人,作为自己的心腹。这些人便时常告诫曹爽,说司马懿名声太重,不应该把军国大权委托给他。曹爽涉世未深,听信了建议,任用何晏等掌大权,把司马懿手中的权力全部夺了过来。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他明白自己虽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自己太尉的兵权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赵云空营计(因势利导,巧用“空营计”) 空营计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宝人。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先事公孙瓒,后归刘备,英勇善战,且有智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一战中击溃夏侯渊,曹兵大败各自逃命。 黄忠斩了夏侯渊,提着人头,到刘备那里献功。刘备大喜,设宴庆贺,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 忽见一小将前来禀报:“曹操要替夏侯渊报仇,亲领二十万大军,驻守在汉水北山下。”刘备与众将议道:“现如能夺取曹军的粮食,必定会挫伤他的锐气。”黄忠说:“老夫愿意担当此任。”刘备说:“曹操非夏侯渊之辈,不可轻敌。你可以与赵子龙一起领兵前往,遇事可以商议。”…「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曹操割发代首(正人先正己,严人先严己) 割发代首 曹操 曹操领兵打仗,所向披靡。这除了他会计谋、善用人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纪严明。不管对士兵,还是将领,要求都极其严格。 有一次,曹操的部队行军,要经过一大片农田。当时,曹操认为:治国平天下,主要靠强兵足食。因而他在许都地区搞了募民屯田,经济效益显著,这片农田在老百姓的精耕细作下,庄稼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际。 曹操走在田间,望着麦田,担心行军的队伍会踩坏庄稼,便传下口令:“行军途中,不准毁坏麦苗。违令者斩!” 部队将士小心翼翼地择道而行。骑马的人也都只好下马行走。 忽然,田中一群鸠鸟被行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假道伐虢(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