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子产辨哭(仔细观察,精微辨事)

子产辨哭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是个出色的政治改革家,他曾经创立按“丘”征“赋”的制度,铸“刑书”(即法律条文)于鼎,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他还着意整顿田地疆界和沟壑,发展农业生产,给郑国带来了新的气象。不仅如此,子产还是一个“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断狱能手。他精明强干、善于观察,任何细微之事他都能观察得到,因此在判断事物是非曲直方面,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有一天早晨,子产坐着车子出门,经过一户人家时,听到里面有女人哭的声音。子产忙令赶车的车夫停下来,仔细听了听。车夫听到院中女人的哭声,忙说:“哎呀,这个妇人的哭声好凄惨啊,是不是家里人出了什么事情了?”子产说:“你进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车夫忙下车,推开门,只见床上躺着一个男人的尸体,那个男人显然是被人毒死的,只见他的脸已经扭曲,口角还有未擦干净的血迹,脸色也不正常,浑身一种青紫色。一个妇人正趴在床前不住地哭号,她的哭声是那么的凄惨,以至于车夫和其他来看的人都被感染了,也禁不住落下泪来。看着那个妇人伤心的样子,车夫也动了恻隐之心。忙劝她不要悲伤,赶快去报官,还说自己家主人子产就是当地的地方官,一定会为她申冤的。

妇人听了车夫的话,哭得更加伤心了。她边哭边说:“我和我男人一起开了个包子铺,日子虽然不十分富裕,但是也还过得去,不至于饿肚子。我男人虽然长相不太好,但是勤劳能干,我们两个的日子过得挺好。我男人的父母早死,就剩下他和他兄弟,他兄弟小的时候就送给了别人,可是前些日子我那小叔子回来了,说是他养父母已经死了,自己没有亲人了,就回来投靠我们。我们待他很好,让他在我们的包子铺帮忙。可是……可是……他竟然……竟然不满意,呜呜……呜呜。”那妇人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车夫忙安慰她,她继续说道:“我那小叔子嫌我们不给他钱出去喝酒,就和我男人起了争执,而且吵了好几次,最后,他竟然拿我们辛辛苦苦存的钱跑了,还在我男人喝的酒里面下了毒,呜呜……呜呜……”那妇人越说越伤心,以致再也说不下去了。

车夫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案情,就回来向子产报告,重复了一遍刚才那妇人的话。子产只是点点头,并不说话。

到了府中,那妇人前来报官,子产命人把那妇人带到堂前,让她陈述案情。

那妇人又连哭带说地陈述了一遍,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

子产听完,大声喝道:“大胆刁妇,还敢说谎,毒死你男人的不是别人就是你!你的小叔子是不是也被你毒死了?”

那妇人被子产的话惊呆了,她顿了一下,连忙说:“大人,冤枉啊,我怎么会杀死我的丈夫和小叔子呢?您明察啊!”说着又哭了起来。子产厉声喝道:“好歹毒的妇人,你若再不说我就大刑伺候!”

那妇人听说用刑就大喊:“冤枉啊!冤枉啊!”

子产身边的侍卫看那妇人好像真的是受委屈的样子,就对子产说:“大人,您看那妇人哭得那么伤心,您有什么根据怀疑那个妇人就是杀人凶手呢?”

子产说道:“好吧,我现在就拿出证据,让你们心服口服。”

子产冲着那妇人说:“大胆刁妇,今天早上我经过你家门前时,听到了你的哭声,旁人听起来觉得的你哭得很伤心。可是,我仔细听了一下,发现你的哭声中带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恐惧情绪。大凡一个人对其所亲所爱的人,见其病而忧,其临死而惧,其已死而哀。如今,你的丈夫已经死了,你不是悲哀,而是恐惧,这当然是不符合常规的。”子产身边的侍卫都点头称是,而那妇人也被说得哑口无言,再也不敢有什么争辩,只好老实交代了自己的杀人罪行。

【悟在当下】仔细观察,精微辨事

中国有句形容人英明的话,叫作“明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比针尖还细,但有些事情本质的区别,往往存在于秋毫之末。审理案件者所面临的情况往往很复杂,虚实相间,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审理者能做到“先知”。所谓“先知”就是要进行调查,了解案情。子产就是因为辨事精微、观察详细,做到了“先知”,才能准确断案。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展现给你的不是它最本质的东西,你要善于观察,发现它的本质,才不至于犯错误。才能准确地抓住事情的根本,从而确定正确的解决办法。

相关推荐文章:「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假道伐虢(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首先称霸,成为诸侯中的大国。当时在晋国南面还有两个小的诸侯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虞、虢两国同姓近支,关系很密切,又因为都是小国近邻,唇齿相依,很早就订有盟约,一旦有事,两国互相派兵援救。长期以来,这两个小国就用这种办法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也没有哪个强国有实力能一举同时吞并这两个国家。 这时候,晋国的晋献公为了进一步扩充疆土,称霸各国,就想兼并邻近的虞、虢两个小国。但要想吞并这两个小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国如果袭击虞国,虢国会出兵救援;晋国如果攻击虢国,虞…「中国古代智谋故事」杨侃出计解城围(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杨侃出计解城围 北魏孝昌三年,雍州刺史萧宝夤占据关中反叛,自称齐帝,尚书仆射长孙稚奉命前去征讨,华阴伯杨侃随军出征,被委任为镇远将军、谏议大夫,为长孙稚的行台左丞,不久又传任通直骑散常侍。 长孙稚率军队行至弘农安营扎寨,其后召集部属商讨作战事宜。杨侃知道叛军据险守关,强攻难以奏效,主张智取。他援引旧朝战例,并为长孙稚分析军事形势。他说:“当年曹操与韩遂、马超对阵,各自据守关隘,长期相持不下,难分胜负,这并非是他们各自的才智、勇气、谋略以及算度相类似,而是因为山河险峻,地形复杂,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他们都无法施展…「中国古代智谋故事」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以假乱真,假中有真) 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 东晋元帝太兴三年,也即后赵帝元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第二年,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城。 祖逖据守蓬关的东部,由东城出入;桃豹据守蓬关的西部,由南城出入。两军各不相让,僵持了四十天之久,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祖逖觉察到在这个关头,有了粮食,士气就会高涨;缺了粮食,士气就会低落,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于是心生一计,他让人用土将布袋装得满满的,从表面看,就像米袋一样;再派一千多人假装…「中国古代智谋故事」邓艾灭蜀(找到缺口,功其不守) 邓艾灭蜀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主持魏国朝政,准备大举讨伐蜀国。当时,蜀国国势日渐衰微,朝廷小人弄权,内政昏暗。蜀后主刘禅懦弱无能,宦官黄皓专擅朝政,唯一能抵御外敌的大将姜维恐为其所害,也不敢住在成都,长期驻兵沓中。蜀国的外围兵力不足五万,蜀国就依仗这微薄的兵力防守各险要关隘;守卫成都及其他各地的兵力也只有四万左右。 蜀国所凭倚守卫的是剑阁天险,姜维在此地驻守。司马昭原想突破剑阁,直取成都。但姜维英武过人,深知用兵之道,正面强攻恐难奏效。司马昭便打算派兵拖住姜维,同时截断其归路,使他无法回救成都。计策既定,司马昭派三路…「中国古代智谋故事」诸葛亮以信治军(守信不失,诚信待人) 诸葛亮以信治军 魏明帝率军亲自征伐蜀国,驾车直达长安,任命司马懿为魏军主将,督领张迁的雍州、凉州劲旅30多万,秘密行军,直奔剑阁。诸葛亮当时在祁山屯兵,所带兵马只有10多万,其中有4万人因服役期满,需要退役还乡。在这关键时刻,一旦这4万人离去,本来便处于劣势的蜀军无疑将会雪上加霜。怎么办? 蜀魏两军力量悬殊极大,两军对峙,战事一触即发。 蜀军参佐以下的人都认为敌人势力强盛,本方力量匮乏,没有一定兵力支援难以制胜。因此有的将领向诸葛亮建议:延期服役一个月,待战事结束后再让老兵们退役还乡。 诸葛亮果断地说:“我统兵作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子产辨哭(仔细观察,精微辨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