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画面】
原文:大雪下了一整夜,我觉得雪一直下,不会停。
解析:
晚上,小主人公坐在自己房间的床上,他看着窗外路灯下鹅毛的大雪,停止指示牌已经只剩下头部,大雪下了一整夜。
再看小男孩房间里的装饰,墙上挂着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地球仪,床上正在翻看着《北极求生记》,一本极地求生的书籍,台灯灯罩为企鹅的造型,而横七竖八交错的壁纸代表他内心的纠结。
可以看出主人公虽小,但心胸却很宽广,心中装着世界与宇宙,也梦想攀上珠峰,北极之旅也是他的梦想。这是后续故事的铺垫,小男孩也让我们心生厚望。
镜头拉近,透过窗户看到室外飞雪的世界,指示牌快要被暴雪淹没。深埋的指示牌看出大雪已经成灾了。
【第4画面】
原文:到了第二天早上,高高的积雪封住了我们的家门。我们只好从窗户“出了门”。
解析:
到了第二天,“高高的积雪封住了我们的家门”,但幸好还有窗可以出去。
这场大雪下了半天加一夜,第二天早上已经很小了。但经过一夜的暴雪,大雪已经封门,只能从窗户出门了。
一个兔子在屋顶上跑出了星期二的雪迹,很巧妙。
这是一家人,爸爸在窗外接应,妈妈不放心隔窗瞭望,小男孩拉着爸爸的手,大狗也跃跃欲试,姐姐注视着窗外的暴雪,雪橇早早被递出了窗外。
【第5画面】
原文:一开始,我们陷在深深的、冰凉的积雪中还哈哈大笑。但要在积雪中行走,就不那么轻松了,像在白色的流沙中移动,非常困难。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连雪橇也被淹没了。
解析:
小男孩和他的狗,开始陷入雪地中,虽然行走困难,却是开怀大笑;而在雪地里匍匐前进,就如同在流沙中移动,让他寸步难行,但心情还是不错。姐姐举着雪橇,无疑有更多的企图;走几步,小男孩就疲惫而无奈地躺在雪地上,非常惊叹而略带嚎哭地发出‘哇’,他感受到了暴雪对行动的制约,让他寸步难行。姐姐忧愁地盯着画外,或许是家的方向,一种无声的求助。作者用三个连续分隔的画面,展现雪中姐弟俩玩耍的兴致变化,也暗示积雪造成的困境。
接着用一个单页,表现姐弟俩的无奈和忧虑,姐姐拉着弟弟,弟弟躺在雪橇上,但没有雪橇狗帮助他们,而他们的大狗就在身边,自身都难保。他们的眼睛都望向身后,他们指望爸爸妈妈的帮助了。
本来姐弟俩出于孩子天生对玩雪的喜好,他们从窗里爬了出去,在雪地里玩耍、探险,还戴着雪橇,虽然总是深陷其中,开始还哈哈大笑,最后满面的愁容,也不淡定了。
面对雪灾,也许我们应该向小朋友学习其乐观的态度。只因小朋友们对灾难还缺少认知,面对被封住的大门,通过孩子冒险经历的心里历程,建构孩子的成长。
【第6画面】
原文:我们又冷又湿又累地回到家里。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壁炉前,喝着牛奶冲的热巧克力,我们双脚很快就暖和过来,还带着一点点的刺痛。
解析:
结果是爸爸出手,爸爸手中紧握雪铲,神情一脸的骄傲,就像是中世纪的勇士,救姐弟于危难中。面对妈妈伸出的温暖大手,弟弟不再神气,进门就把帽子和手套甩在地上,姐姐也是一脸的委屈。又冷又湿又累让他们体验到雪灾的味道,但真正的困境还未到来,只不过玩的本性受到了束缚,倒是妈妈用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们的出行。
大狗用力地摇晃着沾满雪的身体,也算是一种解脱了。房门之内充满了温暖的暖色,与门外白色的积雪与蓝色天空形成了巨大冷暖的反差。
一家人坐在壁炉旁,充满了温馨,暖色的背景、跳动的火苗,让他们回归原有的生活。爸爸的沙发椅还伸出一个小平台,托起伸直的腿脚;妈妈坐着摇椅抱着姐姐,悠闲自在,而姐姐扭头看向画外,还念念不忘大雪带来的困境。而弟弟坐在地毯上,专心致志地看着那本《北极求生记》,似乎要从中找到求生的办法。
爸爸此时内心应该很欣慰,那本《北极求生记》也一定掺杂着他的影子。姐姐只是感叹大雪的深厚,而弟弟却在探索如何破解之道了,妈妈也是悠闲地坐在摇椅上,没有感受到灾难的困境就在眼前。
【第7画面】
原文:第三天,爸爸赶在铲雪车到来前清理了门口的积雪,这样他就可以把车开出去。我们在积雪下挖隧道,建秘密小屋。
解析:
暴雪的第三天,铲雪车没有到来。大人们已经感觉到隐患,爸爸开始清理门前的积雪,看似在冰川峡谷中。
姐弟俩在雪里找到了新的玩法——挖隧道、建“雪屋”,“在零度以下的天气里,雪屋比外面暖和”。小男孩理性的说法,显然来自《极地求生记》,他已经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地中了,而姐姐却对雪屋不甚了解。小男孩手中触碰的是枕头吗?狡黠的眼神显得很自信。
大树上积雪已经很少了,倒是用白雪构建的WEDNESDAY(星期三)很巧妙地与树枝结合,告诉读者,这是暴雪的第三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大暴雪》——孩子心中的英雄梦 –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