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知音佳话传唱千年
一、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汉阳江口偶遇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故而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二、绘本信息
书名:高山流水
文:[中]刘雪枫
图:[德]昆特·国斯浩里兹 万昱汐(夫妻)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九神鹿绘本馆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封面中一古代士人,端坐山崖之巅,身处高山流水之境,深情忘我弹奏《高山流水》琴曲。画面大气、唯美,文字也采用传统竖排制式,一个以古颂今的传奇佳话突兀出来。
《高山流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则“以琴会心,以心交友”的典故,展示了一幅演奏者与欣赏者的美丽画卷。故事中的伯牙,追求精神的至高境界,热爱音乐、痴迷音乐,是古人追求精神至高境界的代表。最早出自于《列子•汤问》,是个很久远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琴曲本身生动美妙外,更重要的是琴曲背后所承载的知音难觅的人生缺憾。
聆听一首古曲,追忆一段传唱千年的知音佳话。
《高山流水》原本是一首乐曲,是汉族古琴曲,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后人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将这一首曲子分解为《高山》和《流水》两首独立的乐曲。《高山流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广为流传,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更是传颂了千年!
绘本《高山流水》除了介绍大家熟知的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外,作者还着重讲述了《高山流水》名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另随书配上乐曲导赏手册,以期借助绘本故事和音乐赏析的形式让小读者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中国名曲。
【环衬】
解析:
深绿色画面,现高山峡谷之轮廓,悠远而缭绕的空间,就像是几笔淡墨。高山耸云间,朦胧笼罩似轻纱,苍茫群山重重叠叠,飘渺云烟忽远忽近。大山以浑厚坦荡虚怀若谷,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
【扉页】
解析:
高山,昂扬屹立,雄浑而厚重;流水,飞动飘逸,柔美潇洒,二者一动一静,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辅相成的最好体现。
《高山流水》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中国乐曲,古琴、古铮都可以弹奏,古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选择了高山、流水来进行创作。
“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最初出自于《列子·汤问》,而后这个百十来字的典故被演绎成了人物、地点、情节一一俱全的话本小说,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的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千百年来,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依然在流传。这说明人类的情感也是相通的。贵在知音难求,贵在这生死契阔的拳拳之心。
《高山流水》原文(选自《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高山流水翻译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第1画面】
原文:大约在两千三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一位楚国出生的音乐家在晋国做外交官,他就是被誉为“琴仙”的伯牙。有趣的是,他不喜欢弹琴给达官贵人听,而喜欢与动物交流。
解析: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传闻俞伯牙奏琴极妙,可他却一直苦于没有知己能够读懂自己的琴声。在伯牙看来,旁人只知他俞伯牙的琴声悠扬,但那琴声中的言语却无人能懂。旁人只知夸赞他俞伯牙琴技了得,但那琴中蕴含的感情却无人知晓。因此伯牙虽受人敬仰但是他却不曾感受到过快乐二字,终日就只是无聊地弹着琴,碌碌度日。正是这样,他不喜欢弹琴给达官贵人听,而喜欢与动物交流。孔雀琴前立足聆听、小鸟闻声飞来、慕鱼聚拢而至、鸳鸯声声入耳。
伯牙独自鼓瑟为乐,旁人赏春听曲,谈论书画;骚客与歌妓,画舫之上消受时光,自在安然,一幅绿意盎然的画卷,却不为伯牙享用。
画中诗意如烟花三月,楼台阁榭、水中倒影、对角倚俪、水石相映、玲珑多姿、淡雅相尚,亭榭廊槛、宛转其间,端庄、含蓄、幽静、雅致,各有千秋,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廊桥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水中荷叶、芭蕉与枝头鸟鸣,“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 画内遍植翠竹,每一片竹叶都是一个“个”字,既体现了竹本固、虚心、体直、节贞的君子之风。
【第2画面】
原文:伯牙曾经给为国王驾车的马匹弹琴,那六匹马听得如醉如痴,连草料都忘了吃。
解析: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这里还原了此景。由此可见,俞伯牙的琴艺非常高超。
小溪岸边、花丛之上,一个清瘦的背影尽享五指间,尽管我们听不到音乐响起,但似乎就在耳鼓间。马嘶而鸣,如痴如醉,听之忘食。岂是‘对牛弹琴’,已经穿越空间一切事物。
九色鹿绘本馆的这个版本胜在绘图,画面栩栩如生,尤其是中间一张张山水绘画,磅礴、秀美、壮丽与大气,温婉的画面向我们讲述了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油画般的风格,让人感觉生动且直观,温婉且壮美。
【第3画面】
原文:伯牙曾经拜访其他诸侯国家,随身都要带上传说是上古时期伏羲氏制作的瑶琴。有一年,伯牙出使楚国,途径汉阳江口,遇到风浪,只好避停在一座小山下。
解析:
以上用两个跨页展示伯牙的才情与孤傲,竟能让鸟兽心动,却不能与人为悦。
一次楚国之行,船只途径汉阳江口,突然滂沱大雨,倾天而下,江面风烈,流急浪欢。船只不能前进,只好停泊在一处山崖之下,等待风浪的平息。图中阴云密布、顿时翻滚、柳叶飞扬、雨打船帆、波涛汹涌、江水险恶、避风浪于小山之下。伯牙在侍从的陪护下,略显狼狈。由此,拉开了一段知音的奇遇。
古琴,又称瑶琴,古籍记载伏羲作琴。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第4画面】
原文:那天正值中秋,晚上风平浪静,云开月出。伯牙琴兴大发,将瑶琴取出,弹奏起来。
解析:
那天恰逢八月三五之夜,天气也有点蹊跷,须臾云开雾散,暴雨骤停,云开月出,皓月当空,照得山林披银,江流如练。远山耸峙,江面流水缓缓,风平浪静。俞伯牙目不暇收,望着头上的明月,不住地喟叹,不禁琴兴大发,便席地而坐,专心致志的弹起琴来。
中秋月圆,一轮明月,皓月当空,伯牙端坐岸边突兀奇石之上,整个身体置身于明月之中,似有明亮之心态,繁星之下琴兴行之,孤独寂寞之下,也仿佛置身于山水间。此番此景,让伯牙弹出来自己的心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高山流水》——知音佳话传唱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