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画面】
原文:他们在石头上写道:这里躺着一只死去的小鸟。
解析:
他们为小鸟在地上挖了一个洞,为小鸟垫上一些树叶,为小鸟盖上了土,最后在小鸟的坟墓上还摆上了很多蕨菜和小花,一起唱着挽歌,还为小鸟树立了墓碑,他们在石头上写道:“这里躺着一只死去的小鸟”。这块石头也被孩子们采摘来的白色紫罗兰和野天竺葵包围着,就像大人们做的那样。
他们执着于按照\”正式\”的流程为小鸟办完整个葬礼。
【第11画面】
原文:在石头周围,他们种了一些白色紫罗兰和野天竺葵,只是天竺葵已经凋谢了。
解析:
在石头旁边,还种了一些紫罗兰和野天竺葵。有鲜花和香草的陪伴,小鸟会睡得很香甜。人们看到这个,会绕道而行的。
任何生命都有尽头,我们也不得不接受死亡。让这个略带伤感却又温暖感人的故事,给孩子多增一份对生命的理解,多添一份对生命的敬意。
2002年澳网男双半决赛上,法国选手罗德拉一记大力回球,击中了一只正在追逐飞蛾的小鸟,小鸟落地,一动也不动。准备接球的另外一位选手布特迅速扔掉球拍,奔向小鸟坠落的地方,手划十字,双膝跪下。
2016年,英国曼切斯特市的数名工人为一只死去的知更鸟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工人们将一只知更鸟的尸体放在一个木制小盒里,上面写到:“知更鸟罗杰(Roger),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兄弟,好叔叔。2016年8月11日从天而降,将在这里安息,长眠于世。”
为鸟儿举办特别的葬礼,其实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态度。地球上的生命,不仅仅有人类,还有那些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动植物。通过人们对小鸟之死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来传递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我们的生命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
【第12画面】
原文:接下来的每一天,一直到他们忘记小鸟之前,他们都会来到这里,为死去的小鸟歌唱,在它的坟墓上摆上鲜花。
解析:
故事的结尾,左边是小鸟安静的坟墓,右边是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场景,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其实在最后,孩子还是将小鸟死去的这件事给忘记了。
葬礼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悲伤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接下来的每一天,孩子们还是会来到这里,为死去的小鸟唱歌,在它的坟墓上摆上鲜花,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去祭奠死去的亲人,当想他们了,就去看一看,仿佛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
虽然孩子们面对小鸟的死亡时很伤心,虽然他们曾经一度每天到它的墓前献花,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把小鸟忘记了。我们终将忘却死亡,但是爱心永存。
孩子们虽然忘记了死去的小鸟,但是他们对小鸟的尊重与爱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相反,这种爱心会一直伴随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善良之人。
【后环衬】
解析:
这是一个宁静的世界,与开头一样的公园远景,无论是树林、小河、小桥还是远处的高楼,都没有丝毫变化。既没有了小鸟的坟墓,也没有了孩子们的嬉闹,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孩子们欢笑着跑开了,小鸟也彻底化作了尘埃。而书中的孩子们,却见证了一场告别,并亲自为死去的小鸟举办了葬礼。
这不就是真正的人生吗?所以,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死亡,学会尊重生命,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善良人,当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
在这个故事中,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成人的出现,可是我们却能看到成人社会对孩子们的影响。无论是葬礼上的歌声还是挖坟墓埋葬小鸟、给小鸟放置墓碑,这些行为都是存在于成人世界里的。
也许有的小朋友读完这本绘会问:死亡后的小鸟最后会变成什么了?死去的小鸟最后回归到大地妈妈的怀抱,与泥土融为一体。在来年的春天,它或许变成了一株小草,或是一朵小花儿,或是一棵大树……不管怎样,小鸟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在继续着。
【封&底】
解析:
《小鸟的葬礼》以一种轻盈、平淡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了什么是死亡,并将死亡令人敬畏的一面和平常的一面呈现出来,引发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不妨与他共读这本《小鸟的葬礼》,相信在孩子的世界中同样会有所启发并感受到生活的温柔。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大人,请别忘了这本《小鸟的葬礼》。
四、作者信息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1910—1952)美国图画书界先驱性人物,“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天才图画书作家,四次凯迪克奖获得者。玛格丽特拥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她为图画书创作提供了全新的且经久不衰的维度。如《晚安,月亮》《逃家小兔》《小岛》《重要书》《我的世界》《孩子的晚安书》《小鸟的葬礼》《等到月圆的时候》等等。
克里斯蒂安·鲁滨逊(Christian Robinson)插画家,克里斯蒂安一直很喜欢玛格丽特讲故事的方式。《小鸟的葬礼》于1958年首次出版,克里斯蒂安于2016年为其重新创作插画,新版本随即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的年度十佳图画书。同年,由他绘制插画的《市场街最后一站》成为首部同时赢得纽伯瑞金奖和凯迪克银奖的图画书作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小鸟的葬礼》——面对生命不幸的正确态度 –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