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副妙对戏盐商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和文学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
郑板桥性格孤傲,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巴结。一次,两江总督唐亦贤要来扬州游玩。而当时郑板桥的诗书画已经相当有名。达官贵人都以能得到他的作品为荣,总督也想得到郑板桥的作品,于是他带信给大盐商姚有财,要他弄一副郑板桥写的对联。
姚有财立即派人定制了两张一丈多长、六尺多宽的宣纸,想请郑板桥写副特大的对联,然而郑板桥却一口回绝了。姚有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派人对郑板桥说:“只要你答应写,当以重金酬谢。”郑板桥还是不松口,无奈那个派来的人纠缠不休,他就故意说:“如果送我两千两银子,我就写。”姚有财舍不得花那么多银子,又派人和郑板桥商谈,请他通融一点。
郑板桥问:“你家老爷肯出多少?”来人说:“一千两。”
郑板桥想了想,不再言语,拿起笔就写,唰唰一下就写好了上联:
饱暖富豪讲风雅
他写好上联,丢下笔就走开了。来人急了,催促说:“先生,快写完呀!”
郑板桥一本正经地说:“不是写好了吗?”
来人说:“还有下联呢?”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江苏兴化昭阳镇,为清代民房建筑,兰竹点缀,保持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
郑板桥说:“本来讲好两千两银子写一副对联,你家老爷只出一千两,当然我只好写一半了。一半对一半,你我都公平。”
来人着了慌,再三求情,郑板桥还是不理。来人只好回去一五一十告诉姚有财。姚有财知道上当了。不要他写吧,白白送掉一千两银子,这张特制的宣纸也完了;要他写吧,还得拿一千两银子。想来想去,他只好哑巴吃黄连,再送一千两银子给郑板桥。
郑板桥这才大笔一挥,写了下联:
饥馑画人爱银钱
姚有财拿着这副对联,出了钱,买来了讽刺,真是哭笑不得。
【博闻馆】郑板桥和“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人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郑板桥、李方膺、罗聘、高翔等八人。也有的说“八”是虚数,表示数量多,并不意味“扬州八怪”只有八个人。称为“八怪”是因为在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眼里,一是他们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他们作画推陈出新,不因循守旧,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其实,他们的怪异入情入理,深为广大百姓喜爱。
郑板桥在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他非常爱画兰竹和怪石,人称诗、书、画“三绝”。郑板桥的“怪”很有自己的特点,颇有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有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扬州八怪纪念馆里的“扬州八怪”雕塑
相关推荐文章:「中华对联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 苏小妹三难新郎 在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苏小妹三难新郎”的趣味故事。 “女才子”苏小妹与当时著名的才子秦少游喜结良缘,在新婚之夜,苏小妹紧闭洞房大门,让丫环给新郎送出三道题目,并传话说,全答对了,方才准许进屋。第一题是藏头诗,第二题是人名谜,对秦少游来说,没费什么事就答对了。 少游拆开第三个题封,是个对子,上写七个字: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一看,正中下怀,因为他是对对子的高手,而且出句并不难,用不着各种修辞。他心想:既然出句普通,我得对个奇句,让小妹也知道知道我秦某的才华。越想对出佳句,越觉得…「中华对联故事」程敏政妙对做快婿 程敏政妙对做快婿 明代兵部尚书程信之子程敏政很有才华,十岁时,就以“神童”被荐入朝廷,当时明黄宗亲自下诏,让他就读于翰林院。朝中大学士李贤很器重他,不仅在多方面时常帮助他,而且还想招他为女婿。 有一天,李贤请程敏政到家中吃饭。杯光盏影中,两人边饮边谈,天文地理、社稷民情、四书五经无所不言,兴致甚欢。正言谈之间,厨下呈上来一道藕片。李贤望着刚呈上来的藕片,存心想考验一番程敏政的学识,于是手指藕片,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固然知道李大人的意思。这是一个谐音双关的出句,表面意思是,因为有了荷花才得以生成藕,…「中华对联故事」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明朝时,杭州有个知府,自恃有几分才华,很喜欢在人前显摆。周围奉承的人无不夸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久而久之,知府越发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有一天,当他偶然得知有个叫徐文长的贫寒学子,在杭州赋诗作画,受到人们的交口赞赏,十分不快。知府想,一个小小百姓,竟敢在他管辖的地区卖弄笔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提出要出对联句,若对不上,就要把徐文长赶出杭州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 第二天,知府将徐文长带到西湖岸边,指着六和塔,朗诵他精心准备的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听了,并不…「中华对联故事」试问泉自几时冷 试问泉自几时冷 杭州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相传在晋朝,天竺僧人慧理游西湖时,曾登上湖畔的一座山峰,感叹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这座山峰因此得名“飞来峰”。在灵隐寺前有一冷泉池,泉水清冽,泉声丁咚。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之题写“冷泉”二字。到了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此游览,心想只有“冷泉”二字,还不完美,就续补上了一个“亭”字。从此“冷泉亭”的名声就大了。据说,站在此亭上,抬头可望飞来峰的奇峰怪石,俯首可见冷泉清流激湍。千百年来,才子佳人常在此吟诗诵句。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更是见景生情,感触颇…「中华对联故事」自解妙对正应景 自解妙对正应景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工部衙门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工部没有了栖身之所,办公也便无从谈起,于是乾隆帝下令拨款立即重建工部衙门,还命令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纪晓岚此时正在军机处供职,也听说了此事。这天,军机大臣们在内阁议事后,大家坐着闲聊天。 一位大臣说:“这工部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不妨称为水部。” 另一位大臣说:“其实早有人称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灭火,火也可以烧掉水部,这也是因果相报了。” 纪晓岚听完了大臣们的议论,接话说:“各位大人先别忙议论工部之事了,我这里有个上句,请各位大人试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华对联故事」半副妙对戏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