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对联故事」笼花袖底入长安

笼花袖底入长安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他的父亲名莲涧,是一位秀才,在乡里教书。童年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8岁时学写文章,9岁能写千字长文,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

10岁那年,梁启超跟随他的父亲到城里去考试,夜里住在父亲的好朋友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桃花园,满园的桃花灼灼盛开,远远望去,像是粉红的云霞。第二天一早,梁启超便跑到桃花园去玩耍。他看见朵朵带露桃花鲜艳夺目,十分美丽可爱,便顺手摘了一小枝,坐在石凳上欣赏起来。正当他沉浸在桃花的华姿中,突然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兆镜过来了。梁启超惊慌失措,怕受到责备,急忙将桃花藏在袖子里,但还是被父亲看见了。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便说:“为父这里有一个上联,如果你对不上就要受罚。”

父亲出的上联是:

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仰头凝思,看见对面厅檐挂着“挡煞”的大镜,灵机一动,胸有成竹地念出下联: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怎样?”随即吟出上联:

推车出小陌

这一回,梁启超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策马入长安

“长安”一词代指进京赴试,金榜题名。一句“策马入长安”,既巧妙地与上联相对,又道出了梁启超的鸿鹄之志,真是妙手偶得的佳作。李兆镜一听,连声称妙,拱手向梁莲涧说道:“此子日后当有经天纬地之才,乃梁门俊秀矣!”父亲听了,又是惊奇又是高兴,心想:孩子反应这么灵敏,志向又这么不凡,从小看大,将来一定是个有作为的人。

果然,梁启超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我们熟悉并喜欢的《少年中国说》就是梁启超写的。

【博闻馆】《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以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酣畅淋漓,多用比喻、对比,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梁启超在写作

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在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推荐文章:「中华对联故事」半截春联防偷盗 半截春联防偷盗 有一位大书法家,过年时,自己写了副春联贴在门口: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书法家的字写得很漂亮,为人们所景仰,很多人欲求一副他的墨宝而不得。书法家的儿子刚把对联贴于门口,还没等浆糊干透,春联就被人悄悄揭走,当作墨宝收藏起来。无奈,书法家只好再写一副: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他叫儿子把春联再次贴上,不料又被一位酷爱他手迹的书法爱好者“盗”走。俗话说:“二十四,写大字。”大书法家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写春联,直到腊月三十,春联写了不少,可是在自家门口一个字也没留下。他一赌气,不写了,没春联也照样过年。 这天…「中华对联故事」朋友共同续佳联 朋友共同续佳联 清代乾隆皇帝有个习惯,每年阴历八月都要到热河打猎,在中秋节后一天进哨(进入猎场),直到九月重阳节后出哨。途中要经过万松岭,这里满山苍松,皇帝每年重阳节都要在这里登高。1790年,80岁高寿的乾隆皇帝进哨时在此歇息,他环视了行宫的陈设,回头对随行的大臣彭元瑞说,把原来悬挂的楹联全部换成新写的,等出哨登高时亲自过目评论。 彭元瑞接受这个重任后,连日构思属对,力争早日完成。一天,他偶然在行宫殿前踱步,看见四面苍松夹拥着车驾行经的道路,真像一排排卫士侍立。一阵风吹过,松枝晃动,仿佛老翁的须髯飘拂。他高兴地吟…「中华对联故事」气节有亏遭联讽 气节有亏遭联讽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被封为蓟辽总督。崇祯对洪承畴信任有加,几乎把整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的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还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一副自撰的对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1642)年,洪承畴督师与清军恶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承畴的亡灵。谁曾想,此时的洪承畴已经降清,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开始积极地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了。消息传来,京城人士顿时哗然,谁都不愿相信,曾经人人敬仰的大将军竟是…「中华对联故事」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明朝时,杭州有个知府,自恃有几分才华,很喜欢在人前显摆。周围奉承的人无不夸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久而久之,知府越发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有一天,当他偶然得知有个叫徐文长的贫寒学子,在杭州赋诗作画,受到人们的交口赞赏,十分不快。知府想,一个小小百姓,竟敢在他管辖的地区卖弄笔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提出要出对联句,若对不上,就要把徐文长赶出杭州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 第二天,知府将徐文长带到西湖岸边,指着六和塔,朗诵他精心准备的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听了,并不…「中华对联故事」蒋焘智对拆字联 蒋焘智对拆字联 明代大文学家蒋焘(tāo),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才智过人了,因其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饱读诗书的父亲的言传身教,博览群书,勤习诗赋,吟诗作对,进步很快。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称赞。 有一年夏天,父亲的一个好朋友来家中做客。这个客人气宇轩昂,言谈不俗,很有学问,受到了家人的热情接待,大家聊得很是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中华对联故事」笼花袖底入长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