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贴“福”和“春”字有何寓意?

每逢春节,有项习俗是每家每户都要遵守的,那就是在大年初一早上,需要在家门口贴上一副对仗工整的春联。

春联可以是从市场上购买,或者友人赠送。如果家中有喜好书法的长辈,也可以自己挥毫泼墨,写出一副与众不同的春联。

可同学们清楚吗,为何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边贴上春联,这种贴门联的习俗是何时传出来的呢?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这首诗有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中有这样一个词语“桃符”,就是北宋时期的人们,对春联的别称。“桃符”也能称之为“门对”,或者“春贴”。

那至少从这首诗来看,北宋时期,家家户户就已有贴春联的习俗。可让人疑惑的是,贴春联无外乎只是将两张写满字的纸挂在门边,这种行为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好处呢?

民间口耳相传,之所以会在春节时,家家户户大门边都要贴上春联,与《山海经》有一定的关系。

据说,古代有两位守护神,这二位神祇分别叫做神荼、郁垒。每逢正月,地府就会飘荡出无数鬼魂。如果这些鬼魂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和郁垒便会把它们捉住,送往地府。

所以,这两位守护神有着镇宅保平安的寓意。

到了东汉时期,百姓将神荼、郁垒名字刻在桃木板上,并将其挂在家中,这块桃木板就是“桃符”。不过这些都是民间所流行的迷信学说,大家只需听个乐呵,千万不要当真。

《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十国时,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昏庸无道,国家灭亡之际,他还在寻欢作乐。

公元964年正月,孟昶为图个吉利,在桃符上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孟昶写的这副对联,在很长时间里,被后人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春联”。

《蜀梼杌》:蜀未亡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工。昶命笔自题云:“新年纳馀庆,嘉节贺长春。

那我们是不是就能定下结论,五代十国时期,家家户户开始有了贴春联,也就是贴桃符的习惯呢?

其实并非这样,根据上世纪80年代,敦煌莫高窟一项发掘报告显示,莫高窟0610藏经洞里,出土了一副唐朝时期的春联。

这副春联左边写的是“三阳始布”,右边则是“四序初开”。撰写这副春联的作者,名叫刘丘子,活动时间应该是在开元时期(713年12月—741年12月)。这副春联是他在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撰写完成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世界上最早的春联,应该就是这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屈指算算,这副春联距今也有近1300年的历史。比孟昶的作品,提前了近240年。

如此说来,唐朝时期就已有写春联的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将“桃符”改为春联,可是明朝洪武时期的事情了。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甚至洪武大帝为了让大家都贴春联,还下达正式的法律文书。

他从金陵城开始,推广正月初一贴春联的习俗,如果有人胆敢在正月不贴春联,将会被处以罚款或其他惩罚措施。

《燕京时岁记》:“春联者,即桃符也。”

就这样,东汉时期诞生的“桃符”,到了朱元璋这一时期,就变成了春联。

不过可能大家还会很好奇,有不少人家贴着是左右对仗工整的春联,但是大街上还有许多贴在窗户上的“福”“春”字。

那贴这种“福”、“春”字,又有何寓意?

同学们可以这样理解,贴上“春”、“福”,代表古人为了祈求祥瑞和纳福的寓意。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梁元帝萧绎执政时期,湖南、湖北两地的人们,会用五颜六色的绸布,剪成燕子的形状戴在头上。剩余的绸布则是要写上“宜春”两个字,贴在家中。

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贴“春”字,在古代又被称之为“宜春贴”,与贴春联一样有着相同祈福的意思。贴春联是在每年正月初一,而贴春字则是在每年立春的这天。

经过不少楹联专家考证后认为,春字贴包括春联,都有着相同的起源。只是名称有所不同,又根据各地风俗不一,所以在细节上又有所区别。

我国北方某些地区,习惯将“春”、“福”字倒过来贴,谐音就是春到了或者福到了。另外,因为各地习俗不同,贴春联和春字的时间也有较大差别。

华北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九开始贴春联,华中地区则是提前三天就会早早地贴上。某些南方家庭则是选择在春节前一天,也就是除夕的早晨8:00左右贴上春联。

贴春字时间也有不同,大部分人家是在立春当天贴上。少部分人是在立春前两天,贴上春字。

至于贴福字,与贴春联属于配套程序。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

“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也是招福纳瑞的寓意。北宋时期,家家户户已经用贴春联的方式,取代挂桃符,可大家还是将春联称呼为桃符。

之所以1000多年来,每逢春节或立春,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或者春字、福字,不外乎,都是想在来年讨个好彩头。

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这并不关乎任何迷信学说,而是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精髓。

参考资料:《后汉书·礼仪志》《蜀梼杌》《燕京时岁记》《荆楚岁时记》《梦梁录》

相关推荐文章:春节由来,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什么意思?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农历年的开始。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来历?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朝鲜族春节是什么时候?朝鲜族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朝鲜族春节是什么时候? 又称“元日”“岁首日”。吉林延边朝鲜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 朝鲜族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节前家家准备新衣,清扫房屋,张贴年画,赶制节日食品。除夕之夜,全家吃一种叫“满德固”的年饭,即一种饼汤,把大米面煮熟搓成圆条,切成薄片,煮在鸡肉汤或牛肉汤里,放点香油或紫菜。有除夕“守岁”之俗。鸡鸣破晓之前,祭拜祖先。凌晨,按辈分向长者跪拜辞岁。然后挨家挨户去向老年人拜年,孩子的老师有着与老人同样的地位。早饭一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和各种鱼肉、山菜,喝岁酒,即屠苏酒,系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为原料…蒙古族白节(春节)是什么时候?蒙古族白节的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白节(春节)是什么时候? 系春节的古称。蒙古语称查干萨拉。因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故称岁首正月为白月,称春节为白节。内蒙古等地蒙古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 蒙古族白节(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起源于元代。当时,在白月元旦那天,大汗及臣民均穿吉服白袍。大汗所属各部、各州郡、各属国、邻国都以白马、白驼、白象敬献大汗,民间也以白色礼物相赠。佛教传入后又敬献哈达,以祝贺全年吉祥如意。此节延续至今,节日前,人们就开始忙年,打扫卫生,准备节日食品白食(奶类制品)与红食(牛羊肉类),立灯笼杆(即悬挂…鄂伦春族春节是什么时候?鄂伦春族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鄂伦春族春节是什么时候?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及黑龙江呼玛等地鄂伦春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过节。 鄂伦春族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源自汉族。 节前,家家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或到深山打猎把好肉留下来,或去江边捕鱼,并备好衣物、米面、烟酒、糖果、鞭炮等。 除夕,首先烧香供神,特别要烧七炷香供奉被视作主管仓房的女神和长寿星的北斗。然后,全家围坐共吃年饭,并喂饱猎犬和马,意为在新的一年里都有饭吃。席间,青年人给长者敬酒,叩头请安,祝他们健康长寿。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同时发出“木合、木合”的叫马声,祈祝马匹平…裕固族春节是什么时候?裕固族春节的风俗习惯? 裕固族春节是什么时候? 裕固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 裕固族春节的风俗习惯? ​节日前,家家户户拆洗衣被,添置新衣,打扫帐房内外,忙着购买节日物品猪肉、菜、米、面、酒、烟、茶等。 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将一些二寸宽的五色布条及油炸馃子、酥油、炒面、羊肉等食物,带到祖坟,洒上酒一起烧掉,以示祭祖,并请喇嘛诵经祈祷,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腊月三十日下午,选一空旷的地方点燃两堆火,边放鞭炮,边驱赶牲畜从火堆中间通过,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消灾驱邪,人畜兴旺。这天将刀、剪、扫帚收拾起来,直到初五过后才能动用。还要将什灵勒(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贴“福”和“春”字有何寓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