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伤害虽是突然发生、对生命和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事件,但其发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幼儿生活的室内、户外环境,以及家庭和幼儿园环境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防范,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
(一)室内安全
相对室外来说,幼儿在室内时间较长,一般会认为室内比较安全。其实,室内的安全因素也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具体如下:
(1)保持活动室的清洁,因为杂物撒落或放置在地上,容易使人走路绊倒。
(2)在活动室开展活动时,要跟桌椅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不要碰到桌椅坚硬的角。
(3)打扫幼儿出入的地方时,不要洒太多的水,以免人滑倒;下雨天带进活动室的雨具要集中放在专门的地方,以免把地面搞湿滑。
(4)发现桌椅有突出在外面的钉子等尖利的东西,活动室内有电线松落,电器开关或插座破裂,风扇或灯具松动等情况,要及时报告维修,不要自己动手修理。
(5)不要在走廊及其他非运动场所踢球、打球,不在走廊追逐打闹。
(6)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梯扶手处往下滑行,不准挤着上下楼梯。
(7)发现幼儿园其他场所有奇怪的声音、不明的物体时,要立刻报告老师,不要自己去触碰。
(二)户外安全
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必然喜欢户外的环境,喜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喜欢做他们想做的所有事情。这样,幼儿的户外安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具体如下:
(1)幼儿必须懂得走路靠右边,要走人行道。
(2)让幼儿知道车辆的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3)告诉幼儿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东张西望或突然跳进跳出。
(4)走在路上不去碰摇晃的树干、电线和其他的高悬物体。
(5)不随意捡拾一些不明之物。
(6)不随意踩踏看上去凹凸不平的地方。
(7)遇到雨天打雷时要尽可能在屋内,
(8)不要拥挤在人多的地方。
(9)外出时一定要紧随同去的成人。
(10)要知道与家人联系的电话号码以及自己居住的地址。
(11)知道遇事可以求助他人或警察的帮助。
(三)家庭安全
家庭是幼儿安全事故高发的场所,因为在家的时候幼儿和大人都会比较松弛,稍有疏忽极易发生意外事件而造成对幼儿的伤害。家庭安全的具体要求如下:
(1)防滑。刚打过蜡的地板,注意不要让幼儿马上行走。如果地板本身就滑,要及时擦干水或油渍,以防止打滑。可在幼儿经常出入的地方铺上几块防滑地毯。
(2)防摔。幼儿常用的玩具类物品应方便幼儿自由取放;家里有的东西是放在高处或者是柜顶上的,注意不要让幼儿爬上凳子去拿;成人在从高处取物时,要防止东西坠落下来伤害到幼儿。
(3)防坠落。住楼房,成人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幼儿从窗户、阳台往下探身,以防止不慎掉落下去。
(4)防利器。不要让幼儿拿棍棒在屋内打闹;不要让幼儿随意使用刀、剪、锥子等工具,注意安全,不要随便乱放;拿着刀、剪、锥走路时,锋口不能向着前方,应该朝下;掉在地上的图钉要随手捡起,以免扎脚。
(5)防烫伤。玻璃杯、暖瓶、开水壶等要放妥当,以免打破、踢倒。有的玻璃杯在寒冷季节如倒人开水会炸裂,导致烫伤或割伤皮肤,所以在用之前,要先用温水涮一下。
(6)防火灾。让幼儿知道在任何场合千万不要玩火,火灾是很可怕的事情。
(7)防触电。不要用尖细的物品插入电器插座,手脚潮湿的时候不要碰触或使用电器。
(8)防其他的意外事件。小心保管家中的钥匙,进了家插好门锁链;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即使出门时间很短,也应随身携带钥匙;门铃响时要先通过“猫眼”或者问话确定对方身份,不要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屋内;家中只有你一个人时,尽可能不要应门、开门;遇有陌生人按错门铃或打错电话时,须提高警惕;不要随意邀请不熟悉的朋友到家中玩;不要在门口留纸条给家人,以避免小偷光顾。
(四)幼儿园安全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于幼儿来说较易引起兴奋。幼儿园人多、玩具多、玩的地方多等因素都会使孩子忘乎所以。因此,幼儿园安全切不可大意。
1..园内设施安全
幼儿园内的装置、设施、器件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安全,也是引发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因“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幼儿园管理条例》也明确要求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我国《教育法》则明确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幼儿园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常常有:幼儿园的危房、危墙;大型玩具年久失修,螺丝脱落;栏杆过低、松动;栏杆下堆有杂物;过道上的窗户过低;玩具、教具的材料有毒;活动场地太滑、太坚硬;大型器具下无保护设施;建筑物有锋利的棱角;花盆放在了容易坠落的地方等等。
2.园内制度保证
(1)门卫制度。为确保幼儿园的秩序安全,必须严格把好进门关,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园内;若有事需进园,应做好登记工作,以确保在发生情况时能及时找到相关人员;门卫人员还必须严格禁止幼儿擅自单独离园。
(2)幼儿接送制度。家长送幼儿入园,必须和教师做好交接工作;幼儿离园时,家长必须到幼儿所在班级接幼儿;一般情况下,非幼儿家长不能接走孩子。
(3)食品安全制度。《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幼儿园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严禁采购腐烂变质的原料,做好厨房及餐具的卫生及消毒工作,以避免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4)药品保管制度。幼儿生病需带药到幼儿园服用的,必须在药品上写上幼儿的姓名、服药剂量及服药时间等有关内容,以免造成幼儿服错药。同时,药品必须放置在幼儿够不着的地方,以防幼儿误食。
(5)日常安全常规。带班教师不得离开活动室,每个幼儿都必须在带班教师及配班教师或保育员的视野之内,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作出处理。保健教师必须严把晨检关,及时发现幼儿是否带有不安全的东西来园等等。
(6)安全管理制度。对涉及安全方面的各项制度的制定、执行的情况要加强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反馈,改进到位。
(五)幼儿乘车的安全
幼儿对车子往往会情有独钟,因为车子的行使会给予他们动态的刺激,同时他们自己坐在车子里会有美妙的体验。而马路上的车子和幼儿坐车,却是大有安全隐患的,我们务必十分重视。
1.幼儿感知交通的心理
幼儿和成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了解这些区别,将有助于成人对幼儿的照看,确保幼儿的安全。
(1)幼儿的身材都比较矮小,他们的视野都不能越过小轿车、长凳或灌木。对于一个幼儿来说,隐藏在每一辆小轿车后面的物体,他们都很难看见,他们也很难被司机观察到。
(2)幼儿都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看得见汽车,汽车驾驶员也一定能看见他们。
(3)幼儿通常对声音的来源很难判断准确。大部分幼儿的听觉都非常敏锐,但是他们总会在发现声音来源之前东张西望好几次。
(4)幼儿判断车速和车距也很困难,他们不会区别开得慢的大汽车和开得快的小汽车\’,(汽车看起来对他们更具危险。
(5)幼儿不能容易地区分一辆运动或静止的汽车,因为汽车在运动时汽车本身不会改变形状(不像人和动物在移动时身体也在动)。这就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幼儿会等待一辆慢速行驶的汽车通过,而对一辆快速驶来的汽车选择继续踏步前进。
(6)幼儿会错误地认为汽车会像行人一样迅速地停下来。
(7)幼儿的视觉神经还没发育完全,事实上他们的视野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窄。他们看不到眼角边以外的东西,也许就注意不到一辆正在逼近的汽车。
(8)在6-8岁这段年龄之前,幼儿还没有萌生一种自我的危险意识。即使到了这个年龄段\’他们也不能感知危险情况。
(9)幼儿总是在活动当中,匆忙是危险举动的主要原因。急切想运动的思绪就会让他们忽略了安全。放学后是最危险的时段,因为在学校呆了一天,他们的运动欲望急切想得到释放’从而也不顾安全了。
(10)他们把虚幻和现实蒙混一团,常常沉浮于自己的世界,忘却了交通的存在。他们很容易分心,只会本能地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乐趣当中,不会理会危险。
2.幼儿乘车需注意的问题
(1)车型。专家建议应该选择配置有幼儿安全装备的车型。如幼儿安全锁,当幼儿安全拔杆往下打时,就会锁住后车门,后座乘客无法打开后车门,可以防止好动的小孩在行驶过程中意外打开车门。还有些车有全车自动锁止功能,当车辆行驶到30码以上时,就会自动锁上后车门从而达到同样的目的。
(2)幼儿安全装置。幼儿的身体结构和特性与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行车过程中,幼儿的头部、颈部以及盆骨最容易受伤。因此,对于身体承受能力弱的幼儿,特别是婴儿,在车内加装幼儿安全装置,约束住幼儿身体的更多部分,是非常必要的。如幼儿安全座椅,通过多重皮带、可变形的护垫和护罩,以及让孩子们向后方乘坐,可以达到安全要求。它完全排除了人手抱持可能
产生的任何失误,也彻底避免了幼儿单独乘坐时可能出现的乱摸乱动等各种意外。不论是正常驾驶期间,还是万一发生事故,都能为幼儿提供强有力的保护、缓冲作用。
(3)习惯。父母还应该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和乘坐习惯,如不要把幼儿放在副驾驶位置;年幼幼儿应该尽可能面向后而乘坐;尽量不让幼儿单独留在车里;停车熄火才让幼儿下车等。对幼儿来说,主要应该让他们养成不随便乱动车内按钮与把手、不钻来钻去地打闹以及坐在椅子上的习惯。另外,父母在开车时要提高警惕,控制车速,时刻注意四周情况,尽可能不踩急刹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幼儿园安全教育日常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