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本文分享李商隐的诗句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意思】你问我何时回家,我还确定 不了归期,此时,巴山夜雨淅淅沥沥,雨 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君:你。巴山: 泛指当时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岭。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归期难定,雨 夜里茫然愁闷的情状。[例]有一天夜 里下雨,枕上耳听窗外的淅沥声,我起 床给在西安等待我的寒玲写信,引唐诗 描写自己的心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 山夜雨涨秋池……”我真的什么时候离 开重庆呢? (碧野《跋涉者的脚印》) 【全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鉴赏1】 此诗可与刘皂《旅次朔方》(即《渡桑干》,详后)参读。 晚唐诗比盛唐诗浑厚不足,而深细过之。出现了一些内容形式都比较生新的作品。刘皂《旅次朔方》和李商隐《夜雨寄北》这两首手法类似的七绝,便属此列。 读者大都注意到此二首诗形式上的异中之同,即诗中时间上的前与后,空间上的此与彼交织在一起,以羁旅情思穿插串联,宛转关情。而较少言及它们内容境界上的拓新和形式上的同中之异,其实这两首诗的最值得注意的共同之处,乃在于诗人在不同的境况中独立发现了一个心理上的怪圈,这就是人生在趋新之后会产生恋旧的心理,所谓执热愿凉,又使这种人生况味得到各具特色的表现。《旅次朔方》写从咸阳来并州,日夜忆咸阳:从并州至桑干,又日夜忆并州。《夜雨寄北》则写到异时异地两个情景即西窗剪烛和巴山夜雨,从巴山夜雨忆西窗剪烛,又从想象中来日的西窗剪烛忆巴山夜雨。这后一个情境是虚拟的,与前一诗相比,尤有扑朔迷离之妙。 【鉴赏2】 唐代诗人李商隐(约813—约858)作。这首七绝,大概是作者滞留巴蜀地区时,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在秋雨淋涔的夜里,诗人作客异乡,深夜难眠,思念妻子。但作者却从对方写起,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一句之中,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怀念之情、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都表现出来了。接下去,写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借景抒情,使人感到他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与淅淅沥沥的夜雨交织在一起,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这一句还点明了地点、时间和诗人的处境。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紧扣“夜雨”,驰骋想象,另辟新境,由此刻的思念之苦写到日后的团聚,并具体设想夫妻重逢,剪烛夜话。而今夜独剪残烛,愁听巴山夜雨,吟诗寄远的情景,正是将来夫妻剪烛夜话的内容。诗人以未来的欢乐反衬今夜的孤苦,又想象今夜的孤苦将会增添重聚的欢乐。设想出奇,合情合理。此地 (巴山)、彼地 (西窗)、此地 (巴山) 的往复对照,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曲折、深刻地表现了客居异地的孤寂和思念妻子、渴望北归的心情。 近体诗特别是绝句,篇幅短小,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让“期”字和“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贴切地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的艺术意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李商隐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赞 (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