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历史词典解释

又称晋察冀边区。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 (今石太)、德石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分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1937年10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下的部队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向察南、冀西挺进,创立了北岳根据地。同时,冀中党的地方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开辟了冀中根据地。1938年1月,建立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3月,一部分部队挺进平 (北平) 西,开辟平西根据地。6月,又与第一二○师一部挺进冀东,配合冀东人民的抗日大起义,开辟冀东根据地。1945年在大反6*攻作战中,晋察冀边区收复了张家口、宣化、山海关等七十多座城市,解放了热河、察哈尔两省的全部和河北省的大部,山西、绥远、辽宁省的一部,使晋察冀边区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

词语分解:

根据地的解释 1.赖以存在的基地、基础。 巴金 家三一:“家,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沙漠,或者更可以说是旧势力的根据地。”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况且家族农业经济破产,旧社会组织失了他的根据地,于是社会问题更复杂了。”2.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从 团山子 往东看,进了大山沟就是大森林,就是以前抗 日 联军的

历史地名推荐:竹堑溪

在今台湾省新竹县北。清一统志·台湾府:竹堑溪“在彰化县中港溪之北。源出大山中,西流经竹堑社北,又西入海”。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历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