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一片闲田地,
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
为怜松竹引清风。
——宋·法演禅师
这是法演禅师的开悟诗。但凡古德的开悟诗,只有悟者本人才能了知其中的真滋味。今人道来,不免隔靴搔痒,不能尽其意也。不过若然读诗有所感悟,亦不妨畅言,当然不能算是标准解读,仅作为愚者千虑的一点点思考。
“我家在山前有一块闲田地,它到底有什么来历呢?我不解地问老祖宗。老祖宗说:这块地呀,它给卖出去了好几回,可我最终还是又把它给买了回来,因为我实在舍不得那松竹引清风的情致呀”——按字面翻译,大概也就这样,只是,禅诗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闲田地”,是禅宗典型的意象,它象征人人本具的自心、佛性。“卖”,指本心的失去。为什么会把好端端的田地给卖掉呢?这里面可能有许多原因:或许是生活困顿卖田为继,或许是觉得这块田地可有可无,或许是受人逼迫无奈出让……总之,澄明圆润的本心,被外界的五尘六欲所遮蔽了。这块宝贵的心田,就卖掉了,不再属于自己了。
这首诗最有意思是莫过于“几度卖来还自买”这一句了。卖了又买回来,买回来又卖出去,如是反反复复,犹如本心一时明净一时迷昧,枉受生死浮沉,轮回无休——这或许就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真实写照了:有时我们清醒,有时我们糊涂;有时我们精进,有时我们放逸;有时我们觉照无歧,有时我们迷失方向……总是不能一以贯之,一心不乱,一气呵成。
是的,我们凡夫的修学决非一蹴而就,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这样的迷惘之中:一边是对清净佛法的好乐,一边是红尘俗世的诱惑,左右摇摆,进进退退,有时你会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坚持。好在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害怕,只要内心中已经播洒下菩提种子,哪怕在逆境中,也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唤起我们对“松竹引清风”境界的向往,唤起我们对佛法百折不挠的信念,在漫漫长路中曲折前行,最终拥有那块本就属于自己,却曾经几度得而复失的“闲田地”。
若有受益 | 随喜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