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用,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提出高职课改的关键在于突出社会需求、职业需要,强调职业能力,高职课改的核心应围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
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必然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日益提上日程,职业教育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职业人才尤其是高技能职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已严重影响到企业、地方经济、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在新时期下,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每一位高职教育者面临的挑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开创新的教育模式,进行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因此,针对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力而有效?本文认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突出社会需求、职业需要
新时期下,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已严重脱离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这种模式下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完全胜任社会生产实际任务,无法保证社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亟待进行,然而在职教课改初期,我国多数高职教育课程的现状基本上是学科系统化课程的简化或压缩,这种课程模式可以向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所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是间接的,或脱节的,这种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极大的偏差。因此,必须进行全新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关键要突出社会需求、职业需要,由此可见,高职课改并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一个全新的、成功的高职课改,需要走下高高的理论讲台,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企业实践当中去,进行充分的考察调研,研究新时期下社会生产中真正需要什么规格的高职技能人才。以轨道行业为例,在新时期下,高速动车在国内快速蓬勃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作为高职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怎样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这个新型领域培养优质的技能型人才?这没有实例可照搬,我们就必须走下讲台、走出校园,深入到高速动车的生产实践领域中去,考察调研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现归纳如下。
(1)产生的新岗位:动车组检修、运用、维护和管理工作等。
(2)岗位的工作任务:检修、运用维护、管理等。
(3)岗位的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岗位的能力要求:具有动车组检测、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实践技能。
(5)岗位的知识要求:具有动车组结构、原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
(6)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动车组地勤机械师。
然后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实践专家访谈,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和提炼形成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体系专家论证。
这种课程模式来源于生产实践,强调了社会需求和职业需要,因此这种课程模式培养的高职人才必然能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极大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强调职业能力
传统的职业教育长期沿用本科教育模式,强调理论,忽略实践,完全违背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规律。因此全新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包括两部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是强调学生掌握该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该技术的能力,它包括技术要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一定的经验累积,以及综合应用技术从事职业活动的熟练程度等。职业关键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标准完全来自于生产实践、服务于生产实践,高职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与社会生产实践相匹配?这就需要通过就业的导向作用,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转化为课程目标,由此形成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不再是让学生孤立、缺乏联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的跨学科的系统化知识和综合任务课程,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职业专门技术),又学会做人的本领(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优质的课程体系是高职课改的根本,然而如何有效实施一个优质的课程体系,这才是高职课改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施教的过程采用传统的“粉笔”教育显然远远不能达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这就意味着高职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更是授课模式的变革。社会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是具有专业从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理论还要践行实践,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高职课程模式――“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模式。施教的过程中,在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的教授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典型任务作为驱动,寓理论知识于实践当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灌输和抽象的理解,而是通过“做”这一行动把“学”的痕迹留下来,作为评价“教”的实际效果。打个比方:教学生切苹果,要求:均分为二等分、三等分、五等分,以此类推,教授方法:第一,选择工具,第二,对苹果进行理论等分计算,第三,就是动手切苹果。传统的授课往往侧重于前两条理论的教授,对于第三条的实践环节基本就简化或省略掉了,这样的授课环节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显然存在严重不足,全新的高职授课模式是在前两条的基础上,更强调第三个环节,往往第三个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怎么选工具、怎么拿刀、怎么切?授课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硬件环境,而且配备完善的评价指导体系,通过“做”来践行“学”,通过“做”的痕迹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这一教学指挥棒具体而实际,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用试卷的分数“纸上谈兵”,显得空洞而脱离实际。因此,“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模式是践行高职课改的一项有力保证。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注重“职业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高等教育,就在于它更强调“职业”性,因此,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必须把控好每所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投资和无端浪费,而且能有效推进每所高职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产。然而每所高职院校怎样来践行它的“职业特色”?关键在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就以铁路高职院校为例,它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更突出轨道行业特色,比如:机车车辆专业、铁道运输专业、铁道工程专业等行业特色类专业,相对于通用类专业,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政策性倾斜,真正体现出“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突出行业特色,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真正为推动地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高职课改也如火如荼在各个高职院校开展起来。然而,课改的同时,每一位高职教育者应该思索:怎样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一个优质的课程体系怎样践行得更有力而有效?高职课改怎样突出“职业特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线施教者,今天我们的思考,必将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向前发展的积极要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