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情与婚姻中的经济学

本文核心词:爱情边际效应。

论爱情与婚姻中的经济学

论爱情与婚姻中的经济学

――爱的分析

【摘要】:对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分析,爱情与婚姻是种商品,不同的是爱情是一种非耐用品,而婚姻是种耐用消费品,爱情需要的是恋爱维持成本,婚姻需要的是企业专有资本。维持婚姻的长久之计便是爱情博弈。因此,在市场经济活动,爱情,婚姻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非耐用品、耐用消费品、恋爱维持成本、企业专有资本、爱情博弈

一、 为什么可以利用经济学对爱情与婚姻进行分析

(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本质就是理性的权衡利弊,主要用来解决两类矛盾:

1、资源稀缺,过去女多男少,相对于女人来说男人就是种稀缺资源,现在男多女少,与男人而言女人同样稀有。

2、资源分配,如何合理的分配,以前是女多男少,现在是男多女少,无论怎样分配都不可能达到一对一的黄金搭档。先不谈中国的婚姻法,就是我们自身也不可能接受实行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只能是一夫一妻制,因为已经形成了帕累托最优,否则会打破市场均衡。爱情也是同等的,因为我们同样无法忍受脚踏多条船。

(二)、从“非耐用品”到“耐用消费品”的转变

1、现代社会的男女,无不追求浪漫的爱情,稳定的婚姻。与此同时,婚姻似乎越来越脆弱。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与婚姻的话题就非常有讨论价值。

2、运用经济学思维,爱情是一种“非耐用品”,婚姻不过是比较特别的“契约”。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一点而对症下药,爱情就可以转变为“耐用消费品”,可以获得最大的福祉。

(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学强调的是理性,而爱情是感性的,两者能相容吗?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感性的、而婚姻是现实的、理性的,所以后者很可能是前者的坟墓。经济学可以帮我们跃过这座坟墓,提供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

2、隐藏在爱情背后的东西,比如说需求(欲望)、供给(爱与付出)、交换(交流)其实是更为本质的元素,而它们恰恰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当你不知缘

由、狂热的爱上一个人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理性考虑――如何追求、如何维持、如何让对方快乐。

(四)、经济学的两大假设

1、经济学的两大假设之一就是:人具有完全理性,人是自利的。这种自利指的是你会想尽办法实现目标,这样的目标包括追求爱人、维持婚姻,甚至让自己的爱人更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

2、经济学的另一大假设是:完全信息,即力争掌握最大的信息,知道更多的事实。比方说,你得努力去了解你的爱情对象、朋友、父母等。

二、 作为经济需要的爱情与婚姻

(一)、恋爱维持成本

1、万事皆成本。何谓成本?简言之,就是得到“收获”之前的那些“付出”。美女的“美丽”是资本,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维持美丽也是要成本的。

2、“佳人”极度稀缺。按照经济学的法则,越是短缺的资源,争夺愈加激烈。美国为了争夺石油资源攻打伊拉克;北京房地产中介为了争夺客户,不惜大打出手。所以结果不言而喻了。供给方之间会激烈竞争,既女人为了确立自己在爱情、婚姻、工作等各个领域的地位所做的。

(二)、爱情与经济的矛盾

1、幸福的爱情或婚姻,经济基础应该什么比重?现实说,经济占的不轻,即便你的另一半不拜金,但至少能渡过生活这一关。否则,你们会被那些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搞得焦头烂额,这就是经济生活中的现实。当然并不能说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和婚姻,更不能说有了钱就有了爱情和婚姻。

(三)、企业专业资本

1、我们都是通过在巨大的竞争性市场进行一番比较和选择后才选定了自己的配偶,尽管我们可能都一再强调出了自己的配偶以外没有和其他人谈过恋爱。一旦结婚,我们就获得了在其他情况下被称为“企业专业资本”的东西。已婚后再换配偶的成本很高,此时,反对我们与原有配偶相处的生活经验对未来的生活毫无价值可言。

2、“企业专有资本”确定了讨价还价的上限。双方都竭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离婚问题,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取利益,尽量满足自己的要求。

3、1992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贝克尔说:“由于男人和女人为寻找配偶而竞

争,所以可以假定婚姻中存在一种市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市场的存在,己无需假定;各类婚介所或婚介公司的涌现,是以说明婚姻市场的实实在在。他还说,一个人“当结婚的预期效用超过继续单身的预期效用或再找一个更为合适的配偶的预期效用时,就会决定结婚”。“结婚的收益来自于在投资于非市场活动的时间和获取市场物品的力量方面,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工补”。美国的婚姻问题研究者通过近25年的调查发现,当问到美国人评价他们生活质量时,最珍视的是什么时,“婚姻”总是答案的首选,先十朋友、工作和金钱。向英闲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道财富婚姻的方程式:拥有爱情或美满的婚姻所带来的年收入或幸福程度相当于男性收入的167%,而离婚或者丧偶对于女性的打击相当于失去工作的4.25倍。甚至有人说:“现在是夫妻共同创业赢得财富的时代”。可见正是因为婚姻会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收益,所以人们选择结婚正是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四)、爱情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爱情之所以是“有价”的,是因为爱情并非公用品,而是“私用品”。公用品具有两个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正因为爱情的“有价”性,所以同样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没有经历爱情的时候,人们对爱情存在很对美好的幻觉。邂逅爱情后,热恋中的人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觉得有用不完的精力,恨不得分分秒秒都在一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五)、婚姻消费

1、根据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取决于人一生的收入,我们假设一个人月收入1000元,工作40年的总收入48万。48万一半自己用,一半给老婆或老公。在这个问题上富人比穷人吃亏更大一些。(现在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就是这样发家的,他通过两次结婚财富迅速从0到5000万再到2.7亿)结婚的间接成本。胡塞尔说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是不结婚,这说明结婚要损失自由。

2、结婚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额会稳中有升,其消费增长速度不会低于经济收入增长的速度,但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距离会逐步缩小。在现代婚姻消费中,为婚姻生活奠定物质基础的实质性消费仍会居婚姻消费的首位。

3、彩礼和礼仪性消费更重要。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更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占有一定比重。

4、高档消费品进一步普及,同时,超收入水平的消费向前景消费资料消费发展。情感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个性消费加强。

三、 经济与爱情婚姻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如是观

1、对于现代社会,如果从经济的观点上来看,它是市场经济;而如果从社会的观点上来看,它同时又是市场社会。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观念和道德观念,从而人们的社会行为及其生活,包括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行为无一例外的被引入市场的范畴。我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合作与竞争的经济关系。

2、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调整人们的行为观念和道德观念,从而调整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及其生活,包括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行为。婚姻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必然也必须发生变化,他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和发展规律,又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对婚姻的本质要求。

(二)、为婚姻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

1、撇开原始的婚姻状态及其发展不说,在传统的婚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婚姻的选择和决定中,追求的是婚姻的经济性和门当户对。这是人类婚姻由原始型发展到传统型以来的根本特点。婚姻者的权利和利益几乎完全被排斥,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但更重要的是两个家庭,家族乃至其他社会关系的共同事件,婚姻这本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婚姻本身以及人们的婚姻愿望。

2、发展经济影响人们的成婚因素及婚姻方式,不同的经济背景会不同程度的导向人们的婚姻选择和婚姻发展。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生存发展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使人们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产业结构深刻深刻变化,收入悬殊加剧,职业的选择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显著的多变性和发展性。因此,人们的选择、决定与维护不断产生着新的变化的因素,从而使婚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三)、“合资”婚姻

1、人们结婚的目的是获得最大化收入:人们结婚的目的是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得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过单身收入,那么人们会选择结婚,否则就会宁愿选择独身。结婚有收益,比如两个人可以互相照顾,或者获得社会的“正

常”评价和认可,由于规模效应而节约生活开支等――曾经有位学生要我具体说结婚的规模效应,我说:“两个人单独生活要两套厨具,两个人结婚后只需要一套厨具,这就是规模效应。”结婚也有成本,比如搜寻婚姻产品信息,请客吃饭,在恋人身上的投入、下聘金、负担责任等等。人们结婚与否,总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间权衡。 婚姻是一种商品。如同所有商品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一样,婚姻也存在一个交易市场――婚姻市场的存在也表明人类的婚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现代社会独身的人越来越多,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人很忙,搜寻婚姻信息的机会成本很高。而且,实际调查发现,白领阶层比蓝领阶层独身更多结婚更晚,其原因也很大程度上在于白领阶层更忙,有更多赚钱机会,因而进行婚姻信息搜寻的成本更大。

四、怎样在经济中经营爱情与婚姻

(一)、如何正确掌握经济中的爱情与婚姻

1、极小极大原则:即尽最大的努力去想想你的爱人的种种害处,想到他可能的自私与任性等等,做最坏的打算,这样才不会到最后受到最大的伤害。

2、真诚、主动、理性、遵守规则等,基调是自由与个人主义,相互尊重,在自利的同时不伤人。

(二)、情侣博弈中互相理解、共同承担

1、在情侣博弈中,为了迁就对方,各自都有所放弃。可这又有什么呢,最关键的是,我们在一起共享时光,这是此时最佳选择,最稳定的均衡。

2、最动人的却是最不经济的情侣博弈。欧亨利小说《圣诞的礼物》中的吉姆和德拉是一对贫穷却相爱的夫妻。吉姆有一块漂亮的怀表,却没有好的表链;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却没有好的梳子。圣诞来临之前,他们都收到对方的礼物。吉姆卖了表为妻子买了梳子,德拉用秀发换回了表链。从此惊讶的目光里,他们都知道。原本的拥有才是对方所爱。爱情需要如此的打动人心,多数人的博弈就变成了互利互惠或者理性经济人模式。

3、维持婚姻长久的,永远是一种均衡的博弈。一旦失去平衡,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到了离婚这一步,博弈依然存在。双方心平气和的分手,是零和博弈;两败俱伤反目成仇,就是负和博弈了。

参考文献

【1】、刘正山。经济学家随笔书系,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刘正山。《爱情婚姻经济学》,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2010.

刘正山。《为何非结婚不可?》,人民网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3年第七期。

【2】、叶行昆。论婚姻的收益问题,价值中国网,2005.

【3】、(美)戴维.弗里德曼.《生活中的经济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美)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Boustead College

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

班级:财会1004班 姓名:马凤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论爱情与婚姻中的经济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