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词:农业技术推广法。
第四章农业推广方法
第四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并能够灵活运用,能够根据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综合运用不同的农业推广方法
重点:农业推广的基本程序及其够灵活运用,农业推广大众传播、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等基本方法。
难点:推广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第一节 农业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农业推广的手段,是指在传播农业技术时所利用的各种载体和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播媒体的不断创新,推广方法也更加丰富,作为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推广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技巧,为实现农业推广的最佳效果而服务。
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一书中,按照传播方式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大类: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
一、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是农业推广人员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一)大众传播媒体的特点
1、信息传播权威性高
2、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效益高、范围广
3、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
(二)大众传播媒体的类型及其特点
大众传播媒体分为文字印刷品媒体和视听媒体等两大类型,并各有自己的特点。
1. 文字印刷品媒体
依靠文字、图像组成的农业推广印刷品媒体包括报纸、书刊和活页资料。这些读物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供农民随时阅读和学习;可以根据推广项目的要求,提前散发,能较及时、大量、经常地传播各种农业信息。
(l)报纸、杂志
报纸是农业推广的有效传播渠道,它传播对象广,速度较快,信息容量比较大。 杂志与报纸相比,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系统的特点,但一般周期较长,没有报纸传播速度快。
(2)墙报
墙报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推广手段。一般来说,墙报具有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内容可长可短,时间可根据要求而定,省时省力,适合于农业推广在一定区域传播的特点。
(3)黑板报
在目前推广部门经费普遍紧张,尤其是村级农技服务组织缺乏经费的情况下,黑板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推广普及手段。可利用黑板报刊登有关科普知识,如有关食品安全等方面的
问题,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4)书籍
书籍是一类系统介绍某方面理论和技术的媒介,特点是专业性强,周期长,介绍的专业知识相对陈旧,但特别适合了解某专业理论和技术的系统发展,适合农业推广教育中理论和技术系统培训等方面作参考。
2.视听媒体
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声像传播是指利用声、光、电等设备,如广播、电视、录像、电影、VCD、幻灯等,宣传农业科技信息。这种宣传手段,比单纯的语言、文字、图像(图画、照片)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视听媒体以声像与农民沟通。
(1)广播
广播包括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种,依靠声音传递信息,是占有时间的媒介。传播速度快,适于传播较简单的信息,如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等。
(2)电视
电视是远距离图像和声音的直接传播手段,是当代人们传递和接受声像信息最多最快的一种工具。在农业推广中,运用电视节目开展农业技术专题讲座,介绍新信息、新品种、新产品,宣传新技术成果等,影响面大,效果好。
(3)录音、录像
录音是通过唱片录音、磁性录音、光学录音等方法把声音记录下来,以备随时播放。它可以长期保存,反复使用,有利于扩大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4)电影
电影是用摄影胶片,通过复杂调控过程,用声、光、电传递音像的一种动态视听媒介。农业电影是指专门用来传递农业信息的影片,有农村故事片、农业科教片、农业记录片等,电影能将人物声音、图像、色彩结合在一起,经过复杂调控过程后放映,对人们吸引力大,兴趣感强,深为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5)网络
作为现代传媒技术,网络是农业推广极为重要的沟通与传播渠道。他可以集合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的特点,打容量、高速度地承载和传播农业信息,做到及时更新,而且可以实现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3、静态物像传播媒体
以简要明确的主题展现在人们能见到的场所,从而影响推广对象的方式。
如广告、标语、科技展览陈列等。静态物像媒体以静态物像与农民沟通。
这里着重介绍科技展览陈列的方式:
科技展览是将某一地区成功的技术或优良品种的实物或图片定期地、公开地展出。 由于科技展览把听和看有机地结合起来,环境和气氛比较轻松愉快,有利于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有利于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接触和交流,效果非常显著。
如何提高科技展览的效果?
一般应将展览场所安排在交通方便、较为宽敞的地方,并设置明显的标记;
展览之前,要广为宣传,使农民知道展览的时间;
展览过程中,展览陈列要主题突出,以明显的对比、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调,配合讲解,示范表演。
最好要在介绍技术时,附有资料或销售相应的种子和其他物。
科技展览的陈列品有以下几种形式:
(l)样品。农用物资、农机具、农业生产成果样品或标本等,直观地反映推广内容的形态、特征,加以图文介绍,便于农民了解其性能、特点、使用方法等,可信度高、直观性强,便于扩大传播范围,便于满足农民学习的重复性要求。
(2)模型。绘制农业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制作模型,反映其特征或特性。可以运用放大、缩小或夸张手段,提高清晰度和可视性,一般比实物造价低、耐搬运。
(3)照片。与模型的特点和功能基本一致,画面更真实可信。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的照片进行编辑、排列,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农业生产技术的全过程,增强传播效果。
(三)大众传播法的应用
在农业推广活动中,根据大众传播不同媒介的不同特点和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不同阶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
1、介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等,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新事物的存在及其基本特点,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2、传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信息(包括家政和农业技术信息)
3、发布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自然灾害警报等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并提出应采取的具体防范措施。
4、针对多数推广对象共同关心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5、宣传有关的农村政策和法规。
6、介绍推广成功的经验。
总之,大众传播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如文化程度的不同、经验的不同等)及其认识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
二、集体指导法
集体指导法又称团体指导或小组指导法,是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内对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即在同一类型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采用此方法,一次可向多人进行传播,达到多、快、广的目的,是一种介于大众传播和个别指导之间的比较理想的推广方法。
(-)集体指导法的特点
1、指导范围较大,推广效率高 集体指导是一项小规模活动,涉及对象相对较多,推广者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这些接受者作为“义务广播员”对信息进行广泛的发散传播,因此可以节约推广者直接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了推广效率和经济效益。
2、易于双向交流信息,信息反馈及时 集体指导法一般是由推广者引导推广培训对象从事各种活动,推广人员和农民可以面对面的沟通,推广人员的建议、示范、操作可以立即得到农民的反馈意见,以便推广人员采取相应的方式,使农民真正掌握所推广的技术。
3、利于开展讨论,达到一致意见 推广人员与农民可以进行讨论,农民与农民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或辩论。通过讨论可以澄清对某些技术信息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特别是不同的见解,通过互相交流、讨论,辨明是非,最后达到完全理解掌握技术的目的。
4、注重整体效应,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 由于集体指导法注重整体性,在短时间内只是对每个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或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指导或讨论,对某些人
的一些特殊要求则无法予以满足。
(二)集体指导的具体应用
集体指导有集会、小组讨论、培训班、示范、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
l.集会
集会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法,就集会的规模来讲小到十几人,大到全省性、全国性的各种聚会和庆祝会,人数可上千人、万人等。按讨论的方式分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工作布置会。 (2)经验交流会。
(3)专题讲习班。 (4)科技报告会。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所有推广方法中采用最广的一种,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推广人员来说,通过组织讨论,一方面使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优点:让参加者积极主动参加讨论,同时可以倾听多方的意见,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缺点:费时,工作成本较高,效果往往取决于讨论的主题和主持人的水平。如果人数太多,效果也不理想。
一般采用农业专题讨论和非正式讨论交流二种方式
(1)农业专题讨论。由农业推广人员根据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请对此问题有经验或见解的农民参加讨论。但问题要新颖,而且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在讨论中如引起争论,推广人员要加以引导,力争能取得良好效果,使大家的认识得到提高。
(2)非正式讨论会。农业推广人员利用大家适宜的时间,不拘形式地把部分农民集中在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流信息、经验和观点,借此机会推广人员把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推荐给农民。
参加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在6~15人,最多不超过20人。需要安静的环境
小组讨论在推广中适用于以下情况:
改变参加者的观点;
激发参加者的合作精神;培养参加者责任感;
提高参加者的评论和思维能力;
发现和鼓励富有潜力的领导者;
对某个问题或看法做出一致的决定。
小组讨论需要经过设计、组织、引起讨论等阶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讨论主持人的选定。一个好的主持人应具备有关讨论问题的基本知识,以引导讨论,同时,便讨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取得预期效果。
3.培训
在一段时间内,把与推广项目有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就推广项目过程中有关的问题,集中培训。根据参加人员的不同,其培训的内容深浅应有所不同,如是推广项目区的有关领导、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则就推广项目中的技术信息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对农民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为了提高农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课内容要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尽可能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提供教学效果。
4.示范
示范又分为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两种,是推广工作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某一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所获得的结果或某一新技能的实际操作过程。
例如,水稻优良品种引进经试验成功后,必须选好示范户和示范地点进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效果展示给周围农民,以引起农民感兴趣而效仿,并为大面积推广做准备。方法示范如,果树修剪、棉花打顶、玉米采笋、仔猪去势、雏鸡公母识别等。
5. 实地参观――现场指导
现场指导是指组织农村领导、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及农民到试验、示范现场参观考察并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并集讨论、考察、示范于一体的重要推广方法。
其参观的地点和单位,可以一至多个,交通要便利;具体单位可以是农业试验站、农场。农户、农业合作组织或其他农业企业。通过参观访问,农民亲自看到和听到一些新的技术信息和成功经验,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组织实地参观需要确定负责人。
三、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农民单独接触,研究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是向个别农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农民因受教育程度、年龄层次、经济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对创新的接受反应也各异。个别指导宜采取循循善诱,有利于农民智力开发及行为的改变。
(-)个别指导法的特点
1、针对性强 农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个别指导法有利于推广人员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适应其个别要求,使个别问题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个别指导法正好弥补了大众传播法和集体指导法的不足。
2、解决问题的直接性 推广人员与个别农民或家庭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平等地展开讨论,充分地交流看法,坦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3、沟通的双向性 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是直接的和双向的。一方面有利于推广人员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能促使农民主动地接触推广人员,愿意接受推广人员的建议,容易使两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感情。
4.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 个别指导法的效果是个别而又分散的,单位时间内信息发送量有限,服务范围窄,占有人力、物力多,费用高,不能迅速在广大农民中传播。
(二)个别指导法的应用
个别指导法有农户访问、办公室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田间插旗法、电脑服务等形式,现分别叙述如下:
1. 农户访问
这是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最常见的个别接触的形式,二者之间面对面地直接沟通,成本高、接触小,但具有说服性,所以农户访问无论在推广计划的设计或执行期间,都有使用价值。通过农户访问,推广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农民的需要,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个别农民的特殊问题尤为有效。
(1)农户访问的适当时期。
① 农民邀请;
② 推广人员与农民建立较密切的关系,或使农民认识推广人员的能力与热诚;
③ 农民试用新方法时。如农民接受推广人员建议引种杂交棉花进行试种时,推广人员的访问会促进农民实施;
④推广人员为了获得某地区的农业问题及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果。
(2)农户访问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农户访问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访问要有目的、计划及准备。如果农民提出的问题解释不了,要实事求是地向农民讲明。
②选择好访问对象。应重点选择农村的“三户”即科技户、示范户、专业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一般农户。
③ 坚持经常访问,特别在关键时期要不失时机地对农户进行访问,不断向农民提供信
息,发现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④ 访问时推广人员要有同情的态度,关心农户问题,并有兴趣和信心帮助解决 ⑤ 做好访问记录,尽可能多记、记全,访问后要及时整理
⑥ 访问要有结果,对被访问农户要进行考评。
(3)农户访问实施步骤
第一,准备工作。
在访问之前,推广人员对被访问者情况以及访问目的两方面要有充分的了解。
第二,访问中的技巧和要领。
推广人员与被访问的农户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要使访问进展顺利并取得成功,围绕访问的目标及具体内容,注意交谈技巧。
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
①对农民态度要和蔼,有同情心,并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②推广人员虚心诚恳、耐心地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
③访问全过程维持双向沟通的行为。
④避免触及个人隐私。
第三,解决问题。
农户访问主要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帮助农民排除困难,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传授农业知识等。访问人员不可擅自主张,代替农民做任何决定,这是访问的一条重要原则。农民自己决定问题,不仅能培养农民处理事物的能力及学习的经验,而且对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
访问过程中若有些问题不能当场解决,推广人员回去后再想办法帮助农民解决,并及时反馈。同时制定下一次访问计划,以保证农户访问工作的连续性。
第四,访问后的总结工作。
由于农户访问是一件费工、费时的工作,每次农户访问都希望能得到好的效果,因此,每次访问之后要做总结工作。访问结束后,对一些关键性的数据和结论当面进行核实,以消除误差。回到办公室后,立即整理资料并健库,以保证资料完整和便于系统保存。
(4)农户访问的优缺点。
优点: ① 推广人员可以从农户获得直接的原始资料;
② 与农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③ 容易促使农户采取新技术的行动;
④ 有利于选择示范户及各种义务领导人员;
⑤ 有利于增加其他各种推广方法的效果。
缺点: ①推广人员花费时间和经费较多;
②访问的农户相对较少;
③有时访问的时间不一定适合农民的方便与需要。
2.办公室咨询
办公室访问又称办公室咨询或定点咨询,是指推广人员在办公室(或定点的推广教育场所)接受农民的访问(咨询),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或向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技术资料的推广方法。这反映了农民的主动性,是比较高层次的咨询服务工作。
农民来办公室访问(咨询),从心理上分析,这类农民希望得到帮助和急待解决某一个问题,期望推广人员有一个满意答复,同时这类农民一般学习与兴趣都异常浓厚,对推广人员要求也很高。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分析,农民是主动求教的,他们很容易接受推广人员的建议和主张,效果好。
办公室访问的优缺点。
优点:①来访问的农民学习的主动性较强,都想接受推广人员的指导,效果佳;
②推广人员节约了时间、资金,与农民交谈,密切了双方的关系。
缺点:①来访的农民数量有限,不利于新技术迅速推广;
②农民来访不定期、不定时、不定提出什么问题,给推广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许多推广机构注意从办公室咨询工作中捕捉信息,进行追踪调查,获得更详尽的资料,进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广人员可利用节假日、集会和各项公众活动周(日、月),开展咨询、宣传活动。
3.信函咨询
信函咨询是个别指导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是以发送信函的形式传播信息。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没有方言的障碍。不仅为推广人员的工作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而且,农民还能获得较多、较详细、可保存价值的技术信息资料。
信函咨询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较为普遍,但在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少。其原因有:农民文化程度低;推广人员回信占用时间长且效率低;函件邮寄时间长。
注意事项:回答农民问题尽可能使用准确、清楚、朴实的词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对农民的信函要即使回复。
4.电话咨询
利用电话进行技术咨询,是一种及时、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在通讯事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应用较为广泛。但使用电话咨询受到一些条件限制,一是电话费用高;二是受环境限制,只能通过声音来沟通,不能面对面地交流。
5.电脑服务
自从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已成为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服务有以下几种:
(l)技术监测。对农业环境、农业生态和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的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农业生产所需求信息,并向生产者提前发出预报、警报或报告,为农业技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2)信息服务系统。建立通用技术信息库,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和实用技术信息贮存于软件中,用户根据需要,输入关键词即可调出有关信息,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3)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应用领域,总结和汇集专家的大量知识与经验,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和判断推理,以解决某一领域的复杂问题。
第二节 农业推广程序
一、农业推广程序
农业推广程序就是推广工作的秩序和步骤,是农业推广原则在推广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确掌握和运用推广程序,可使推广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建国以来,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农业推广的形式和立足点也不同,简单地讲,可以归纳为“田、点、板、网、包”五个字。
即二十世纪50年代初抓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 “田”
50年代末逐步发展试验示范点或农业推广工作基点。 “点”
60年代抓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业推广样板田。 “板”
70年代以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建立“四级农科网”。 “网”
80年代联产承包。 “包”
实际上以上五种形式都离不开“试验、示范、推广”这一基本程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推广开始受到政府、教学和科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推广程序也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完善了其内容。农业推广程序应包括从项目的产生、实施到结果评价的所有环节和过程,概括起来可分为“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等六个步骤。
(一)项目选择与确定
项目选择是一个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定项目的过程,也是推广工作的前提。项目的选定首先要收集大量信息,项目信息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1)引进外来技术;
(2)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
(3)农民群众先进的生产经验;
(4)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
推广部门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产业结构、生产现状、农民的需要及农业技术的障碍因素等,结合项目选择的原则,进行项目预测和筛选,初步确定推广项目,推广部门聘请有关的科研、教学、推广等各方面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组成论证小组,对项目所具备的主观与客观条件进行充分论证。
推广项目确定后,就应制定试验、示范、推广等计划。
(二)小面积试验
试验是推广的基础,是验证推广项目是否适应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经济条件及确定新技术推广价值和可靠程度的过程。农业科技成果实在特定条件下研究出来的,具有局限性。
由于农业生产地域性强,使用技术的广泛性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对初步选中的新技术必须经过小面积试验,对新成果、新技术进行推广价值的正确评估,特别是引进的成果和技术,对其适应性进行试验就更为重要。通过正确的试验可以对新成果、新技术在当地具体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正确评价,同时探索综合配套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因地制宜地应用新
技术。
历史上不经试验就引种而失败的例子很多。(举例)
(三)成果与方法示范
示范是一项新技术推广活动的最初阶段,既是进一步验证技术适应性和可靠性的过程,又是树立样板对广大农民、乡镇干部、科技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转化思想的过程,同时还要逐渐扩大新技术的使用面积,为大面积推广做准备。成果示范用事实和直观的结果教育和吸引农民,以调动其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适应了农民的直观现实心理。方法示范则通过现场的演示操作,把新技术的操作技能展示出来,并让农民亲自练习和感受其优越性和应用的难易程度,树立信心。 目前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进行示范。搞好一个典型,带动一方农民,振兴一地经济,示范迎合了农民的直观务实心理,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因此,示范的成功与否对项目推广的成效有直接的’影响。
(四)培训与咨询服务
培训是一个技术传输的过程,是大面积推广的“催化剂”,是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的关键,也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农民行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培训时多采用农民自己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农民爱听,易于接收。培训方法有多种,如:举办培训班、开办科技夜校、召开现场会、巡回指导、田间传授和实际操作,建立技术信息市场、办黑板报、编印技术要点和小册子,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录像、VCD、电话等方式宣传介绍新技术、新品种。
服务不仅局限于技术指导,还包括物资供应及农产品的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利农、便农服务。
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必须行政、供销、金融、电力、推广等部门通力协作,为农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具体来说:帮助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做好产前市场与价格信息调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运输销售等服务;为农民做好采用新技术所需的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所需贷款的服务。所有这些是新技术大面积推广的重要物质保证,没有这种保证,新技术就谈不上迅速推广。
(五)普及推广
普及推广是指新技术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的过程,是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它体现了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和作用发挥,需采取个别指导、群体指导和大众传播的推广方法。
新技术在示范的基础上,一经决定推广,就应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量加快推广速度。目前常采取宣传、培训、讲座、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手段,并借助行政干预、经济手段的方法推广新技术。在推广一项新技术的同时,必须积极开发和引进更新更好的技术,以保持农业推广旺盛的生命力。
(六)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是对推广工作进行总结的过程。由于农业的持续发展,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一项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推广过程中应对技术应用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基本结束时,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以便再研究、再提高,充实、完善所推广的技术,并产生新的成果和技术。
对推广的技术或项目进行评价时,技术经济效果是评价推广成果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应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不论进行到那一步,都应该有一个信息反馈过程,使推广人员及时准确掌握项目推广动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快成果的转化速度。
推广工作要遵循推广程序,但更重要的是推广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和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二、农业推广程序的灵活应用
农业推广程序中,试验、示范、推广是农业推广的三个基本程序。一般来讲,农业推广应按照“试验、示范、推广”这一基本顺序进行,特别是某项技术的适应性、有效性未得到充分论证,组装配套技术没有相应配合的情况下盲目大面积推广,往往会给生产造成损失。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有很多情况需要灵活掌握。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推广程序。
1.同一自然条件下的两个地区,由于思想观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某项新技术已在发达地区大面积推广开来,而欠发达地区尚未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农民到发达地区参观,运用示范、培训等各种推广手段直接进行推广。
2.科研部门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培育的某些新品种由于在本地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已经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和生产条件,有一定面积的示范,在农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品种一经审定后,就可直接进入推广领域,不必重复试验。
3.农民自身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推广部门在及时总结关键技术要点的同时,采用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宣传,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以在同类地区直接大力推广。
4.科研单位研究的某项技术就是针对某一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当研究成功后,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
5.由于现代科技成果管理上的规定,某项科研成果在取得成果前,必须有一定的示范面积。而这些示范工作多是科研部门和推广部门共同完成的。因此,这样的成果,推广部门不必进行推广前的试验示范就可以在其适应的范围内迅速推广。
6.20世纪80年代采用的“教、科、推”三结合的协调攻关项目。例如,在推广棉花优化成铃配套调控技术项目中,“教、科、推”统一制定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方案,由攻关人员在试验基点进行试验研究后,筛选出最优调控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这样的成果通过鉴定后,即可直接在适宜地区推广。
7.由于综合组装的技术多数是在当地进行多年摸索的单学科的各项技术或是正在推广应用的技术,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所以组装起来后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推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业推广程序在推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广工作的步骤和指南,不但要求每个推广人员必须掌握,而且还要求推广人员根据项目的性质及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灵活运用好推广程序。
四、农业推广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方法选择
(一)农业推广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农业推广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及生产的不同阶段,选用几种不同的推广方法进行合理配合,综合运用,对于获得农业推广的最佳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综合
第四章农业推广方法运用时应考虑的因素
(1)推广的具体内容。如果是学习某种技能,最好是示范并结合面对面的传授;如果是传授新技术,最好是大众传播或集体指导结合直观性教学。
(2)推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如果推广人员的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就可以多采取面对面的指导,并配合其他方法;如果推广人员较少、素质较差,应多采用速度快、效果好的形象化推广方法,辅之以集体指导等其他方法。
(3)推广对象的文化素质和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如印发技术资料,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效果较好,而对文盲半文盲则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4)其他因素。比如要考虑推广经费的多少和活动时间长短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
2.农业推广方法综合运用效果
在实际推广实践中,每种方法单独使用的很少,常把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实践证明,示范、培训、视听相结合的推广方法明显好于任何单一方法的效果,它们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增加了印象,加深记忆。根据科学家验证,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一般能够记忆25%,而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获得的知识可记忆75%。因此,示范――培训――视听配套的方法,最深受农民欢迎。
当然,应根据不同的推广目的,选择与之相适合的推广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如表9-2)。(见课件)
(二)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1、不同推广方法的效果
不同的推广方法对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推广效率是不同的。推广效率是指通过某种方法采纳某成果的农户数占成果到户总数的百分率。湖南范燕萍等把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20多种方法归纳为8种,其推广有效率详见表8-3。(见课件)
由于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信息比较感兴趣,通过听、看才能做得到,
因此示范参观是我国目前农业推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推广效率高达24.4%。
通过技术培训使农民理解技术要点,并用于生产实践中,其推广效率为20.7%,仅次于示范参观。
印刷品宣传推广,即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图表作载体传播知识信息,使农民一看就懂,照做就行,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推广效率为14.7%。
巡回指导、咨询服务是推广人员与农民面对面地直接交流信息的方法,既能及时解答农民的问题,又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但由于走家串户巡回指导耗时多,指导范围小,因此,对大多数农民而言,作用相对有限。
声像宣传本来是现代先进的传播手段,具有直观性强、速度快、接受面大等特点,但因目前推广机构和农民条件有限,应用率尚不高。
物资刺激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手段,目前科技投入少,只能在必要时节制使用,所以通过这个途径获得信息的比例很低。
、推广方法的选择
(1)不同类型技术
采用示范参观、咨询服务的方法推广物化型技术的效果比推广知识型技术的效果好;而知识型技术采用技术培训、印刷品宣传、科普宣传、巡回指导等方法的推广效果又比物化型技术较好(表9-4)。因此,推广人员应根据推广技术的类型来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2)不同类型地区
①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
这类地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均较好,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接受新技术较快,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增产潜力。这类地区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为主,主要采用印发技术资料、成果示范、方法示范、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辅之以个别指导的综合推广方法,向农民进行技术传授。
②经济发展区(中部地区)
这类地区农民基础较好,农民素质较高,生产水平也比较高,增产潜力较大。应在提高常规技术普及率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方法以成果示范、方法示范、集体指导的方式为主,结合运用报刊、资料、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加速技术的传播。
③经济开发区(西部地区)
这类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增产潜力很大,这类地区应以推广和普及常规技术为主,改变农民的传统行为,适当引进一些新技术。在农业推广过程中,主要运用大众传播的方法,搞好成果示范、方法示范,多进行双向沟通,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农民参观,举办培训班等,以拓宽农民视野,改变农民观念。
(3)不同推广对象
①科技示范户、专业户 科技示范户、专业户文化层次较高,是接受新技术的“先驱者”,人数较少,对这类农民应重视个别指导,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参观学习,结合印发技术资料,帮助他们把技术学精,使他们带动和影响周围农民。
②具有一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农民 这类农民以中青年占多数,许多属于进步农民。在农业推广中,应以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成果示范、印发资料、声像宣传、参观学习等方法结合运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
③技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 这类多以中年以上农民为主,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念,对外界新事物、新观念难以接受。因此在技术推广中应多用直观性强的方法,如声像宣传、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现场参观等,使他们尽快了解新信息技术,增强其使用技术的欲望。
总之,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各种推广方法,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改变行为,使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