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词: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众所周知,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而音乐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
如何使学生掌握音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一、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现在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半价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如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缓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
(2)设计多样的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变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二、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
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和谐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准确。
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3、有乐感的歌唱
有乐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的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基础工程。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个领域,最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施展全部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这一目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