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城乡教育差距

本文核心词:城乡教育差距。

浅议我国城乡教育差距

摘要: 近年来城乡教育差距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经费分配不平等,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明显,城乡学生受教育情况存在差距。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应加大力度发展乡镇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应调整教育投资体制,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别。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 城乡差距

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接受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我国近90%的文盲集中在农村,88%的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仅有0.56%在大专及以上,依靠这样的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腾飞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恐怕也是我们目前“三农”问题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城镇化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但我国教育制度设计和教育投入机制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农村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城乡教育之间形成了很大差距。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些表现

  1.城乡教育经费分配不平等。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我国义务教育投入资金的筹措、分配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较低一级的政府负责,中央政府和较高级别的政府只发挥一定的补助作用。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其投入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结果义务教育这种国民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难以均衡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省级财政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地方(市、县)级财政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县乡财政承担着义务教育投入经费短缺的重大压力。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我国贫困地区,县乡财力有限、赤字严重的情况十分普遍,最贫困的县财政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的行政职能的运转,经费大量用于人员开支,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公用经费的开支少而又少。这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导致严重的义务教育地区性差异的形成。由于教育经费的紧缺,导致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的配备与城市存在巨大差距。

2.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明显。

2003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制度”,由此足以证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经济地位存在很大的差距。据调查,以同届毕业、同职称的教师为例,农村教师的工资与本地城镇的工资相差300多元。而工资以外的福利差距更大,农村教师,尤其是县城以下地区的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班主任津贴等政策性福利待遇普遍不能得到完全保障。近几年教师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惠及城市教师,绝大部分的农村教师生活依然清贫,此外,农村教师的工资经常被直接或变相地拖欠。

同是站在三尺讲台,同样从事“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城乡教师两个群体的收入及待遇却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代课教师20年的工资总和只相当于公办教师1年的收入,不及城市教师年收入的一半。一般来说城区教师工资一直以来都是足额发放,而农村教师只能领取应领原额的部分工资,所扣工资没有补偿,并且一般存在延迟发放现象。城区的住房津贴一般都是基本工资的35%,而农村以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住房津贴。城乡教师配备严重失调,都是以上原因造成的。在城区的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很多教师一星期的工作量平均为6?10节课左右;而很多偏远乡镇的教师工作量大约为15?24节课。我们可以简单地计算一下,6节课与24节课是个什么概念?同样是一天24小时,农村教师一整天的时间都是在教室度过,根本没有时间批改作业、备课、编写计划,哪里还有时间来帮助哪些学困生呢?城市教师超编,农村教师缺编,导致城区教师资源闲置,而农村教师资源紧缺,不得不以合并班级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窘境。农村与城市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进而导致了教育结果的差异。

3.城乡学生受教育情况存在差距。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并得到均衡发展机会。教育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或决定结果不公平。以城市学生为基准的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划定,降低了农村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加剧了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城乡差距、城乡二元对立格局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跳出农门,进入城市工作,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就成为农家子弟上学的初衷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接受教育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首要条件。正因为如此,农村家长才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期望他们能考上大学,实现做城里人的愿望。但是,农村学生要想进入城市,就要通过严酷的高考升学考试竞争。如前所述,由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在基础教育方面享受的资源有很大的差距,在竞争的起跑线上他们就输给了城市学生,导致他们在公平的高考面前更多地成为失败者。我国高校在地域上分布也不均衡,名校基本上集中在像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全国有名的城市,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名牌大学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分配到外省的名额很少,使其他省份的学生被录取的希望很小,如山东、安徽、湖北等省的考生必须比北京、上海的考生多100多分才有被录取的可能。这使农村学生考一个好的学校,找一个好的工作,给家庭和自己摆脱农村困境的期望变得极其渺茫。由于这些原因,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争取大学入学机会竞争力相对不足。据资料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一般高等院校和地方院校,而城市学生则主要集中在重点院校。由于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势必影响到农村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力,使得农村毕业生要想争得良好的社会待遇和享受较好的文化生活,就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建议

1.加大力度发展乡镇经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农村城市化进程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依托,现阶段国家要适应世贸组织对农业的需求,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并按照市场机制的需求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依赖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城镇化进程每推进一步,城乡差距就缩小一步,城乡教育差距也会相应缩小一步。

2.政府应调整教育投资体制,促进教育公平。

政府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公平配置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改革财政教育投资体制:实行相对集中的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的财政教育投资体制。这是消除目前不规范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教育投资、对各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实现义务教育公共化的重要手段。建立规范的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向落后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实现教育水平均等化;将基础教育经费纳入预算统编,公平配置资源,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资金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渠道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筹集制度,形成基础教育投资的多元化。

3.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甚至为了鼓励教师向农村流动,农村教师待遇可适当高于城市教师。建议对支付农村教师工资的制度进行改革,由省级财政统一支付基本工资,县级财政支付津贴、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且规定下限上不封顶,省财政和县财政可根据自身财力以及对教师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整,这样既可以避免拖欠工资,又能促进师资在全国范围内以及县镇之间流动。另外,应鼓励教师到农村,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

4.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别。

首先,继续改革现行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新型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其次,在高校收费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费方式,如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状况来确定收取学费的时间和每次收取的数额;按学分收取学费,一个学分有一定的收费标准,学生按自己所选学分数交纳学费等。第三,适当减免那些来自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学生的部分学费,同时完善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及绿色通道制度。

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意义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就是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政府必须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把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决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就是提供公平的开发个人潜能的机会,也就是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只要使农村儿童和青年能像城里学生一样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就等于给了他们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我国农村青少年占全国人口很大的比例,这部分人口健康地成长成才会极大地提高我们民族的人口素质,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青少年也有了像城市青年那样的教育条件和成长机会及发展机会,就会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种变化,无形之中就化解了无数的社会矛盾,城乡一起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前,中国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结构的调整必然会达到相当的程度,必然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中国社会的稳定安全运行面临着严重挑战,而社会不公最有可能加剧社会矛盾。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实现社会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顺利渡过发展的临界点,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就是其中的一环。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机构应当重视城乡教育不公的存在,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着手解决城乡教育不公的问题,从而使教育成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柱。

参考文献:

[1]张爱梅.关于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3,(1).

[2]张乐天.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3).

[3]苏选良.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2003,(2).

[4]章毛平.教育公平与公平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1997,(5).

[5]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J].中国农村观察,2003,(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浅议我国城乡教育差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