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读后感

本文核心词:安的种子。

安的种子读后感

  安的种子读后感(一)

  我的种子

  任琴

  我在听我的搭档星宇讲绘本《安的种子》,投影仪上每一张图片像定格的电影镜头,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本绘本以前读过好几遍,但以这样的方式读,更抵达内心。结束时我分享说:我觉得我就是安。今天听的过程里,我一直沉浸在深深地感动里,有挂着眼泪的微笑、有释然后的舒心、有自我洞察的喜悦。

  读后最大的感受是:在适宜的时间适合的地方,种下属于你的种子。因为我们的春天都会来到。

  只要,你,还记得,你的种子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故事里三个小和尚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老和尚把三颗”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分送给三个小和尚:一个名字叫本,一个名字叫静,一个名字叫安。我曾经也像急功近利的本,要第一个种出千年莲花。也像用尽心思的静,把种子种在金花盆里。所以,像本和静一样,我曾经也种死了”种子”.而我也希望像安一样,有一天,和交给他种子的师父、和曾经一起种下种子的师兄弟们一起享受这个的画面:在”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我感受到了让我我感动的根源,感受到了我自己的状态:我在渐渐成为安。而安,是我这么久这么久以来的理想。

  故事里有两条线:一条是拿到种子的本和静,只围绕”种种子”这一件事所做的各种徒劳无功的事情。一条是安,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常里,除了”种种子”,只埋头做当下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的两条线,对比着我们每个人身处的”外在”和”内在”.

  ”内在”是,我珍惜我的种子,所以我在接到手心里的那刻,把它放在了一个布袋里,挂在我的胸前,从此,没有摘下来。是我去集市买东西,遇到那个卖藕的人,他和我闲聊中,我就知道无论是千年的种子还是普通的种子,都要生长在适合它本质的环境里。是我扫雪、做斋饭、挑水时享受眼前小事的顺其自然,是我坚信理想在心,慢慢等待的喜悦。是我知道什么时间种种子。

  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悠然地做事,安静地和自己在一起。于是我的内在就让我和我自己连接起来,也和自然连接起来。

  总有听我讲课后的朋友说,你说的真好。

  我微笑着说:能说出来的好,是因为我先做出来了。

  《安的种子》读后感(二)

  杨惠合

  从孩子出生第七天开始,我们就开启了亲子共读的时光。在这1642天里我们一直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阅读。孩子从无意识输入到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形成习惯。一路走来,从没真正执笔写过什么,今天有幸成为小黑鱼绘本工作室的学员,为了如期交作业提笔写离开学校后的第一篇读后感。真是没有压力就没动力啊,为了能如期完成作业豁出去啦。

  第一次读 《安的种子》时应该是在一个微信公众里,当时并没有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对故事里的精美画面没有多大印象,而三个人故事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我的孩子只有三岁多,个人认为目前自己的孩子不太适合阅读这本书,就没有去更深入的细读。不过《安的种子》一直在我的书单里,我在等待,等我的孩子适合时我们一定会一起阅读《安的种子》。

  今天读《安的种子》是在逗妈的建议下,找个安静的时间,在一个安静的环境,慢慢品读这本安静的书。拿起书,仔细看着封面,在漫天飞雪的’寒冬里,一个小男孩手中捧着一颗种子,从男孩专注的眼神里看出他很珍惜这颗种子,仿佛在思考着这颗种子的最佳播种时期。打开书的内页,一棵光秃秃的大树映入眼帘,作者好像在暗示我们天寒地冻,冰封大地,动物冬眠。此时不是播种的最佳季节。

  在一座庙宇的大殿里,坐着本、静、安。师傅分给他们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我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么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断掉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来。静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温暖的房间里。

  安接着清扫门前的积雪。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着它。

  清晨,安又早早去挑水。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几天就枯死了。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故事中的本,静、安三个人代表了三种性格特点,()本是一个性情急躁,急功近利的人。做事没有考虑后果,种子能否种发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否”第一”.静是一个性情细腻,华而不实的人。做事细腻过于谨慎对种子无微不至,但是他错过了季节,导致种子成长出来的幼苗枯死。安是一个性情平和,淡定踏实的人。安则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事物,知道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他掌握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等待合适的时机栽下种子。最后只有他的种子长成盛开的千年莲花。

  世间万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其实教育也应该如此,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健康的成长。

  《安的种子》读后感(三)

  ――播种自己,曼妙人生

  ”播种一种想法,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你我本是万千世界中的沧海一粟,在这片人生旅程的沃土上,我们播下了抒写美妙人生的誓言,用满腔的热情和信念去抒写美丽的画卷。

  ――题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一粒种子选择亲吻大地的那一刻,他就开始了与大地相容一起经历风雨的洗礼,一起感受成长的欢喜;当我们带着第一声哭啼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存在时,你我满心好奇得踏上播种自己人生的未知之旅。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我们犹如那颗”千年莲花种子”般无物可比。沐浴着父母无私的关爱,我们犹如雨后的春笋般茁壮的成长,无忧无虑。当有一天,我们在懵懵懂懂中听到了一个词”自己”,我们开始在好奇和新鲜中寻找并探究”我要做怎样的自己”.我们开始有了打造自己的想法,开始学会了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自己,并且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

  世界因为千形百态的万物而更加美丽动人,人生因为丰富多彩的经历而更加绚丽多姿。老和尚的三颗千年莲花种子分别给了三个小和尚”本”、”静”、”安”,三颗一样的千年莲花种子因为不一样的种法收获了不一样的命途。本的急功近利,静的循规蹈矩,安的从容淡定,安然等待。小故事,大人生。当我们一起在沐浴夏天的清凉,欣赏那满塘盛开的动人的荷花,呼吸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时,我们是否会静静的思考:这三种迥然不同的结局,千差万别的心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小缩影呢?

  曾经一脸青涩的我们也懵懂过,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里,我们无数次的对这个世界宣读那些我们曾经写下的誓言,我们渴望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急功近利的想一展自己所学,急于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可是,年轻的我们却忘记了静静的审视自己,静静得了解这个我们还未曾真正的开启的世界。年少的我们总以为只要有想法,似乎就可以实现”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世界”.时间会告诉我们,那些曾经急功近利的惨痛经历会告诉我们,现实和理想总是会有一些距离。一味的急于求成只会蒙蔽我们智慧的双眼,我们忘记了思考我们为什么出发,怎么出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人生的懵懂从此刻开启。

  在跌跌撞撞中,我们学会从中吸收教训,学会了去总结和探讨自己。青春的棱角已经在每一次的碰壁中变得没有那么分明,经验的积累让我们更容易凭借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去界定怎么样去做。万物皆处在变化之中,我们忽略了事情的本真却活在自己界定的思维空间中,没有从根源去看待事情,这样的我们很多时候在做着”盲人摸象、闭门造车”的事情,却无法真正的耐心全观事情的全貌。我们为自己播种固定的技能,却永远也不能失去我们随时创新性的本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人生累积的丰富累积。

  经历了人生的贴荡起伏,我们渐渐明白了:当方向错误的时候,停下了本身就是一种前进。人生的每一个机会就如那颗”千年莲花种子”,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带着那颗感恩的心去认真把握这难得的机遇?是否会淡定从容的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将我们的思维强加其上?在人生的洪流中,我们能够阳光自信的笑对每一天,可以宠辱不惊得做最好的自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毕生精华的提炼萃取。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匆匆行走的人生路上,有太多的诱惑和障碍会扰乱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鼓励自己在这条播种自己的人生路上坚守内心的宁静,平和淡定坚持做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带着那份对生活的热情,携着那份对万物的尊重,轻装前行,淡定从容让自己这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开出美妙的人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安的种子读后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