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马坡

本文核心词:马坡垂钓宫。

回马坡

回马坡

回马坡(回马坡)

关羽殉难处――回马坡,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湖北省远安县,汉称临沮,晋称高安,北周改称远安,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年的建县史。是魏、蜀、吴三国争一统的古战场。该县的回马坡便是三国名将关羽的殉难之地。

目录历史沿革简介相关诗句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已据有荆襄、巴蜀之地,在诸葛亮等人的拥戴下,于是年秋进位汉中王,封时镇守在荆南郡的关羽为前将军,并令其起兵攻取樊城。时大雨倾盆,汉江泛溢。关羽趁势围曹仁于樊城,杀庞德,擒于禁,一时“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惊惶失措,提议迁出许都以避锋芒。后经司马懿和蒋济出谋计诱孙权从江南偷袭南郡,使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在回救南郡路上,前有吴兵,后有魏兵,进退两难。据《三国志》记载:是年冬十一月,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孙权使诱之。关羽伪降,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孙权使朱然、潘璋断其陉路。十二月,潘璋、马忠获关羽及其子关平于临沮章乡。随后,孙权下令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志》中所说的’章乡,就是回马坡。距远安县城鸣凤镇西北18.5公里的罗汉峪沟西段上坡处。

简介

罗汉峪沟长约10公里,是远安县最大的峡谷,两岸悬崖倒挂,峭壁如削,天如一线,人行沟底,阴森可怕,地势十分险要,是古代通巴蜀的小道。罗汉峪沟,水随山转,路随水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转,忽而在左,忽而在右,走完这10公里的沟路,要淌48道水,行走十分艰难。有民谣为证:“走进罗汉峪,四十八道溪,草鞋磨破底,脚板磨破皮。”可见关羽当年半夜仓惶行走此道,何等不易!而吴兵在此设伏,用心又何其险恶!传说吴兵在罗汉峪共设下八道绊马索,前七道是用棕搓的绳子,最后第八道是用马尾搓的绳子,特别结实。前七道均被关羽冲过,最后一道被绊倒了。 后人为了纪念关羽,便将古章乡改名为回马坡。不说关羽被吴兵擒杀,而说回马,无损关羽的英雄形象。说也奇怪,就在回马坡下沟边的石板上,有五个马蹄印。说是后人做的吧,又不见斧凿痕迹;说是天然巧合吧,竟巧得如此之神,引发今人几多感慨!几多幽思!人世沧桑,岁月悠悠,当年关羽回马处,如今蹄印长青苔。清同治五年(1866年),有人在回马坡建一四角亭,亭中有一石碑,碑上刻有关羽骑赤兔马、提青龙刀的英武画像,还有两行石刻楷书: 呜呼此乃关圣帝君由临沮入蜀遇吴回马之处也 1960年修回马公路时,此亭被民工所拆。1982年,远安县人民政府又拨款重建,供游人凭吊。

相关诗句

古往今来,回马坡一直是远安的名胜古迹,历朝历代都有人来此发怀古之幽思,明人翟承统诗云: 吴狗甘事曹,桀犬多吠尧。虎为群兽困,策马回山坳。 胡不冒锋刃,圣人异英豪。冀当吞吴身,复荆报汉朝。 清人詹应甲诗云: 虎斗龙争日,风云特地收。三分鼎折足,千里马回头。 汗血山花染,蹄霜石藓浮。江东群鼠伏,何敢望骅骝! 这两首古诗在现在看来,虽观点失之偏颇,但强烈地反映了广大群众对忠义之士关羽的崇敬与爱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羽生日这天,就有父老乡亲来到亭前焚香烧纸,洒酒供牲,祭奠这位大忠大勇的千古英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回马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