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橘逾淮为枳》复习教案

本文核心词:橘逾淮为枳。

《论语八则》《橘逾淮为枳》复习教案

《论语》及〈橘逾淮为枳〉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文言常用词语,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关键词等类型的词语解释。 2、掌握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型的翻译。 3、掌握两篇文章的文学常识和中心。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积累: 篇 名 选 自 文 化 知 识 《论语》八则 《论语》是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论”:论撰;“语”:言语。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语录体的特点: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意味和启发性。 3、“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橘逾淮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末期齐相晏婴思想言行的著作。 晏婴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政治家。《晏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分为《内篇》、《外篇》。 二、梳理加点词: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是知也 3、无欲速 4、缚者曷为者也 (二)、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知 知之为知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时习之 欲速,则不达 之 则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 以 为 以思,无益 可以为师矣 晏子将使楚 使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楚王闻之 之 齐之习辞者也 为其来也 何为者也 为 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 (三)、古今异义: 1、寡人反取病焉 2、其实味不同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是知也 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何坐 (四)、词性活用: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关键词: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吾尝终日不食 6、终夜不寝 7、必有我师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 9、无益 10、温故而知新 11、齐之习辞者也 12、今方来 13、酒酣 14、齐人固善盗乎 15、晏子避席对曰 16、叶徒相似 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8、吏二缚一人诣王 三、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翻译时要加“是” 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二)、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部分还原 如:可以(之)为师矣 (三)、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放到后面 如:何为者也=为何者也 四、梳理两文: (一)、《论语》八则所阐述的’观点:分别阐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第一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乐趣和态度。 2、第二则阐述了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3、第三则阐述了学习由浅入深的境界,以学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4、第四则阐述了学习方法和态度,即学习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 5、第五则阐述了成为老师的窍门,间接点明了经常温习是学习的好方法。 6、第六则阐述了为学为人的道理,处境艰难方显为人的品德。 7、第七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做事要目光远大才能达到目标。 8、第八则阐述了学习中“思”和“学”的关系:学习比无益的思考来得重要。 (二)、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温故知新;欲速则不达。 (三)、《橘逾淮为枳》用类比法来阐明道理: 橘 生 淮南则为橘 橘 生淮北为枳 生活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齐人生长于齐 不盗 齐人入楚则 盗 (四)、《橘逾淮为枳》中人物性格分析: 1、楚王:“欲辱” “视晏子曰”(得意洋洋,胸有成竹,轻视晏子) “笑”(无可奈何,认输了,苦笑) 2、晏子:“避席”(当时很愤怒,但是有君子风度,有理有节) 由此可见,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镇定从容,热爱祖国的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论语八则》《橘逾淮为枳》复习教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