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词: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1
这一本《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或许有很多教师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正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读一次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工作半个学期之后,趁着这个寒假防护疫情闲居在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现象再次阅读这本书,更有不一样的深思。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 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这本书有非常多的例子,特别看到3岁到4岁孩子的例子,有些例子简直跟我们班一模一样。
比如让我感受最深的是3岁左右的秩序敏感期,这个年龄段也正是我所带的小班的一个时期,在这个秩序敏感期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归位,对于这两个字相信各位老师都熟悉,而书中所举的例子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老师刚消毒完毛巾,毛巾烫的无法挂在毛巾架上,而趁着这个空隙,一个小女生不顾自己急着上厕所坚持将毛巾挂完才去。这个小例子瞬间让我们班的孩子都浮现在我眼前,我们的一日生活历历在目。我想起自从我们刚入园时在毛巾架、凳子等贴好照片和号码后,每次上完厕所擦手后有些急着出去的小朋友不小心将毛巾碰掉了,但是呢还有一些小朋友会将慢慢找照片看谁的毛巾掉了给挂上去,是他的毛巾吗?当然并不是,而每次我碰到这样的.情况会夸奖“你真棒,帮xx小朋友挂上了毛巾,让他跟你说谢谢!”或者“你真棒,帮老师把毛巾挂好了!”或许有的老师是想着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热心的小朋友,但是这样的夸奖是正确的吗,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夸她“嗯,你把所有的毛巾都挂到了正确的地方,你很厉害呦!”这样是最为有效的吗?或许我下一次可以试一试,毕竟实践才出真知嘛!
然后还有一次我们去建构室,孩子们脱掉的鞋子总会有一些是没有靠墙摆一起,或者这里摆一排、那里摆一排中间留有空隙,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是最后走的,他们正在将各处摆放的鞋子靠墙贴在一起,有时候你催他可以了,还是不行他还要稍微调整一下鞋子的方向,再比如午休上床前有小朋友鞋子摆的乱,但总有小朋友再给摆整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这个现象特别普遍,他们对于这个秩序归位特别执着,你可以想到如果中大班的孩子这样做了,他会说:“xx,你的鞋子没摆好,我帮你摆好了。”而小班的孩子不会这样说,因为在初次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幼儿园这个环境有一个秩序化的规则和习惯,而3岁也正是最为凸显敏感的时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他是家长和老师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2
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
当你看完这个案例时,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已经乐得捧腹大笑了。但是这个案例却告诉了我们,这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的开始。
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的自我诞生的标志。
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许多儿童在与别人交往中,会出现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我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需求,不要一味的谴责,给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儿童圆满的的度过这一时期。我想爱和自由永远都是我们对孩子的缺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捕捉儿童敏感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