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千字文》(周汝昌)

本文核心词:周汝昌书法。

《千古奇文千字文》(周汝昌)

《千字文》小引

有朋友问我,想让孩子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概及来龙去脉,让我给推荐一本启蒙的小书。我说这不难,就推荐《千字文》如何?他说那不是太简单了吗?我答:你可太轻视这篇古典名作了,它的价值不但可以供你的孩子启蒙之用,连你老兄本人大约也还可以增长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呢!

我们这样的对话,说笑了一回。事后想想这次谈话,可知世人的偏见认为:《千字文》不过是旧社会村塾里的教材罢了,怎么可以列为名篇杰作?这是因为人们忘掉了旧日读书之难,那时〖洛阳纸贵〗,而且书都是雕版木刻的,成本很高,一般乡村人家买不起《四书》《五经》,有三四本启蒙的小册子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册子有个戏称的名目,叫作〖三百千千〗,过去的读书人听了一定会笑起来,充满了看不起的神情语句。〖三百千千〗者何也?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者是也。在这四种小书中,我满怀诚意地推荐孩子们《千字文》、《千家诗》诗文各备一册,定会受益无穷,这是我为本书而写的一点开场白。

有人会问:《千家诗》还可以算是高雅的书籍,至于《千字文》,那是四个字一句话,零零乱乱、支离破碎,不知它要说些什么!怎么还会得到你这样热情的推荐呢?我说:不然,《千字文》是一部古今未有的奇作,如果你把它看轻了,就表明你实在缺乏文化历史的知识。《千字文》之所以与众大不相同,理由不止一端。

我先要说说这篇奇作的诞生时代,那叫六朝。六朝者,是吴、晋、宋、齐、梁、陈,称为南朝,若与北方的〖北朝〗合称,则称为〖南北朝〗。南朝换了六代,皆以荒唐乱世为主,正如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桂枝香》词所云:〖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从政治上说,这些短祚之国都不甚光彩,但从文化艺术上来看,那可真是一个从古未有的大发展、大前进的重要时代。那些高层的才华之士、学术之人纷纷表现出思维活跃,气韵生动的崭新气象,他们笔下的作品都让人惊叹不已,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同时也就出现了极高明的文论、艺论、书论、画论、音韵学、文字学等种种新事物,令人目不?接。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居然还有一部《千字文》,其不但没有被那些杰作珍品淹没,反而历世千载,光芒不减,大家对它的评价从来是〖居高不下〗,其原因何在?或者是此文之奇,又奇在哪里呢?

此文的撰者周兴嗣接受了皇帝(梁朝的武帝)的命令,要完成一项最为奇特而困难的任务。梁武帝把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搜罗罄尽,珍藏内府,人间绝不可见,零散的手迹不忍抛弃,积存了一千个零散单字墨迹交给周兴嗣,要他把这些零字组成文句,而且还得要有内容意义、文化知识、格律音调,让人喜欢诵读。谁知周兴嗣这位超凡的天才,竟然把这一千个零散的单字组成了一篇中华文化〖小史〗或者叫〖小百科全书〗。全文每四个字为一句,这个传统是从《诗经》一直传下来的,后人叫作〖四言诗〗,而且这〖四言诗〗是押韵的,每一大段落要换一次韵,韵律非常完好严格,绝无杂乱之病。其次,周兴嗣用零散单字组成的诗句大部分很美好,用今天的话叫可读性强,朗朗上口,有文学审美的享受,非常容易背诵,这对少年儿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训练。

我不妨这样说,无论是从内容来讲,还是从语言意义来说,《千字文》都是一部通古达今的奇才之妙作。只这一层已然值得传世不朽了,哪知又加上了另一层重大的光彩,就是这一千个右军的零字――几乎成了废物的敝文,一下子变成了一份长篇大幅的书法绝作,而且是由右军的七代孙智永临写出全文,这篇一气呵成之作早已改变了零散字凑成的那种气势。于是《千字文》到唐代传下来的时候,就用智永的全文临本作为标准版了。唐代按这个标准版刻成石碑,拓出供一切爱书人临写。直到今日,智永的一份手迹还保存在日本,这足以为本文所简叙的文化传奇故事作一个有益的历史见证。

传说周兴嗣为了在限期内完成皇帝的命令而彻夜工作,费尽了心思,须发皆成白色,真所谓呕心沥血之作。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在千载之下的今日,不要忘记并深深感谢周兴嗣这位亘古奇才大诗文家。

有一点顺便解说一下:周兴嗣是在严格的零字限制的前提下连缀成文的,他绝不能在这千字之外另拼凑字帖中的右军手迹,就是说,他是不能超越这千字的范围去创作文句的。比如,你看他的〖?珍李柰,菜重芥?〗一句就会有疑问:〖?珍〗只有两种、〖菜〗只有两种是何道理?为何不多举更多品种?这是你转瞬之间就忘记了:那是在特定的一千个零散单字中凑成的,里面只有〖李〗、〖柰〗、

〖芥〗、〖?〗呀!若能明白此点就可以理解周兴嗣为何会出现遗漏,这就是他不能到别的地方去钩摹补凑阑入此文的原因。鉴于此,有人说《千字文》是从不同字帖中钩摹补充而来的,则是完全荒谬的说法。又听说,近年出版的《千字文》也有随便改动原文的情况,如〖B官羲皇〗,那改者以为〖人皇〗不如〖羲皇〗完备正确,所以善意地要给原文作出润色补正,他哪里想得到,这反而是破坏了原来历史的真相。若如此做法,那《千字文》可改的地方太多了:若改得太多,就不是梁代奇才的妙句了。你愿意看到这样对待古文化的做法吗?

《千字文》撰者周兴嗣把一千字零字组成全篇时,是按汉字的韵脚分成若干个章节,以后每节韵就标志着内容主题也在逐节变换。

天地玄S

寒硎钔

??致雨

?巨?

海?河淡 宇宙洪荒 秋收冬藏 露?樗 珠?夜光 ?羽翔 日月盈昃 ??成q 金生水 ?珍李柰 辰宿列 律召?? 玉出琨 菜重芥?

(注:对应简体字如下: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召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岗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自开篇〖天地玄黄〗至〖?羽翔〗为全文第一韵之第一段。内容是天文地理、天宝物华,思境恢弘、气象辽阔,即此一段,已见绝大手笔、鸿文巨响,断非小家数可望其项背。

或问开篇第一句曰〖天地玄黄〗,而不作〖天玄地黄〗者何也?我答:君不见其下一句乃是〖宇宙洪荒〗乎?〖洪荒〗二字联绵为一成语,不可拆断。汉文字一大特色即讲究对仗,下句既不可作〖宇洪宙荒〗,那上句当然不能作〖天玄地黄〗。先视此理,然后方可论文。

大家皆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时间无首无尾,空间无边无际。此二者超越人类想像能力与思维度量,故用一〖洪〗字包括了我所谓的〖四无〗――无首、无尾、无边、无际。而〖荒〗者何也?盖原始天地万物榛榛莽莽,难以形容。所谓大自然,绝未经过人类的任何收拾、修理、改造、变易――此之为荒,此易理解。而〖洪荒〗二了组联为一词,用以形容宇宙之无法形容,可谓最佳最善,若想另取一词而代之则不可得也。即此,便不能不佩服周兴嗣之才、之学,超乎常人万万也。

何以〖天地玄黄〗?一天一地,上玄下黄。地之曰黄,是中华文化中五行理论的表现。五行:金、木、水、火、土。分为五色:金为白、木为青、水为玄、

火为红、土为黄。中华之领域广阔 ,土亦分五色,而唯中原之土其色黄,故以黄色为地之代表色。〖玄〗本意是黑色――然而〖天玄〗一语又绝不可译为〖天黑〗,何也?盖我们中华人自古有一种特殊的习惯,常常以黑、青二色互用互代,甚至说中华人〖不能辨别〗青、黑二色也不算太过――如若不信,即可思索以下几例:我幼时常听妇女口中说道:〖扯几尺青布〗,后来方知所谓〖青布〗者乃〖黑布〗耳。又如,词曲中常见有〖布袜青鞋〗,所谓〖青鞋〗者又其实〖黑布鞋〗是也。若再求古例,即有形容妇女之妆饰曰〖粉白黛绿〗,〖粉白〗不须多讲,而〖黛绿〗者岂不即是黑青二色互换通用之佳例乎?是故,吾人今日理解〖天玄〗一词之实意,即青天、碧空、苍螟、苍天……十分清楚,古汉语中之〖青〗、〖碧〗、〖苍〗,皆指天空之色,亦即〖玄〗色也,即青之变色是也。

在古代之人看来,宇宙天地之中最关重要的景象就是日、月、星,此三者合称为〖三辰〗。是故,在广义上讲,日、月虽各有专名,其实已经属于〖辰〗的范围。〖昃〗简而言之,太阳行天至正至中谓之〖午〗,然而时光并不停止,才到正午其实已经开始西偏了,故谓之〖昃〗(注:昃,说文解字中曰:“日在西方时。侧也。”)。月则有盈有亏、有圆有缺。〖辰宿(音[秀])列〗者,是说满天星斗如同排列布?、张贴悬挂一般(参看〖张灯结彩〗一语),故云〖列〗,此皆不难领悟。然须注意一点:〖辰〗之与〖昃〗虽为并列,而义则有别:〖辰〗本义专注为时光之流转,而〖昃〗则专注于位?,即空间是也。

开篇四句总纲之下,即接言云雨露霜、寒暑秋冬……此又不难读懂,但又须注意的是要晓悟:此数句既含有天文历象,也包含了节令农耕之大事,语简而义丰。

总括为一句,即阴阳之大道是也。是故,文至〖律召??〗之句方才明白点出:阴阳岁时,不断推进,而每到冬至之日,则阴极而阳复生,故以阳为结穴。若不明此义,则于〖律召??〗全无理会,亦即对于周光嗣之奇才妙作全失其关键要害,而成为缀文凑句的俗文了。

现在我要提一个很有关系的文本问题,就是〖律X??〗四字,我此处特用〖X〗来表示的那个汉字,文本上就发生了歧异,不少书家把这句写成了〖律握{?〗,这个〖巍阶质谴砦蟮模本来应该是〖律召??〗才符合史实。这个错误,不要说一般的学书者,就连大名家如我们素来敬仰的于佑任先生,也把〖召〗

写成了〖巍阶郑这对后学影响却不可低估。所以我不讳直言,特为提出,请方家评议。

原来,周兴嗣这们奇才的奇文,那章法结构是特别谨严而清楚的:由首名〖天地玄黄〗起,一直到〖律召??〗句,这一段是讲天文历象、阴阳气候,而人们常用的〖气候〗一词,究为何义?就要从〖律召??〗这四个字来寻求本来的正确解释。

现代之人都知道,自然科学,科技研究,特别注重实验这一手段,没有实验,就没有结果资料可为定论。那么,我们中华古代科技讲不讲〖实验〗呢?告诉你吧:那太讲实验了,那办法太高明了。这儿的〖律召??〗就是一个极好极典型的实例。中华古代很早就认识阴阳二气的妙理,认识到:岁月过到了冬至那一天,阴气达到了最终点而转生出阳气的开端来。这个认识正确吗?古人就做实验来证明了,他们的办法是用音乐上定律的六个管子,里面都盛上非常容易飞动的葭莩灰,把这六个管子埋在地下,等到冬至这天,把第一个管子启开一看,那葭莩草灰就被阳气冲动而涌出了管子口,证实了就在冬至的当天,阳气虽然还很微弱,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萌动转化的微妙现象。古人把这种实验阳气的办法就叫做〖候气〗,我们直到后来所就的〖气候〗一词就是由〖候气〗的实验延续下来的。这儿,还得让我加强说明:第一,古人文字特别注重我们中华汉字的最大特点,即要讲究对仗。你看,上句是〖??成q〗,下句才是〖律如??〗,这都有严格的对仗规定。〖?〗和〖律〗是相应的名词。第二字上句用〖?〗,下句用〖召〗,这才是相应的〖虚字〗(略微相当于今日所谓动词是也)。如果你写成〖律巍剑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二字名词,所用的虚字对仗就给消灭了,那怎么能行呢?第二,〖召〗就是感应的意思,由于阳气的萌动,而感动了管内的轻灰,所以这叫〖召〗。你把〖召〗写成〖巍剑这层道理又往哪里去寻找呢?这就是学识未周,没有考虑汉字句法的对仗与实验的气候的大道理。这样一来,对今后学子的误解误会就太大了,岂能不给以说明纠正?

末后,让我再举一个极好的诗例:我们中华诗圣杜少陵的〖冬至诗〗,他开头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回。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g动飞灰。〗(g即管子的美称)请看,大诗人在冬至那一天作诗时,已然把这个〖律召??〗的妙理揭示无疑了,其表现得生动灵活,令人爱读喜诵,这都属于我们中

华大文化以内的知识,不可不稍加讲求,以免以讹传讹。

上文引及杜诗来佐证这个〖律召??〗的道理,因此不妨就杜诗的文采句意来补说几句,也可帮助理解。

〖律召??〗的实际意义是指冬至这个重要的日期。古语云:〖冬至大如年。〗据元代人的记录,还能知道那时过冬至的仪式非常隆重,全家聚会,老辈坐在上首,子孙晚辈要依次行礼,祝老人家长寿……若明此理,方知杜诗绝非泛泛闲文琐事。再者,杜少陵为什么用了一个〖五纹〗,又用了一个〖六g〗,这是何意呢?须知,我们文化上讲颜色,从来只重五彩,而不是现代常说的七色。所以〖文章〗二字本义是〖五彩为纹〗、〖五音为章〗,文是颜色的事情,而章是音乐的事情,这个现在听起来新鲜的道理,古人不以为奇,今人懂得的却极少极少了。说破一句吧:中华本来的文章指的就是汉字文化的两大特色,汉字包含了彩,又包含音。如果不讲究文采和音律,那么从根本上就算不得是中华的文章了。那么,为什么又非是〖六g〗呢?这道理就在于中华古乐包含五音十二律,十二律分为阴阳各六律,习惯上首阳而次阴,所以冬至那天验的是阳气的萌动,当然只能用六个阳律的管做此实验,至于那六个吕管与阳气无关,所以《千字文》这一句里不可能出现〖巍阶帧V劣凇即递纭接质鞘裁匆馑寄兀看稻褪侵秆羝的升腾萌动,如同人吹律管一样,而〖葭〗是葭莩的灰,因为它是最轻微最易拂动的物质――懂了这些,你才加一倍感受到那个〖召〗字的道理,而不可能是〖巍阶值囊煳摹⒋硇础?/p>

最后,寻二字致讹的原由,只不是过是古人书法上行草连笔之处将二字写得有某些相似,临写者粗心不查,心里先有了〖律巍秸飧龀捎铮于是就此不再细想,竟致写作了〖巍剑从此沿讹下来。

一部《千字文》从开端〖天地玄黄〗直到〖律召??〗为止,是讲天之时;从〖金生水〗到〖?羽翔〗,是讲地之利。以下接的是〖火帝,B官人皇……〗你看到这里,如果不会分析章法,也不细想内容,就会把〖?〗和〖〗联系起来,把〖羽〗和〖B〗联系起来,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非常合理,难道还有什么异说不成?

在这种地方就需要讲解者给多说上几句。你刚才发现的联系之中已经伏下了巧妙而又矫健的笔法:能把天时、地利、人文配合在一起顺流而直下,毫不见连

接痕迹或费力的周折。我要说,这才是作者周兴嗣的绝特之大才,无以为喻。要知道,他从地利转到人文,是以哪件事、哪句话作为〖暗渡陈仓〗的呢?原来,就是〖火帝〗。乍看这四个字,以为就是讲鳞甲之事,那龙不正是在〖海?〗之内吗?错了!错了!这〖〗二字,实际上是给你点明了中华人文的最早开端是伏羲圣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太昊氏以龙为纪,故为龙师〗,是为确证。〖火帝〗者,是指祝融氏至神农帝都是属于〖火帝〗时期年代。至于下句的〖B官人皇〗,《左传〃昭公十七年》有这样的记载:〖少?挚之也,纪于鸟为鸟师。〗〖郯子曰:少?氏以鸟名官,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也。〗此又〖B官〗一词的确证。 地之利那一节文字不多,内容精炼。然而,地的最贵重的物产首先就是金、玉二者,所谓〖精金美玉〗,自古成为配偶。然后,举的宝剑明珠内中已经包含人类科技加工制做的成份――没有冶炼铸造技术就不会有宝剑的诞生,此为大关键。此后忽又转到〖?〗和〖菜〗的四种名称,这不太简单了吗?这里需要我重说一遍:此乃受到了限定的零散单字组成文词的局限,在那一千零散字中只能找到〖李〗〖柰〗〖芥〗〖?〗四种,因此不要误会古代真是以这四种为最珍贵,那就不是领悟而死句了。这一道理我只再重复一次,以后就不要再去以寻常的道理去苛求《千字文》了。

〖海?河淡,?羽翔〗,这儿就发生了修辞学上的一种讲究了:以〖?〗概括水中的鳞甲动物,以〖羽〗代指空中飞翔的禽鸟类动物,这叫以部分代全体的修辞手法。明白此理,往下读时,也还会遇到道理与此相同的字句章法,我也不再重复讲解了。

概括一下:开端的两节讲天之时与地之利,这可以借用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真是先后辉映,各显其才。我们后人温习、吟诵一下,会感受到多么大的文学和美学的享受啊! 火帝 B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 有虞陶唐 t民伐罪 周?殷 坐朝道 垂拱平章 塾首 臣伏戎羌 遐迩壹? 率?w王 QP在?白?食j 化被草木 ?及?方 (注:简体字为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如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树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自〖火帝,B官人皇〗为始,直到〖化被草木,?及?方〗为一大段,所讲全是三皇五帝的功德教化,内中除了历史的叙述,也包括了中华之民对于君主的人品、作风等等勾勒的一种理想的标准,同时,也展开了中华民族大文化的高度发展与终极的愿望。

〖火帝,B官人皇〗讲的正是〖三皇〗的史前故事传说。〖〗代表伏羲时代(包括娲皇在内);〖火帝〗代表神农、炎帝为帝皇的历史阶段;然后一笔落到〖人皇〗身上――人皇者何也?即轩辕黄帝是也。到了黄帝时代,我们上世的文明文化基本已然有了全面的规模和组织。《千字文》作者周兴嗣大师对此只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文字,二是衣裳,此二者真是重要之中更为无比的最大发明创造。关于中华文字的开始,显然比黄帝时代要早得多,考古实物证明了此点。自古以来大家都说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这种认识并不算错,但实际上那是仓颉首次把历来的文字、符号、标记等等作了整理、编排等,而同时也就有了当时新的发展前进。至于衣裳也归功于人皇者,也是大家习知的历史知识,即黄帝之妃螺祖发明了养蚕缫丝,于是,纺织成最早的丝织品――从此,这才摆脱用兽皮、树叶等遮蔽身体的半野蛮状态,人,这才显露出与禽兽不同的文明形象。此二大功德都是划时代的无比重要的贡献,因此,中华崇拜黄帝的思想是永恒的,无可替代的。

《千字文》讲到〖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这还都是文明文化阶段。接下去〖推位?,有虞陶唐〗,却顺势转到政治体制上来了,这已然进入了〖五帝〗的历史阶段。〖五帝〗者:尧、舜、禹、殷、周。夏朝末期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昏暴的君王,名字叫桀;商朝的〖〗把〖桀〗推翻了,建立了殷商新朝;殷商的末期也出现了一位更为著名的昏暴之君即纣王;周朝的武王,到了他治国的第八年上,又把纣王给推翻了,周朝从此天下大一统,历时八百载……所以,《千字文》所讲的〖t民伐罪,周?殷〗之〖周?〗者,即指周武王,其名曰〖?〗;由于〖〗、〖?〗两位贤君推翻了暴主,这才有了〖革命〗这个词语,说得本是商朝推翻了夏朝,周朝又推翻了商朝,这两次重大改革叫作〖革命〗。此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可谓源远流长。

然后接云真正的贤君是怎样的呢?他们坐朝理政,君问之于臣者不是琐碎、

功利等等,而只是咨询治国安民的大道理――古人之所谓〖道〗,是指包括天、地、人三才及万物的总规律、大道理,以〖道〗治国安民是最高的政策。再看什么叫〖垂拱平章〗呢?原来,〖垂拱〗是指帝王临朝,不论端立、端坐都是垂衣而拱手,姿态气度都是十分之庄重、敬谨,他并非只是一个发号施令者,即后世所谓的专制统治的〖主子〗(如到了清代,皇帝就是一位专权而发号施令的主子了)。故《易系辞》云:〖垂拱而天下治。〗对于〖拱手〗,今日还可以参看石刻、年画、神像中的帝王神主都还是双手捧着一个玉硅,这便是拱手的最好形象。〖平章〗一词,〖平〗要读作〖骈〗音,〖平章〗包含着参考、讨论、决策、处?、措施等等为政的诸多程序手续。总之,这八个字一方面是后世称颂感念好君主的美词;另一方面也就成为百姓人民对于君主的要求、希望,这应该是对从政者的品德之要求。

下面〖塾首,臣伏戎羌〗,最重要点集中在〖塾首〗四个大字上,〖首〗即万姓人民,对他们一是爱护,二是养育,这是中华古代政治思想的最简洁的总结浓缩。〖臣伏戎羌〗在古代指的是部落分散之中有叛乱、破坏和平者,要设法使之平定,服从大体整局。

以上种种都能做到了,其良好的结果就会形成广泛团结,如四方宾客都来聚会在一个大合谐之下,这种局面才能叫做一个〖化〗字。〖化〗者直到今日,你还会遇到〖感化〗、〖教化〗、〖潜移默化〗、〖造化〗、〖变化〗等中华特有的理念与词语,忘掉这一点,就会忘掉所有的一切努力和功能;而这个〖化〗的影响力量不但是人的事情,就连草木万物也会受到中华这种〖化〗的恩惠而变得更加茂盛美好。这种崇高的〖化〗,不仅仅是一个小区域的良好环境,而是天下万方都所受惠的一种无形的共同前进的精神力量。

从〖火帝〗到〖?及?方〗,这一整段重要无比,我们应该把它理解为:这就是几千或上万年的中华文化史,而周兴嗣却用极有限的零散字,组织表达的如此鲜明而生动,令人背诵下来会感到是一种享受,一种智慧,一种美学,一种修养。

讲到此处,再回顾一下由天文讲到地文,由地文又转入人文。讲人文暗分两节:一节是说文明文化的进展,一节是讲政治体制的变改。而结末却有两句话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塾首〗,二是〖QP在洹健I暇浔砻魉有文明政治等等,

其中心皆不离〖以民为本〗这个重大观念,其实,这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之所在。那么,〖首〗是何意义呢?〖〗有二种含义:第一是〖众〗,民众这个意思由〖〗表出;而〖〗字本身又有〖黑色〗之意,所以〖首〗二字就是黑头发的广大民众是也(由此也证明了中华民族从人种学来讲,他的第一标志就是黑发),这是以人为本的爱民主义的基本精神。顺从此义者,其国家必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平快乐……反是者,就必然为昏君霸王,专门以享乐为己事而不知民众为何事。再由〖QP在洹揭痪湟簿涂晌颉肚ё治摹纷髡咧苄怂玫恼治文化观念是归结到以周朝为基点核心。大家皆知,周朝兴起的吉祥标志就是〖凤鸣岐山〗,这一点千万不要视而不见、知而不论,否则,也就谈不到六朝文士周兴嗣作《千字文》的主旨大义了。

盖此身? 四大五常 恭惟鞠? ?敢? 女慕?? 男效才良 知?必改 得能莫忘 罔?彼短 靡恃己? 信使可覆 器欲?量 墨悲?淬 ??羔羊

(注:对应简体字为:

盖此身发

知过必改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墨悲丝淬 诗赞羔羊)

从〖盖此身?,四大五常〗,直到〖??羔羊〗为止,这一段落转为写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质量、作风,都应该是怎样的呢?

《千字文》撰者为我们定下了这几条基本准则:〖女慕??〗不必多讲;〖男效才良〗却可以多说几句:这儿的〖才〗不是狭义的文学艺术的才华、才情等等意义,而是一个人的天赋、智慧、特长,所谓〖才干〗是也。译成白话就是:做为一个男人、丈夫、汉子要有一点〖本领〗;〖良〗是质量、作为、情性的事情,总之,要向善,而除恶是其精神之所在。后面一连串四句皆是《千字文》的精华,每句都是应遵循的格言或座右铭。比较好懂的如〖罔?彼短,靡恃己?〗,乍一听,容易理解为这是做人处事的世故〖圆滑〗作风,是一种庸俗的〖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可是,稍微深思一下就能明白,这两句话的价值并不在于此,它的真正教训是说:你不要老是看到别人的短处,如果这样,人家的长处就会被你忽

略、埋没而不知吸取了(罔、靡,都是勿、莫、不可之意)。所以,读古人之文要善于体会涵咏。

〖信使可覆,器欲?量〗,〖信〗,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一,信用、信义是常用的词语,你的言论、意见、契约、行动、责任、义务等等,你都要有承担、核正、考验的责任,这就是〖覆〗的意思。因此,你就可以把〖信〗字理解为作人真诚的代词之意。下面,什么叫〖器欲?量〗呢?就是你作为一个人,也好比一个盛东西的容器要有涵量,不可狭隘,简单地说,就是做人应当〖有容为大〗,这个〖容〗又可以简明地理解为〖去私为公〗。我这样简单一讲,大约就是最省事而避免繁琐的办法吧!

〖墨悲?淬,??羔羊。〗讲这两句话,首先要辩明智永最初的原文。按今传智永手记本作〖墨悲?淬(左为氵,右为上九下十)〗分明无可疑义,而后来的也称为智永

本者却将〖?淬(左为氵,右为上九下十)〗的〖淬(左为氵,右为上九下十)〗字都改成了〖染〗字,这

个问题需要研讨解说一下,但想要解说这个问题还很不简单:

一、智永最初手迹的墨书是左〖氵〗,右〖a〗,这种写法本来就是书法者写〖士卒〗的〖卒〗字。

二、不能够分辨上九下十之〖a〗字就是〖卒〗的写法者,认为是〖染〗字缺了一撇一捺,于是就找来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染〗字,把智永的〖淬(左为氵,右为上九下十)〗字改成了〖染〗字了。

三、其所以如此者,是因为一般人不知道〖淬〗字本来也有〖染〗字的意义。(淬:《广韵》:染也,犯也。《集韵》:淬没水貌。)

有此三层缘故,所以世之通行本当然就以〖?染〗者为正确了。孰不知若是本为〖染〗字,那么智永禅师哪里有省下一撇一捺而写成〖淬(左为氵,右为上九下十)〗字之理乎?本人以为,智永禅师本来所写的是〖淬〗字,与〖染〗字的改本并不一致。

在此,顺便让我说一段与此颇有关系的小典故:我们中华古代先人认为地上的山川都有神灵,而这神灵又都是女性,如最著名的洛神就是好例。然而大家可能并未想到我们文房四宝中的砚台它也有神,也是女性,其名曰:淬妃。这可有趣极了!原来〖淬〗的本意是炼铁成钢,做成宝剑,当它火候尚未退的时候,要放在冷水中猛然一蘸,如此退热手法就叫作〖淬〗,淬后的钢质才最为锋利……

这与我们的书法却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关系,古人以毛笔入砚时蘸墨这一动作,就如同铸剑已成,然后〖淬火〗一样,所以砚神妃子管的就是这一道手续。这充分说明古代的书法讲究把毛笔的健毫完全比作锋利的宝剑,凡是学书者务必细细体会此意,而有些坚持说弱毫如羊毛笔要比狼毫笔更高明的学书者,应当好好想一想那个〖淬〗字的意义。我引这一段典故的意义,就在说明智永禅师原来根据的就是个〖淬〗字,〖淬〗有〖染〗意,这是书法家的妙谛。拙见如此,供文字学、书法家作为参考。

景行?? w念作?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髀 ?堂?? ?因悍e 福?善c 尺璧非 寸?是? ?父事君 曰琅c敬 孝竭力 忠t?命 ?深履薄 夙?厍?似?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Y澄取?容止若思 言?安定 ?初?美 慎?宜令 sI所基 藉甚o竟 W登仕 z?恼 存以甘棠 去而益? (注:对应的简体字为:

景行维贤

祸因恶积

孝当竭力

川流不息

荣业所基 克念作圣 福缘善庆 忠则尽命 渊澄取映 藉甚无竟 德建名立 尺璧非宝 临深履薄 容止若思 学优则仕 形端表正 寸阴是竞 夙兴温清 言辞安定 摄职从政 空谷传声 资父事君 似兰斯馨 笃初诚美 虚堂习听 曰严与敬 如松之盛 慎终宜令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讲论中华文化离不开一个最主要、最伟大的主题思想,我给它取了一个名称,叫作〖三才主义〗(参看拙文《三才主义》),以为可以代表我的文化思想),此一重大主题即天、地、人三者合一为〖三才〗的命题。〖三才〗的理论大约从伏羲的画八卦就已然开始了;汉代大师许慎在《说文》中更是简明而决断地说到:〖三,天地人之道也〗。在我的读书印象中,从刘勰的《文心雕龙》直到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在不同形式下来表现这一文化思想的,而我们中华文化第一奇才周兴嗣作中华第一奇文《千字文》,也没有离开这一基本的思想。你看他从开头〖天地玄S,宇宙洪荒……〗起,迤迤逦逦,笔下的脉落分明,还是以天、地、人为顺序来组字成文;但在三者之中仍然是以〖人〗为主,这一点也最为分明。所以,从〖景行??,克念作?〗起,到〖存以甘棠,去而益?〗止,这一大段就是叙

说如何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和修养功夫等等层次的一篇佳作。

学习《千字文》的人读到〖??〗〖作?〗之后,不见再接圣贤的文字,却突然接出一个〖空?〗和〖虚堂〗,真是全出意表,其妙莫名。〖空?〗〖虚堂〗和〖??〗〖作?〗又有什么关系可言?!原来,圣人的本意有一条,就是〖闻其声而知其情〗,这是其一;其二,人们更未必能想到的,还有汉字本身构造上的重要联系:〖?〗字左半边其实就是〖?〗字的主体部分――〖?〗字不过仅仅多了一个〖口〗而已!若明此故就会恍然大悟:周兴嗣一提〖?〗字,马上就联想到了〖?〗字,这种汉字构造的大学问,后世之人能够理解的已然寥若晨星了。顺便一说,我们的房屋建筑中有〖大d〗〖客d〗等名词,这〖d〗原来应作〖d事〗,就是家长或长官如今全体人员听取报告、处理事务的大屋子,从这一点你也就能悟知,〖?人〗的能〖?〗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用耳朵的生理问题,这个〖?〗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理智活动……这一点我们在本文中只能略加提到,不能深析并作出专题论文,只是希望大家晓悟我们古人的学识都十分丰富深厚,而并非是肤浅而单薄的东西。

说到这里,让我索性再枝蔓一笔,你当然知道《千字文》和学习右军书法是离不开的,而单凭一个〖?〗字就能判断《兰亭序》的传本到底是哪个最为接近真相。《兰亭序》里有一句是:〖足以O??之省剑这里的〖?〗字在《定武》石刻本中,左边一个〖耳〗下空白;而唐人摹本中此耳下还有一笔,是一小竖,上连〖耳〗字的末一横,下端反笔上挑――这就是那个小〖壬〗字的行草书的简化之笔。这就完全证明唐人写本是保存了右军的原笔,而《定武》本的摹刻者很粗疏,连那么重要的一笔也完全消灭了。然而,历代书法专家却很多是始终迷信《定武》本为最佳。因此,论文谈艺,高下真假,时常颠倒了是非。我因讲《千字文》而涉笔及此,看似题外,其实亦正是题内。

《千字文》之句法有一个规律,即上下两句合为一联,对仗工整,从本节来看尤其分明:〖??〗〖作?〗;〖空谷〗〖?堂〗;〖悍e〗〖善c〗;然后就到〖尺璧非,寸?是?〗两句,试看:〖寸〗对〖尺〗,〖是〗对〖非〗,这不待讲,待讲的是句法须要体会:所谓〖尺璧非〗者,并非是说尺璧不是一件宝物,而是说尺璧本来是一件宝物,但与下句对比则它并不是我们所最要珍惜的东西了。〖尺璧〗者,〖尺〗指那玉璧的直径,这在古代玉材难得,直径大到一尺的璧那就是

异常稀有的大宝物了,也就是如俗话所说的〖珍如拱璧〗。〖拱〗者,比喻两只手合成圆形――这么大的玉璧就仿佛是尺璧的〖型号〗了(古尺小于今尺,例如周朝的一尺约合今尺的九寸),这都不难理解;难理解的〖寸?〗二字。〖?〗者,光阴也,光阴者,又即昼夜是也。这些词语都是指时间,那时间怎么又论起〖寸〗来了呢?今天的的少年儿童恐怕就难理解。早在古代没有钟表的时候,看时间全靠〖日影儿〗,观看地上的树影,树影渐渐地挪移了,就知道时间〖过去〗了一些,日久天长就发明了〖日晷〗,〖日晷〗上的时间刻度痕迹的挪移长度就产生了〖寸〗的观念,这又正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谓〖是?〗者,就是说我们要争取的还是宝贵的时间,而不是尺寸大小的玉璧。

从〖川流不息〗这句起,又暗暗的与上文的光阴联接起来 ,可以想起孔子在川上看到水流就感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川流不息〗的含义所在了。然而这个〖不息〗似乎又和《易经》的《乾卦》〖君子不息〗的一层意义合在了一起,需要我们仔细体会。下句〖Y澄取!降摹?Y〗字,其实仍然是〖川〗的变词,它不一定非指很深的水不可,关键在于〖澄〗字,一片水不论池塘还是溪流,只要澄清而没有风吹浪起则可以用来照看自己的影子,这叫〖取!健―须知,古代最早是在炼铜技术的发明之后才有了铜镜可用,此前人们看不到自己的形容到底是什么模样,只能到水边去找一处最干净、最稳定的水才能照到自己的面容。说到这里,让我引用宋代诗人陈简斋的两句诗:〖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善读者在此就能领悟:所谓〖Y澄〗就指水清而平定,这就是古人的〖镜子〗了。

至于〖川流不息,Y澄取!桨烁鲎钟靡夂卧冢吭蛐枰在字面以外作一些更深的体会。孔子在川上的感叹是悲观还是乐观?或者说是消极还是积极?这就是我们读《千字文》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说,有人看到〖川流不息〗会想到江河万古而人寿几何?这就引向一种〖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了。其实,孔子的感叹却恰恰在于〖逝者如斯〗,时不待人,我们要及时努力,加倍勤奋――也正如岳飞将军的词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就是不同的人生观、人生志业之取向。然而,你再看看苏东坡的两句话吧:〖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逝者未尝往也。〗我以为东坡才够得上是一位大思想家。回到《千字文》本身,周兴嗣用这两句话的本意是激励学者勤奋向

前,而绝不是消极悲观――你只要看下面,它是怎么接下去的呢?就是〖容止若思,言?安定〗。〖容止〗是从〖取!蕉来,就是自己照镜子反观自身,反思自己的得失进退。一个人站在那里,他的面部表情就能反映他的内心活动境界。但〖若思〗二字很不容易讲解,怎么叫〖若思〗呢?――心里有事正在考虑思索,这勉强可懂,但这究竟是要说什么?还得想办法来作一些比方参考才行。我想起一段有趣的话来,这就是《帝京景物略》里讲到古代大雕塑家艺元,要雕塑一位侍臣的时候:〖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递走庙中为之,即日成。〗这可就有趣极了。所以,学者应当好好体会《千字文》作者的奇才和他的苦心深意,这是别的文字里万万难以寻到的。

下面接的〖?初?美,慎?宜令〗,是说一个人做事开头要诚要善,〖慎?〗就是做事快完成的时候要和开关时的诚美一致,这就是〖令〗。

再看本章是如何结束的呢?它道是:一个读书人如果勤奋学习,励志高尚,始终如一,他的事业定会前进而无所止境。如果他去作官从政,则必然是一位能够完成本职而不求私利,能够为国为民而作出成绩来。

最后举例周朝的少公被封在了燕国,他能实行德政,在他身后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人民的思念、歌颂,永远没有休止,就连少公新手栽种的一棵甘棠树也被封为思念的象征,大家相互告诫:此树不可剪伐伤损。这就是〖去而益?〗的语意:人虽不在了,但对他的感念却日益深刻。

本节的命意,从头至尾是要以圣贤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应该把自己的职责放在最高尚的地位,努力不息地去完成这个目标,要给后人留下永恒的感激思念。

肥赓F? ?e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D? 外受傅? 入奉母x ?姑伯叔 q子比?孔研值?同膺B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 仁慈??造次弗? ??廉退 ?沛匪? 性?情逸 心由衿?守真志M 逐物意移 猿盅??好爵自縻

(注:对应简体字为:

乐殊贵贱

诸姑伯叔

仁慈隐恻 礼别尊卑 犹子比儿 造次弗离 上和下睦 孔怀兄弟 节义廉退 夫唱妇随 同气连枝 颠沛匪亏 外受傅训 交友投分 性静情逸 入秦母仪 切磨箴规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自〖肥赓F?〗至〖好爵自縻〗为《千字文》中最短的一章,主旨在于讲论家庭社会、骨肉伦常、亲戚朋友诸多关系之间就如何调适得当。要亲要和,要身份职责,各随其分。这种为人处事的原则即使是在慌忙错乱、流离困难之中也不可违背或脱离。〖q子〗是侄儿的别称。

都邑?夏 |西二京 背芒面洛 浮渭?m殿磐?怯^?? D禽F ?仙? 丙舍傍 甲???肆筵?席 鼓瑟吹笙 升??陛 弁?疑星 右通V?左?承明 既集典 亦聚?英 杜?? 漆壁? 府?⑾?路b槐卿 舴獍丝h 家?千兵 高冠陪? ??振? 世?侈富 ??肥? 策功茂 勒碑刻? ?溪伊尹 佐r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I 桓公匡合 弱扶A ?hh惠 ?感武丁 俊V密勿 多士 x楚更霸 ?魏困M 假途珉??土盟 何遵?法 ?弊┬?起翦?牧 用?最精 宣威沙漠 ??丹青 九州禹? 百郡秦并 [宗恒岱 ?主云亭 e?紫塞 ?田赤城 昆池碣石 ?野洞庭 邕h?邈 r岫杳冥 (注:对应的简体字为: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芒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V密勿 多士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来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恒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古 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从〖都邑?夏〗起,到〖r岫杳冥〗止,是《千字文》中篇幅最长、内容最富的一章,其行文铺叙的章法,是从京都形势一直讲到全国版图。

中华历史上多分东、西两京,各个朝代有同有异,而《千字文》所说的二京,是指今日陕西的咸阳和河南的洛阳两地。历史的次序总是先有〖西京〗,然后发展到〖|京〗,而在《千字文》中的叙次却是上句〖|京〗,下句〖西京〗。〖背芒面洛〗,正是洛阳的地理形势,因为洛阳城的背面是芒山所在,古代多在此处营葬,所以叫〖背芒〗。而〖面洛〗者,是说面对向南方才能看到洛水流过,就是说,〖都邑〗是座落在洛水的背面。须知:若是讲山,那是山的南面为阳;在讲到水时,却以水北为阳。如今洛阳城是建在洛水的北面,所以才叫〖洛阳〗,这一句把〖东京洛阳〗的地理形势讲述得十分明白。下句则是泾、渭二水所流之地,这些本不必细讲,不过,在我的意念之中却总希望读者能够结合诗词中的名篇来增加想象之美。在此,我引一篇唐人名作《登咸阳城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供读者想象参悟。

〖m殿磐螅怯^??〗,宫殿何以〖磐蟆剑扛乔刂阿房宫,汉之建章宫,都是千门万户、连绵百里,一层套一层,既〖磐〗又〖深〗,此乃〖磐蟆街意也。〖怯^(去声)??〗者何也?这就是指那建筑之精美,殿檐高卷如同鸟翼之飞翔,而其高矗壮丽亦令人目眩而心惊。至于这些宫殿上面为何还要画禽兽之类呢?这就可以参看王右军的《十七帖》,内中一条说的是:右军致函周益州,言及听说蜀中还有汉代楼阁,上面画着千古圣贤…… 我平生一桩愿望,是想到蜀中去亲眼看看这些难得的古迹,趁着你还在那里做官,我就想快一些到彼处去和你相会,以揽名胜……这就是《千字文》里所说的〖D禽F,彩仙?〗的最好参证。这种古俗后世不敢说完全绝迹,但是那些无价之宝如秦汉和更早的楼阁彩绘都越来越不可见了。试想作《千字文》的周兴嗣是梁代之人,上距秦汉已是千年之久,右军已然如此珍视楼阁的彩画,则可知那种艺术后来已难企及。由此不免联想到我们今日就连六朝时的一幅绘画也不可再得了。而另一方面,对于古代的建筑杰作却被某些人视为寻常,无足珍贵,说上一个〖拆〗字,马上就会夷为平地,这种野蛮的行为已不再是奇闻怪事了。

〖丙舍傍?剑〖丙舍〗者,附设于正室两旁之偏屋也,大约通称为厢房、耳房、套房之类,皆可称为〖丙舍〗。〖傍〗者,古时与〖旁〗通用互代,分别并不分明;口读时〖傍〗〖旁〗有别,而书法家往往喜欢多加一个〖单立人〗偏旁(就

如清代乾隆时曹雪芹著作《红楼梦》,还是要把〖旁观人〗写作〖傍观人〗,即是良例)。此二意既明,则可悟知秦始皇所筑之〖阿房宫〗者,实指正殿两旁或四角,可知:正殿两旁有〖丙舍〗,然后发展四角皆有〖阿房〗――此〖房〗实读〖旁〗音,也即〖傍〗字的互用替代字。

下句〖甲??骸剑正与〖丙舍傍?轿一联,对仗甚工。〖ぁ秸撸可以解为帐篷,也可以解为宫殿的别称。盖上古时代部落首领尚无定居,故称为〖ぁ剑缓笫馈家字以宫室〗方始定居,但仍可将宫室称之为〖ぁ健9省?さ睢搅为一词,〖ぁ接殖莆〖甲〗者,是等级之别。据史家传说:汉武帝之帐殿分为甲乙等级别,而以甲帐珍藏珍宝,云云。丙舍之特点为偏侧之房室,而帐殿之特点即有了固定的门前大抱柱。

〖升??陛,弁?疑星〗二句,是说群臣登殿朝见天子,殿前的台阶不止一层,外层为阶,内层曰陛,而只有皇帝方能称用〖陛〗字――那么〖弁?疑星〗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弁〗是〖天弁〗的简称,〖天弁〗为一个星座,有九颗星联缀在一起,于是,文家遂将〖九卿〗(高官之代表也)比喻为天弁星。用白话讲解即是:高官们登阶入陛按级别排列、鱼贯而行,好比是天上的弁星在行走……

接下来是讲正殿之内,左右都通往各种建筑,所谓〖V内〗〖承明〗者是也。这些宫殿都是收藏、聚集文武珍贵英奇的地方;文有〖〗〖典〗,武有〖?英〗。〖〗〖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史言三皇时代的文献称为《三坟》,五帝时的文献则名为《五典》。从汉字构造学而言,〖典〗字已然表明五帝时代已经有了竹木简,〖典〗字的形象正是一串编好的竹简放在架上,这很好懂;但〖〗字可就不太易明了,〖〗的本义是一堆土高出地面,揣其情理,三皇时期还没有藏书的宫室,所以只有将简书藏在适当的洞穴之内,这种〖书穴〗用土筑成,高高隆起在地上,故称之曰〖〗。

下面〖杜??〗者,概指各个时代书体的珍贵,而以〖杜??〗为之代表:〖杜〗指汉代的杜度,他最善草书,古人以为,所谓〖草书〗者本是作文者起草打稿的底本,所以又称〖稿书〗(稿,《千字文》原字:)。〖??〗者,是指三国魏时的书法家钟繇,据说他不会写草字,所传遗帖一概是楷书。唐代孙过庭之《书谱》开头就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称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这里的〖钟张〗就是钟繇和张芝(孙过庭后文说明:张芝只会草书,

而钟繇只会真书)。可是为什么周兴嗣又说是〖??〗呢?原来,这个〖?〗字也是个泛称,实际包含的历史时期十分广泛。〖隶书〗的真正起源是秦始皇时代,它将周朝末年很多诸侯国的不同篆体书加以整理、统一,后世名之〖小篆〗(小篆即秦篆,秦篆以前的文字称之为大篆),而在小篆流行的同时或更早已经产生了崭新的书体,就叫〖隶书〗。〖隶〗,本指书法家以外的各种官员、办事员、抄书手等人所写的’新书体:这种书体将篆书的圆转一律变为方折硬拐的书写法,这是因为圆转的写法看起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方折硬拐才是容易的书写法,此其一;其二,这种方折硬拐的书写法同时就将篆字的一笔分散为二笔、三笔或更多的笔划来分写,这样简便的书写法就叫作〖隶书〗。在当时来说,这是一种文化水平不甚高深的读书人的字体,所以,隶书含有官府低层官职、办事员、公文抄手等简便书法。同时,由于它将篆字的一笔分散为几笔来写,就又产生了〖分书〗的崭新名称;到了后世,这才又有〖汉隶〗、〖汉分〗、〖八分〗等名称。再到后来,大约是六朝隋唐这一历史阶段,才由〖分书〗进化发展为〖楷书〗――楷书是明清时代的习惯称呼,在它以前又只称〖真书〗或〖正书〗,但重要的是,〖隶书〗实际又将〖真书〗、〖正书〗、〖楷书〗一概包括进去。换言之,汉字古代书体只有二类,即只有〖篆〗与〖隶〗是也。这才是《千字文》中称为〖??〗的理由。 至于〖漆壁?〗则是汉代的典故。据云,有人在孔子住房的墙壁内发现了古简书,是最古老的篆字书写的,那时还没有毛笔,是用坚硬棍棒类蘸着漆树上的〖墨汁〗在竹木简上书写,因为是黑漆斗,开始笔漆浓划粗,越写黑道越少越淡,活似一个蝌蚪,在头细尾,故称为〖蝌蚪文〗。这部用〖蝌蚪文〗写成的书经文本与世上流行的不完全一样,有多出的许多文字……因此,学者的争论一方认为是真正的古迹,另一方则十分怀疑这是后人的伪造品。

〖府?⑾唷秸撸是说古代首都之内有很多文官武将的府宅罗列分布,它的真正的句法构造应是〖?⑾喔〗,而不是说某一府之内罗列了很多文武将相的意思。下句〖路b槐卿〗者,是说在都城大路的两旁也分布着〖九卿〗的住宅。〖槐卿〗是〖公卿〗的变词,因为早在晋代,太原王氏就有〖三槐堂〗之名,这个太原王氏是天下之巨族,而以〖三槐〗喻称王氏者一直延续到宋代以后。周兴嗣要讲都城内的高官府地,说大路两旁都分布的公卿的府地,因为受了〖限字〗的规定,没有公卿的字眼可供运用,不得已而巧用〖槐〗字代表了〖公〗的高官

之位,是在限字之内表现出过人的聪慧奇才,此又一例也。至于〖侠〗,与古语〖夹〗通用,都属于巧用变字的范围。

上文以〖典〗〖?英〗起,下文泛指文化文献之事,故略举二大书体家和相传的古篆佚书,但以此为例略举代表而将重点放在〖?英〗这一方面:〖?溪〗二字讲的是周文王在水边遇到了吕望,就请他出来协助治理天下,封为尚父,也就是民间小说戏本里的姜太公(姜子牙)者是也。提起这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我在很小时候就听母亲讲过:周文王请姜太公出来治国,姜太公坐车要周文王推车而行,周文王推他八百步便力尽而停止了。于是姜太公对他说:你推我八百步,我保你八百年的天下。这是一个最有名的古代〖相国〗之人。〖伊尹〗则是商汤王时的贤相,殷商时代的太平兴盛全由伊尹相助治国而得来的结果,因为汤王封伊尹为〖阿衡〗。

〖奄宅曲阜〗乃古地名。〖微旦孰I〗者是说假如当年没有了周公(名旦),那么谁能经营建设起周邦天下来呢?这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周公虽然是周公家的一姓之人,但辅助治国的贤能与后代正式官制的宰相是一致的。

〖桓公匡合〗是指周代晚期所分封的许多诸侯国,争强称霸的关系十分复杂,齐国的桓公却能大力谐调诸国的关系,共同遵奉王朝(即周室天下)。《千字文》作者在举完了商周朝的例子以后,由于句法的安排,中间插上了一个汉代的好例,即汉高祖要把太子废掉,因相臣绮里季的谏言而挽回了命令,太子得以复立,继位后是为汉惠帝。这关系汉代的兴衰治乱,非同小可。下面一句〖?感武丁〗,又回到古代商朝武丁的故事:据说商王武丁做梦得到一位贤相名叫傅说,遂四处寻访之,并聘为辅佐商朝的宰相。

以上讲〖都邑?夏〗这一长段内容,包罗甚富,一直讲到古代名相、名将;当中几句涉及战国时期众多诸侯之间复杂关系和著名事件,其实是读书人已具备的历史知识,如:齐桓公名望最重,他主张各国应当联合一气,共尊天子,不要各自为政,专营私利,故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名言故事。又如:〖x楚更霸〗,是说晋、楚两国力量最强,各自争做霸王,〖更〗是交替、接续的意思。又如:〖?魏困M〗,是说赵、魏两国受困于当时的一种政治形势,一种叫做〖合纵〗,一种叫做〖联横〗,而赵、魏两国却因〖联横〗的政策形势受困于诸侯之间……又如:〖假途珉健剑是说晋献公曾经借虞国之路去消灭虢国等等。这些历史事实,

一般《千字文》注本都有详注,本文目标重点不在于此,一切从略,愿意知其详细者可以去查阅历史辞书,敬请原谅。

治本於? 掌稼? m?南€ 我?黍稷 ?熟?新 褓p黜陟 孟?敦素 史?秉直 庶字杏?谥t??聆音察理 ?貌?色 ?厥嘉猷 勉其?植 省躬?? 增抗O 殆辱近耻 林睾幸即 墒枰C 解??逼

从〖治本於?,掌稼?〗到〖墒枰C,解??逼〗,共十句为一小节。在全篇中此节最短,而其最大特点是押入声韵脚,北人读之,简直不能谐调成句,莫知所云而成为一个难点;加上此节内容说的全是做官成绩的优劣、升降以至于最后罢职、退休等等之类,于我们普通读书学习之人并无关系,文句也乏可读性,故我以此数语略示梗概,不得繁言。

我如此评论这一小节文字,是因为原来盼望能出现一篇抒写农家情景的好文章,如同《诗经》里的《豳风〃七月》那样,不料他却转向做官的事情,未免让我有些失望。但又一转念,我的评议是过于主观了,其实,一、周兴嗣是受着零碎散字的严格限制;二、他毕竟是一位官员,奉了皇帝的命令才做此文,不能离开这两个前提而苛求于他。再看他已经说明孟氏的人品高洁,史官子鱼的秉性刚正,这样的人肯定在那种争权夺势的官场之中难以适意而久居,所以,接下去就说到他们要辞官归隐,是他们自己愿意退休,而不是别人之所迫――〖解组〗,是指脱下做官的种种服制。

索居?? 沉默寂寥 求古ふ 散]逍遥 欣奏累遣 h?g招

上一小节从农业生产转到做官升降,最末叙及〖解组〗退官,然后换韵;头二句便是〖索居??,沉默寂寥〗,让人一看就知这和上节暗中还有〖云断山连〗之妙,因为,这好像是说罢官退隐之后便觉得孤独寂寞起来了,怎样消遣这种孤独寂寞呢?以下便是解答之方:一个是读书求学,措辞却是〖求古ふ〗,非常有趣;另一种方式是把种种思虑都予遣散,而把心情轻松快活起来。应当注意的是,自〖散]〗后,紧接着便有四层效果,哪四层呢?一曰〖欣奏〗,二曰〖累遣〗,三曰〖h?〗,四曰〖g招〗。何谓〖欣奏〗?喜悦高兴的事情开始进展起

来;何谓〖累遣〗?就是一切挂念、顾虑种种心事都一齐放下,不要总是在心中纠缠不休;何谓〖h?〗?〖h〗就是与〖欣〗相反相对的一个词,意思是悲痛、忧患、不幸等等情绪,最妙的却是那个〖?〗字,〖?〗者,说成大白话就好比是〖他告辞了〗;而〖g招〗呢?〖g〗不必再注,又是很妙的一个字出来了,曰〖招〗,请问若要译成今日的口语白话,到底应该怎么才是符合原意呢?因为你可以译成〖欢乐的情绪向你招手而走近了〗,但是,汉字联缀在一起的妙处还有一层,就是它可以是〖正语〗――我指的是倒装句法,在这儿就是你可以谢绝那些不愉快的情绪,而主动地招来了欢乐的感情……这两种句法都是很通顺的,你很难一下子下定论,说哪一种句法才是周兴嗣的原意,但总的感觉仍然离不开一个最为重要的事实,就是汉字是世界上最灵活最巧妙的一种语言组合的奇妙现象,它不像西方语言,要把每个字的词性规定得十分清楚,十分严格,一个小短句也必须要有一个主词、一个宾词或一个形容词等等之类,所以组联起来没有多少出入变化的余地可言。我这样一讲,你就会觉察出来我们中华汉字语文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在哪里。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我很理解一般读者对这种巨大的差别是不会想得很多的,总以为我们的语言和人家差不太多等等、云云,那可就大错不然了。记住这一点,你才能明白周兴嗣之所以能把一千个零散而毫无任何关联的碎字,居然组联成这么多的巧妙而且美好的词句,其根本原因固然是由于他之才华实在高超得令人惊讶,但倘若没有汉字的这种最大最奇的特点,那么,周兴嗣的才华再大也仍然会束手无策、徒然叹息而已。

渠荷的s @莽抽l 枇杷晚翠 梧桐早

?根委翳 落??? ?{? 凌摩?霄

以下看似换了主题内容,实际上并非如此――应当看作是进一步用具体的事情来体现那种〖欣奏〗〖累遣〗〖h?〗〖g招〗。他先举的就是客观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可以使你愉快、享受,并且连带发生对人生、命运等等的哲理和深思。先说水中的荷花开的那么明丽,而园中的树木也都生出了新的枝柯,这是写春夏二季的植物的生命光辉,特举此二者为之代表。下面接晚翠的枇杷,早凋的梧桐,再连上已经枯萎的根条,一层一层地堆积掩盖起来,而根上的叶子零落而纷飞四散起来,这又是续写秋冬二季的花木情景。一句话,这都可以帮你多一些〖欣〗

〖g〗而少一些〖累〗〖h〗。这些叙述比较平顺畅达,不用太多的讲解。然而,最末二句忽然出来了〖?{?,凌摩?霄〗八个字,请问你怎么把这和上面的句子联在一起而懂得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呢?这好比一个小小的试题,请你们来回答好吗?原来,这八个字两句是暗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寓言故事,说南海有极大的鱼,叫做d,它能够轻易地从南海游到北海;而这种大鱼又能够化成为最大的禽鸟,叫做大鹏,它的两个大翅膀若〖垂天之云〗。《千字文》此处运用两个典故是说:人看见春天的良辰美景则喜,看到秋天草木的衰败则悲,因此要以庄子的比喻,用巨大的宏观理想超越那些为时短暂的气候变化的现象。

耽??市 寓目囊箱 易?攸畏 俣垣?具膳? ?口充? ??享宰 ?糟糠 ?戚故? 老少粮 妾御?? 侍巾帷房 ?扇T ?T|煌 眠夕寐 ?笋象床 ?歌酒? 接杯攀? ?手?足 豫且康 嫡後嗣? 祭祀蒸^ 稽?再拜 悚挚只?牒?要 顾答? 骸垢想浴 ?犷 ??偬???超? ?刭\? 捕@叛亡

自〖耽??市,寓目囊箱〗至〖?刭\?,捕@叛亡〗为一节。这一节的内容总括起来,可以说是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了衣、食、住、行,也包括了读书、学习与运动、娱乐;还有逢时度节,要祭祀典礼、设宴庆贺等等之类皆所涉及。再看夏日的纨扇,房屋床榻的美好方便,也给以一种清洁高雅的情趣气氛,这些都无须细讲。较为难懂的则是开头之四句:〖耽??市,寓目囊箱,易?攸畏,俣垣Α健>葑?宜担古来有位王充,读书着迷,他深入闹市亦带着书册而不因游市而荒废了学习。在闹市尚且如此,若看见盛书的箱囊之类就更要细细捡过。第三句大意是到了〖换车〗――就是刚到新的地方要特别慎重小心,而遇到垣墙隔开地位的场所,更要留心言谈――即俗话所说的〖墙外有耳〗的意思。

这一节还有情节境界可以玩味,但因限字的缘故,远远不如以上那些重要章节之丰富而精彩了。可要注意的是在《千字文》的全部来看,开头第一个长节用的是〖阳〗韵,而到此节末又见〖阳〗韵之复出,可以体会古今诗文韵都喜欢音调响亮。即如《百家姓》也是一种集字,却全无内容联系可言,但其开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也是从〖阳〗韵而编次成句的,这

个道理与我们中华汉字语文有其独特的关系。

这里,要注意〖?〗字是〖玩〗字古体,我们临写《千字文》时要依从原迹,不可简省;又如,〖?扇T〗的〖T〗外面没有四框,也不要多事不讨好,硬给古人添加;同时,这里水部的〖〗字与上文的〖女慕??〗的〖?〗不是重复字,也要分清。

布射?丸 嵇琴阮[ 恬?? ?巧任? ??利俗 K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瑰D 年矢每催 羲朗曜 旋^椅?晦魄h照 指薪?祜 永?吉劭 矩步引? 俯仰廊R 束带矜? 徘徊瞻眺 孤陋寡? 愚蒙等? ??助者 焉哉乎也

迤迤逦逦已将到末节。这节不长,看看内容在全篇中也不甚重要,若是如此估量,认为作者至此无可展才,马马虎虎、可有可无、轻轻松松地完成末节,大功便造成了――是这样子吗?不对了,你完全忘记了从开篇到此处,那一千个字已然用得所剩无几了,可供选择联字成文的回旋余地也有限了,要体会周兴嗣的难以想象之处境与才能。

本节是以若干名人来收拾全局。这些名人之所以出名,是由于他们各有专长绝技乃至发明创造,非比寻常。例如:吕布善射,宜?工于弹丸,这是武功方面的二例;〖嵇琴阮[〗是晋代名流的故事,需要多讲几句方能明白。嵇康善弹古琴,他留下的两句诗便是〖目送飞鸿,手挥五弦〗,这是形容嵇康的琴艺高超到常人难以企及,也难以理会,因为他能五官并用、心手贯通。〖阮[〗又有什么佳话可传呢?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段故事特别有趣:仍是晋代的名流,与嵇康齐名的阮籍,自谓〖善啸〗者,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炼气发音的特技,据说是能以丹田之气发出一种金石之美韵,可以历时甚长,音乐之美无以形容。有一次,阮籍得知山上有一位得道的真人最工于啸,特意上山去拜会,并当面啸与真人听,自己十分得意;后告辞下山,于半路上忽听得山上云间传来啸声,其音之美有如鸾凤,阮籍方知自己不行,还差得远呢!人到此时方才怅然若失。这个故事很能教训世人,千万不要以一知半解便在人前显能逞才、狂妄自大。

下面的二例是造纸和制笔的两大技术发明,构成子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相连的两大独特奇迹,举世无双。蔡伦的造纸术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文化的记录载体,绝

不可缺,这个贡献无论怎样夸大都为过。至于蒙恬之发明毛笔,那就更为奇特,至今还只是中华和东方文化上的异品,西方艺术家至今还不能理解它、运用它(古时把蔡伦、蒙恬视为纸笔的创造发明者,后来研究者才改为他们是重要的继承、改进、定型等的功臣)。以上用〖??利俗,K皆佳妙〗结束所举的名人典故:或有创造发明,或有专长绝技,或有高尚性情,或有艺术表现,这些都是男性的例子。

以下接〖毛施淑姿,工瑰D〗两句,则是专指古代两位出名的美女:毛嫱和西施,都具有绝代之容,或有眉目之美,或有妍笑之巧。然后,笔锋一转,接上一句〖年矢每催〗,令人感觉非常奇怪,怎么这四个字与美女姿容等等全不连贯了呢?我们先把〖年矢每催〗讲清一些,就能抓住作者的文思理路了。〖矢〗就是箭,把一年的光阴比喻为一支射出的箭一样急促,这是寻常的比喻修辞,并不新奇;但我们如果联系古来诗词大家的有关名句再来体会一番就会有新收获了。比如:南宋词家吴文英的《梦窗词》,写端午节时有此两句:〖午梦千山,年华一箭〗。上句是说节日这一天,午间困倦,小睡入梦,梦中之路就好像穿越了万水千山之远;下句是说时光的流逝如箭发之速,下与《千字文》的〖年矢每催〗巧合不间。那么〖催〗字怎讲?我们又想起杜少陵写冬至节的名句:〖天时人事日相催〗,请看这个〖催〗,是说大自然光阴之流逝是在催促你的生命时光,拦阻不住。如果你不嫌烦,让我再引一段京剧唱词:〖一事无成两鬓斑,叹光阴一去不回还;日月轮流催晓箭,青山绿水常在面前。〗请看,在通俗戏曲中那一个〖催〗字的句法、字法,那一个〖箭〗字的意义都与古来的诗词名句息息相关。懂得了这一点,你就会把〖年矢每催〗与美人的姿容联系起来了――这话怎讲?你大概忘了,《红楼梦》中,一次林黛玉

经过梨香院墙外,听到里边歌声笛韵,那曲文分明唱道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闻此,不禁心痛神驰,站立不住,坐在一块石头上……这就明白了光阴似箭与美貌如花之间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关系了。所以,周兴嗣在〖毛施淑姿〗的后面忽接〖年矢每催〗,其意正在于此,不过他不处处点破,反而留有余味供读者自己体会联系。 从〖年矢每催〗领起,往下共六句,讲得全是光阴与人生的问题。一方面是日月不居,流光易逝,另一方面是夜尽朝来,清晨的新鲜日光又重新出现,日复一日。〖旋^〗者涵义深多,一个意思是指古代原始创造的天文仪器,可以旋转观测太空。另一个意思是说〖旋〗和〖^〗是北斗七星中的两个星辰,也就是说〖旋^〗一词可以代表北斗七星――因此,不拘如何解意,大旨都是讲人在地面上仰观天象,最引人注目而思索的就是天空当顶的北斗,它是太空的一个坐标,永不移动。但北斗七星形状像一个勺,有体有柄,留心观察的结果,是人们获得一个巨大的旋转规律:斗柄所指的方向是在不断地变改,经过一年的时间,这个斗柄从上年的正月指向了寅方,到了今年的正月恰巧又旋转回到这个寅方……如此永远流转不息。〖晦〗,是中华古历每月的月尽之日,即三十日(或小月为二十

九)。〖魄〗,是指每月初二日,月始生魄,即黑暗无光而有形体的部分。这句也是用又一方式讲述光阴的周而复始、永无尽头――请注意:这几句话已临近全篇结尾,却遥遥地与开端的〖日月盈昃,辰宿列〗相为呼应,文章的神完气足也在这些不为常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得更为精彩。

《千字文》的作者到了篇末告诉读者:年华暗换是不会为人停留的,而永恒的光阴规律是阴阳昼夜,前进无有尽头。所以,人们应该像存积薪柴那样不断建立功业,修得幸运,这样才能永远随着一个吉祥的路径奋进而不懈不怠。

以下讲的不过是士大夫、读书人如果做了官,要在朝廷廊庙之间俯仰工作,而他们总是要穿戴整齐,以礼自律,并且徘徊瞻眺,即是要多所经历,广其见闻,这样才能够提高常识,也才能够立更大的功德事业。

最后两句,作者以风趣的笔调说了两句反面的结论,令人不禁又是警惕,又觉可笑:如果你不是这样,那就会孤陋寡闻;孤陋寡闻者就是又愚昧、又无知,像这样的人都是差不多可以嘲笑的对象。

最末,周兴嗣把剩下的八个虚字竟然也组成两句押韵的文词,这意义不待我讲,重要的一句是:今天的读者读这两个字时会觉得不押韵、不好听,其实古音〖也〗字发间就像〖哑〗字那样,而〖者〗字的发音本来是〖知〗〖哑〗二字拼音快读而得出的字音。

周兴嗣撰作《千字文》,平仄、对仗、押韵三方面十分精严,例如韵脚非常正规,绝无以方音杂入正韵之例。至于四声,如〖交友投分〗的〖分〗字,〖?堂??〗的〖?〗字,应读去声,余可类推。

末后应当说明一下:周兴嗣所接受的这一千零散字是不允许少用一个、多用一个或重复一个,这种限制加重了撰作的极大困难,在少数特例中周兴嗣就无法避免地有几个特例要灵活变通――这就是借助汉字的〖通用〗和〖假借〗这两种手法。在本文讲解中为了方便简捷,我有时只采用一个引号,表明二字可以互借、通用,如〖克〗、〖w〗;如〖芒〗、〖邙〗;如〖享〗、〖烹〗、〖亨〗。另一类则比较少见,需加以说明,如〖〗、〖〗二字并见,〖〗本义是〖此也〗,〖止也〗,〖是也〗,而〖〗之本义却是〖富也〗,〖足也〗,〖充也〗,不虚真实等意义。如比较〖?〗与〖〗之义,〖?〗是〖静也〗,〖清也〗,〖齐也〗,〖结也〗,〖约束也〗(佛经上〖〗用〖?〗);而〖〗是〖清也〗,原志隐行谓之〖〗。在古文例中,书写的时候有时可以互代,而有时则分别使用,在《千字文》中就是二字并现,意义则不同了。此为又一类。其次,更为奇特的例子就是〖墨悲丝淬〗,传世的宋代刻本、拓本中却是〖染〗字,并无例外;而另有唐本的手迹中却明明白白写作三点水旁、右为〖〗,这个字其实就是〖淬〗,〖淬〗本身也有〖染〗(上九下十)

字的一义,因此方知并非智永将〖染〗字少写了一撇一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但在他一世写了八百本之多的情况下,却也有可能后期忘掉那个原本的〖淬〗而写成〖染〗字了(因为《墨子》的本文是〖染〗,这就容易使智永把周兴嗣的〖淬〗。总之,本书的定文是想寻找周兴嗣手迹的最(左为氵,右上九下十)写成〖染〗了)

早痕迹,而避免被后世的多家写本的通俗字(时有改变)给造成混乱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希望读者不要误会是我们无意中弄错了,这是经过一番考虑的结果。 「附记」:〖策功茂〗句内的〖策〗字与今日国内盛行的〖s〗字的简体字〖荣〗十分相似,但需明辨,不可相混,〖策功〗是古语,可参看《木兰词》内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正可互证。另有〖sI所基〗,故后文不可再出

重复字。

本书〖千字文〗全文为正规繁体字。若窥智永临写全貌,请参看田蕴章先生真书。

――周汝昌、田蕴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全书网 » 《千古奇文千字文》(周汝昌)

赞 (0)